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八大新规活跃并购市场
下一主题:印度海外并购:时间开始了
返回列表 发帖

企业蜂拥海外上市 外资成为大赢家

尚德的股价还在疯涨。作为首家在美国市场上市、融资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2月4日,截至记者发稿,尚德的股价已是冲破40美元,现价41.35美元,较首次公开招股发行价15美元狂彪276%,中国概念股的神话再次引得洋人瞪大双眼。
然而,在海外追捧中国概念的无限风光背后,海外上市的最大贡献,除了造就了几个中国豪富外,却是鼓涨了无数洋人的荷包。
企业蜂拥出海上市又一年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视野壮阔,“纽纳伦港新,哪个都行”,似乎只为缔造“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上市神话,前有百度上市,上市当天,即生出40亿美元的金蛋,后有尚德,募得资金4亿美元,摘得“融资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桂冠。
尽管上市仅两个月,但在纽约交易所里,尚德无疑是最热门的超级巨星。尚德的“尚德电力”旗帜首次与中国国旗和美国国旗在纽约交易所前广场上飘扬。尚德更是上演了“没有抛,只有收”的股市现象,以致许久不能开盘。
据中国证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截至去年11月30日,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已经筹集资本198.54亿美元,这一数字还不包括刚刚在纽交所上市的无锡尚德,但是这已经是沪深两市2003年和2004年IPO募集资金800多亿人民币的两倍左右。而1993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募集资金已经达到547.51亿美元,仅2005年前11个月的海外募资额就已经占了这13年募资额的36%。
与此同时,中国内地企业也成为了香港股市的脊梁骨。据普华永道发布“香港IPO2005年回顾及2006年预测”报告,2005年香港联交所首次公开招股(IPO)企业达70家,集资总额1920亿港元,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其主要原因是大型国有企业在香港的上市集资。报告指出,尽管面临利率和油价等不明朗因素,2005年香港的IPO集资总额比2000年的记录1320亿港元高出45%,达到1920亿港元,其中内地企业集资额占总额的80%。上市数量占2005年香港新上市企业的70%以上。
外资再次狂赚中国概念股
1月13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陈耕宣布:2005年,中石油集团实现利润总额1756亿元,比上年增长36.3%。而中石油交出的这份漂亮的“成绩单”的最大受益者,并不是饱受涨价和油荒之苦的中国老百姓,而是坐享其成的海外投资者。
粗略估计,作为海外上市公司,中石油每年大概要将其利润的10%向海外投资者分红。2005年这一数字约高达200亿元。无怪乎,握有中石油13.35%H股的全球第二大富豪沃伦.巴菲特要忙中偷闲,写信致谢中石油:“很高兴中石油兑现了上市时的承诺,红利收入对投资者相当客观,这种做法非常可贵。”
无独有偶。2005年10月,美国纽交所CEO约翰.塞恩访华时,不见党政高官,而是专程拜谒了中国海外上市军团赫赫有名的五位领军人物:网易丁磊、阿里巴巴马云、盛大陈天桥、百度李彦宏和尚德施正荣。
约翰.塞恩的造访,自是情理之中。在新鲜出炉的全球牛市排行榜上,尽管遭遇美元的“双赤字”和美联储连续加息,美国股市依然于高位打平。中国概念股,自是功不可没。网易、新浪、搜狐、盛大、腾讯都挣得了骄人业绩。
对于中国概念股的豪爽,外电毫不避讳地声称,对于国外的资本市场及金融中介机构来说,中国这块市场确实是他们可以放心享用的最后晚餐了。
中国资本市场边缘化加剧
与海外的火爆相比,国内资本市场俨然成了国际舞台上的看客。2004年深沪两市发行的98只新股共募资353.46亿元,约42.7亿美元,创下1997年以来首发募资额的最低点,而同期海外IPO的中国企业募集资金量约为国内的3倍。2005年因为股改,IPO则被迫暂停。
“在本土市场还很弱小的时候,大量优质国内企业的海外上市是主动放弃了本土市场对本土上市公司的定价权,而将这一权利拱手相让。”中信证券研究咨询部总经理徐刚尖锐指出。
“在铸币时代,曾出现过多次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铸造精良、足码足分的铸币被收藏,而市场上往往流通不足分量的货币。现在国内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就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危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说,“长此以往,国内资本市场将面临空洞化危机。”
这样的危机正在变成现实。在上述的全球牛市排行榜上,沪综指位列倒数第四。一项由亚洲公司治理协会主持的调查显示,中国资本市场的边缘化在加剧。中国资本市场在亚洲的排名列倒数第二,仅排在印尼之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第二届国际金融论坛上也置疑了海外上市:认为,大国经济战略必有大国资本市场相配合,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大量企业海外上市,不但加大了中国的储蓄盈余,承担了额外的汇率风险,而且削弱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中国股民的心在滴血
大批中国优质军团的出海,流失的不仅仅是优质资产,还有更为可贵的股市根基——亿万股民的民心。
由于A股市场的萎靡,中国股民的心在滴血。根据搜狐网的年终调查显示,个人投资者在2005年的行情中收益仍不乐观,仅有8.99%的股民盈利,持平的股民为6.58%,而亏损的投资者超过八成,高达84.43%。更糟的情况是,在亏损的投资者当中,将近一半的投资者亏损比例在50%以上,30.43%的投资者亏损比例为30%到50%,16.37%的投资者亏损比例为10%到30%,只有8.7%的投资者亏损幅度在10%以内。
股市连年不振的打击,部分股民寒了心。截至去年的11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A股账户数量为7021.787万户,其中持有证券余额为零的账户数为4471.1866万户,占比高达63.68%。
优质公司海归期几许
随着内地股改顺利推进,令人期待的新股发行大门重启越来越近。日前,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一旦境内资本市场成熟、条件允许,国资委将考虑部分已在海外上市大型国企回到国内资本市场上发行A股,形成大型国企“国有控股股东 H股股东 A股股东”的股东结构。
业内分析师预计,当2006年上半年A股股改基本完成的时候,大批原在H股上市的优质国企将回归A股上市,为内地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彻底终结“优质国企去海外贱卖”的奇谈怪论,让内地投资者也分享到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优良成果。
同时,H股公司也开始为返回内地发行A股摩拳擦掌。业内人士指出,中国铝业(2600.HK)、中国石油(0857.HK)、大唐发电(0991.HK)、首创置业(2868.HK)、北京北辰(0588.HK)等一批H股公司都曾公开表达过发行A股的意愿,甚至已经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申请。随着IPO重启,H股及红筹股公司将掀起一波“发A股”浪潮,内地股市将迎来更多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蓝筹公司。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八大新规活跃并购市场
下一主题:印度海外并购:时间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