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QDII将提振国内企业海外并购

国内有关部门将从下月起放宽国内机构及个人境外投资规定,以配合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计划,其中包括容许境内银行集合境内机构及个人的人民币资金,在一定额度内购汇投资在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上。这一政策引来国内外投资界热烈反响,市场更盛传内地金融机构已急不及待拟以高达40亿美元扩大海外收购网络,以抢占市场先机。
  
中国:新兴资本输出国
  
笔者相信,国内企业向海外收购的进展势将加快,中国的国际地位将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长期以来,国内有关部门在政策上鼓励出口、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但在外汇政策上“宽进严出”。不过,中国贸易收支已呈现结构性顺差,经济增长爆炸性和购买力大幅增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使中国由海外直接投资的一个基地逐步演变成海外并购及资本投资的重要场所,中国更慢慢锐变成一个新兴的资本输出国。
  
根据世界银行的规定,外汇储备应需提供满足三个月进口(包括货物及服务)、40%的短期外债所需的海外硬货币。因此有学者提出,中国8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中国经济正常的需要。如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18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已足够了。不过笔者认为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银行体系和资本管制有别于其它已发展国家,为了更有安全保障,也有学者提出外汇储备应在3600亿美元的水平,即世界银行定义的双倍。按这计算,多出来的4000多亿美元便可予以善用,以更进取的和有远见的策略来管理,新加坡政府成立了新加坡投资公司(GIC)的组织来处理政府的海外投资即为一例。
  
由“藏汇于国”转化为“藏汇于民”,引入QDII让资金有序走出去,能更有效善用外汇。政府在鼓励企业海外并购,允许个人在某种条件下换汇到海外。把外汇从央行投资变成企业、个人投资,是一个风险转嫁的过程。这次被传为中国企业所并购美商贝尔斯登(Bear Stearns)是华尔街第五大券商,其规模仅次于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及雷曼兄弟,强项为股票借贷融资及对冲基金业务。
  
国际投资者用国际惯常手法评估投资概念,国内投资者的偏好可能与国际投资者不一样,投资概念也不相同,主要表现在对投资目标的内部评估,市场定位分析、内部财务状况、管理班子的水平、业务增长性、市占率、竞争状况等。其实即使用同一个理念投资结果也会产生差异。不过随着全球国际化的趋势,不同市场的投资评估的手法已渐趋统一。
  
金融并购是热点
  
笔者早前在栏目中曾分析过全球交易所合并潮,这里要强调的是,金融业的并购活动也是2006年的市场热点之一。在国际化方面,新加坡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加强新加坡交易所发展,近期新加坡金管局更拟放宽外资的持股限制,考虑批准策略性投资者的持股量增加至5%或以上,使外资有机会成为新加坡交易所的主要股东,藉此促进新加坡交易所业务发展。另外,纽约证券交易所在上周向美国证交会呈交的资料中显示,其与超过多家交易所进行磋商,寻找策略性合作机会,研究购并的可能性,这表现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并无放弃购并其它交易所以巩固其领导地位的机会。
  
伦敦证券交易所继续成为市场争夺目标,早前宣布放弃收购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纳斯达克卷土重来,进行了重要的策略性部署,宣布购入伦敦证券交易所一成半股权,成为最大单一股东,笔者估计此举有助纳斯达克于收购战中取得优势,迫使双方展开谈判,希望在收购战中占上风。不过国际并购市场峰回路转,市场又传出伦敦证券交易所主动接触纽约证券交易所,代表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将与纳斯达克正面较量,这使得针对伦敦证券证交所的收购战逐步升温。
  
除了伦敦证券交易所外,市场亦传出纽约证券交易所与欧洲交易所继续商讨合作事项,伦敦证券交易所亦与欧洲交易所仍在进行了非正式谈判,成为了复杂的四角关系。并购市场往往由强者支配,强者从不同的方向找寻收购目标,目的是把企业做得更强更大、提高盈利效益及盈利业绩,把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