上一主题: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专注带来好运气
下一主题:凯雷弃购日月光后预计私人股本基金将重审台湾战略
返回列表 发帖

王兟“转会”第一单:德太下注云南红

增长投资基金一般不要求控股权,只占20%至30%的股份,主要关注一些行业成长性比较好的企业,投资企业后期的成长性,有上市概念。增长基金所投资的企业通常会选择在香港或纳斯达克上市,一般来说投资人可获得2至5倍的投资回报,如果投资期达6至7年,其回报可能增加到10倍左右。

“我们不会做第一轮,第一轮不适合我们这样的公司。在亚洲资金中,我们大约会将10%用做风险投资,90%是增长型投资。”4月14日,在深圳举行的第九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德州太平洋集团(以下简称“德太”)全球合伙人王兟明确表示,德太主要投资于业务扩张期企业,“就像当年摩根士丹利投中国蒙牛(2319.HK)一样。”
虽然内地在增长型投资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但王兟认为内地“有很多偏远的省份没有接触到那么多风投,市场机会还有很多”。与王兟加入德太后的首个项目选择投资越南一样,德太投入内地的第一笔资金也是剑走偏锋,注入云南。
“云南红三年内肯定要上市。”王兟的语气颇有几分斩钉截铁。
机缘巧合
云南红成立于1997年6月,是集种植、酿造和销售为一体的葡萄酒酿造企业,经过10年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但民营企业的成熟也意味着进入瓶颈。
“当时摆在面前的有两个选择:要么投靠国企,意味着我们没有任何地位;要么卖给外资。”云南红集团董事长武克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和欧盟谈判时,欧洲是把红酒开放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条件来谈判,但国内的红酒业没有任何优势。”
出路究竟在哪里?成为武克钢2006年的思考题。究竟是走法国小酒庄的道路,打造一个小桃花源,走葡萄酒精品山庄之路;还是寻找资金,做大、做强、做专?
武最终选择了后者。“我们投靠国企,人家不一定要;但外资看到了我们的潜力。对我们来说,这是个很重要的战略思考。”2006年,武克钢开始和高盛等知名国际投资公司秘密接触,但由于控股权等原因,最终都未能谈拢。
2006年6月,武克钢想到了相交多年、私交甚密,又同为云南省政协委员的王兟。当时的王兟已经离开TOM,成为德太合伙人之一。
美国德太集团目前管理着近400亿美元资金,其几笔涉及内地的交易曾备受关注:一是由该公司控股的美国新桥投资收购深圳发展银行(000001)大量股份,成为该行第二大股东;二是作为财务顾问,帮助联想成功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而德太增长基金的投资特点是针对中小企业,单项投资一般在7500万美元以下,对投资企业一般不谋求控股。
“德太增长基金实质上是社保基金,属于最追求稳定投资回报的基金,这非常符合云南红希望寻找的投资者要求——云南红不希望投资公司控股;而云南红也符合德太增长基金的要求。”武克钢透露,“再加上王兟对云南红也比较了解,所以双方很快开始了‘亲密接触’。”
艰难磨合
2006年7月开始正式商讨投资事宜,双方均认为谈判两个月即可进入实质性的投资阶段,但实际进展不像武克钢开始所想的那么顺利。“因为双方团队在背景、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谈判过程中,几乎就要放弃。”武克钢说,谈判持续了半年时间。
“虽然比我们预想的时间要长一点,但其实一项投资用半年时间来完成不算长。期间有几次已经到了分手的边缘。但由于双方的感情基础还算不错,最终我们还是走到了一起。”在武克钢眼里,虽然王兟对云南红内部管理比较熟悉,但他毕竟是有商业头脑的生意人,追求的是公司利益最大化,是“很精明的谈判高手”。
分歧主要来自双方由于各自文化背景和各自公司所处法律、经济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认识上的偏差。王兟领导的是一些只有外貌具有中国特征,但在国外长大、思维完全西化的中国人,而武领导的多为在国内成长起来的团队,教育背景、生长环境均不同,双方沟通极为不畅。譬如:德太的员工对内地的审计制度不太了解,不理解大笔交际费用为什么能够计入成本……如此细节都需要武克钢和王兟出面调解。
同样,由于背景的不同,双方会出现强烈的冲突。德太员工不理解国内土地证的管理登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找关系。他们认为云南红办事效率太低,在他们的理解中,土地证的审批只要照章就能办事,很快就能批准。但事实上,云南红土地证在寻找了各种关系后,最终才得以获批。
双方争执的另一个焦点是持股比例,这也是云南红与高盛等投资公司没有谈拢的关键所在。经过双方多次谈判,武克钢最后亮出自己的底牌:只要德太不要求控股,其他的要求都可以答应。德太最后也降低了自己所要求的持股比例。“因为德太也面临本土化问题,他们缺乏得力的、熟悉本地化处理方式的管理团队。”但武克钢拒绝透露双方的持股比例。
而王兟则表示,德太最终做出让步的原因之一是云南红现在的管理层能力较强。此外王兟强调,德太增长基金的风格不是“取代型”而是“补缺型”。“德太喜欢做的是,你缺什么,帮你什么,但不是取代原来的结构。对云南红的发展来说,让武克钢和他的团队处于控股地位,显然更为有利。”
2007年2月,德太增长基金将1500万美元投入云南红,用于其高端市场的拓展。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三年内,云南红要在国际化人才引进、技术力量更新、财务和管理上向国际化迈进,达到上市公司的标准。
上市热身
在获得国际资本投资后,云南红向高端市场拓展的资金更加充裕,战略规划更加明确:上市。
“做葡萄酒行业是我的兴趣所在,要创立百年品牌,我的性格决定对这一行业是长期投资,要将其做大、做强,目标是上市。”但武克钢说,目前云南红并没有确定具体的上市地点。
“云南红三年内肯定要上市。”王兟说,云南红具备这样的实力,“德太进入后,将协助云南红建立全国销售网络,进一步提升云南红的质量体系,做大规模,然后实现股权多元化。”
王兟认为,云南红已基本具备了上市的条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内地红酒类产品已经成为引领时尚的消费潮流。目前,内地红酒类上市公司包括通葡股份(600365)、张裕A(000869)和王朝酒业(0828.HK),其中通葡股份的市盈率已经超过140倍,颇受市场欢迎。而云南红是国内五大红酒企业之一,在西南拥有天然的葡萄种植基地,稳定的市场,在西南、福建等地,云南红在中、低档市场占据了60%的份额,未来的想象空间巨大。
“德太投资云南红是典型的增长基金投资案例。”清科集团(Zero2Ipo)研究中心研究消费品领域的刘崎说,“红酒属食品饮料业,占传统行业投资的6.5%,而快速消费品行业是增长基金关注的行业,看中的是其增长潜力,投资它最终的目标是上市后获取比较好的回报。”
刘崎分析,王兟掌管的德太增长投资基金,一般不要求控股权,只占20%至30%的股份。该基金主要关注一些行业成长性比较好的企业,投资企业后期的成长性,有上市概念,增长基金所投资的企业通常会选择在香港或纳斯达克上市。“在所投资企业上市后,德太增长基金就会退出,一般来说投资人可获得2至5倍的投资回报,如果投资期达6至7年,其回报可能增加到10倍左右。”

有机会我就投资 不管它多么偏僻
  
下注云南红,使“收购狂人”王兟再次成为投资界关注的焦点。在加入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一的美国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以下简称“德太集团”)并成为该集团的合伙人之后,王兟终于敲定了他在内地的第一笔投资。
  
原本准备单干的王兟,在权衡利弊后,还是选择了德太,因为这个行业充满了挑战、激情,也“符合个人兴趣”。
  
《中国经营报》:你为什么离开TOM选择德太?
  
王兟:2006年1月我离开TOM集团的时候,只有一个想法:创办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离开TOM半年内,我已经为自己的公司做了很多工作,连公司的LOGO都设计好了。但当我收到德太集团的邀请之后,想法开始动摇。德太是世界上最传统、最成功、最经典的公司之一。只有40多位合伙人,却管理着40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它的历史也不过才20年,但在欧洲、亚洲等地都有很好的业绩。所以我最终成为德太集团的合伙人,负责北亚地区增长基金的投资业务。
  
《中国经营报》:德太在亚洲和中国的战略规划是什么?
  
王兟:德太给了我在中国大展拳脚的机会。在3~5年内,我要把德太增长基金运作好,中国的高速发展为这个行业创造了很多机会。目前我更少从报酬、地点上考虑,而是希望在一个平台上更好地爆发自己的能量,我特别尊重那些能把自己理想和聪明才智百分百投入到一个行业的人。德太就是这样一个平台。
  
德太增长基金投资范围包括南亚和北亚,例如印度、中国、日本和韩国。关注的领域包括高科技、互联网、零售、个人金融服务及诸如云南红这样的快速消费品行业等,关键是要看市场的回报和潜在成长力。
  
德太在中国的项目投资是比较有规模的,我们的投资额度原则上定位为500万~7500万美元之间。我比较喜欢做3000万~5000万美元之内的投资,投资时间一般控制在3到5年。
  
和别人想法不同,我关注的是一些别人不太重视的地方,而不是传统的大城市。只要看到机会,即使是一些偏僻的地方,我也愿意去投资。比如我去年在越南的一项投资就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
  
德太增长基金进入中国,也是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成熟的标志,说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必争之地。德太增长基金的投资也有助于企业的成长,为其实现国际化目标提供了帮助,有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加速中国企业与国际化接轨的进程。
  
《中国经营报》:放弃CEO的职位,选择做私募股权投资的原因是什么?
  
王兟:这个行业充满了挑战、激情,也符合我个人兴趣。我也有过不成功的案例,也有机会和我擦身而过。但我认为一个人的口碑很重要:如何既保持自己的个性,又和团队保持良好的合作;自尊、勇于做事,又保持相对低调,这些都很重要。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专注带来好运气
下一主题:凯雷弃购日月光后预计私人股本基金将重审台湾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