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144
- 帖子
- 433
- 主题
- 326
- 注册时间
- 2011-5-20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外资投行竞相借助中国证券业重组之机跻身而入。 高盛、瑞银集团已先期通过海南证券、北京证券高调迈进,他们的同行当然不甘落后。花旗集团、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目前正竞购湘财证券;汉唐证券花落谁家亦在决选中,坊间传闻,摩根大通可能是最终胜出者。 之前已在中国参股一家券商的摩根士丹利难耐寂寞,有消息指,大摩正与山西证券接洽股权收购事宜。山西证券一位人士向《财经时报》证实了这一消息,但他表示目前还未有实质性进展。 山西证券在业界名不见经传,从规模看属中等券商,但其经营稳健,“壳”较干净。这正是一直希望获得控制权的外资机构最想要的标的。 如果大摩与山西证券均有意联姻,二者的合作模式将较此前其他外资机构均是接盘问题券商迥然不同。之前,高盛、瑞银均为合资付出不小代价,大摩会否趟出一条免费通道? 稳健成为招牌 这并非山西证券第一次被外资相中。 去年9月底,山西省国信投资(集团)公司旗下的山西信托投资公司与汇丰银行的子公司汇丰投资管理(欧洲)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汇丰晋信基金管理公司。由于国信投资(集团)也是山西证券大股东,当时,汇丰银行即有意在合资基金公司的基础上,与国信投资(集团)亲上加亲。汇丰银行的目的很直接——与山西证券成立合资投行。 今年1月28日,汇丰银行与山西证券签署投资银行业务合作协议,但因不明原因,合作一直未有下文。 据一位知情人士介绍,去年,山西证券欲收购河北证券,并有多家证券公司找上门来希望被收购。但期间因出现山西证券存在4家银行的8.5亿元资金不翼而飞的“离奇”事件,收购事宜夭折。 山西证券受青睐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经营稳健,风险意识较强。用山西证券一位员工的话来讲就是“行情好时发不了大财,行情不好时也活得下去”。 在这位员工看来,这与公司管理层的性格分不开。 创新券商的想像空间 今年以来,山西证券一直忙于保证金独立存管和创新试点类券商的申报工作。上个月,证监会刚去山西证券进行了检查;再次检查将在11月展开。 目前,中国证券监管当局正对券商实行分类监管。其中,第一类券商为创新试点类券商;二类为规范类券商;第三类是风险券商和问题券商。 如果能跻身第一梯队,就意味着获得业务创新资格。而保证金独立存管是获得该资格的必要条件。 刚刚通过三审的新《证券法》将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法为做空、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预留了空间。但这并不表明所有券商都可进行创新,相比其他券商,创新试点类券商日后盈利的想像空间要大得多。 目前,创新试点类券商共有12家,多数为大型券商,仅有一家中型券商——东海证券位列其中。东海证券的注册资本金为10.1亿元,2004年的净资本为8.8亿元,利润总额为249万元。 山西证券与东海证券的规模相近,注册资本金为10.25亿元,但其2004年的净资本为12.9亿元,利润总额为332万元,这表明其当年的营收状况好于东海证券。 会否放弃中金 早在1995年,摩根士丹利就已通过与中国建设银行等合资成立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并借此在上世纪先其他国际同行一步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摩根士丹利以34.3%的持股比例位居中金公司股东中的第二把交椅。 此后,中金公司在大型国有企业的海外上市项目中频频得手,迅速成为中国投行业的头牌军。其中,摩根士丹利的国际平台贡献不小。 虽然在中金公司创立后的10年来,摩根士丹利从中国市场的斩获颇丰,但其一直未能实际参与中金公司的管理,中金公司的定位也非常清晰——中国本土投行。因此,业内多不认为摩根士丹利真正进入了中国资本市场。 一位证券界人士告诉《财经时报》,摩根士丹利在中金公司已处于进退两难境地。这或许可以解释摩根士丹利秘密寻找第二家合资对象的初衷。 会是何种模式 大摩的劲敌已走在了前面。 去年,高盛曲线获得中国证券业务综合类经营牌照;今年,瑞银集团也达到了间接控股一家中国券商的目的。 高盛的模式不易拷贝。相比而言,瑞银集团的模式为其他希望早日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外资投行提供了样板,但两者为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均付出了一定代价。 至于摩根士丹利如果进入山西证券将要付出何种代价,目前尚不得而知。从以往的经验看,再有创新也不奇怪。 如果摩根士丹利合资成功,将实现外资同时参股两家券商的突破。届时,如何平衡两家券商的关系? 一家券商的高层人士认为,如果大摩选择与其他券商合资,最好从中金公司退出。目前看来,这种可能性似乎不大。因此,他并不看好大摩与山西证券可能发生的合作,认为成功的几率不高。 他强调,外资机构重组中国本土券商需由中央政府决定,不是重组双方两厢情愿就能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