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美元走强无碍中国经济
下一主题:花旗首度出手上海写字楼收购
返回列表 发帖

国资管理的未来主线:资本经营+国资经营公司

在李荣融主政之下,国资委对待国资管理体制变革的思路一天比一天清晰,国有独资董事会、央企重组......国资委的国有资产管理技巧日益娴熟。目前,国资委仍在积极探索国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的有效路径。
用资本经营支持国资结构调整

进行央企合并重组需要大量的成本费用和资金投入。从我国当前国情看,这些资金来源如果主要依靠国家财政,一方面财政负担有困难,另一方面也名不正言不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只应负责公共支出而非企业支出。因此,国资委进行资本经营应是央企合并重组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
在一定意义上说,国资委是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大董事会”。作为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特设机构,其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资本经营。只有通过实行资本经营,国资委才能做到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调整好国有资本的布局和结构。而开展资本经营的关键问题是国有股收益分配与使用问题。
根据国务院“三定”方案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资委的基本定位是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这里所说的“国有资产”,实质上是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是资本的内在属性,作为资本所有者必定要求有资本收益。国有资本同样如此。按照国务院授权,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因此,国资委必须收取国有资本收益,包括股本分红、产权交易收入等。
国资委收取的国有资本收益,主要用于国有经济的再投入。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搞好搞活,要增强竞争力,国有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须不断有新的投入,这个投入主要来源就是国有资本收益。
相对政府部门来说,国资委更熟悉国有企业情况和国有资本的运作。因此,国资委管理国有经济的再投入既是职责所在,也更有利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有资本再投入属于国有资产增量调整,包括以规模扩大为主的外延型扩大再生产,也包括以技术进步为主的内涵型扩大再生产。
国资委收取国有资本收益、进行再投入,实质上涉及财政体制改革问题——即公共财政预算体系与企业财政预算体系——即“大预算”与“小预算”的关系问题。公共财政是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理应由财政部门负责;国有资本收益与再投入是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理应由国资委负责。
在国有资本收益分配上,国有资本收益当然不可能全部用于再投入。国有资本收益的使用主要分为四个方向:除了国有经济再投入、支付国有企业改革成本这通常的两部分外,在特殊情况下还有两部分:一部分上缴公共财政,一部分留企业使用。
设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构想
央企重组与结构调整,当前势在必行,同时条件也已相对成熟。为切实做好央企重组与结构调整工作,国资委应十分重视资本经营,同时应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优势和作用。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称之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心,其性质应该是半事半企,即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所谓事业单位,是因为它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其主要目的是完成国资委交办事项,更多的是执行社会功能。所谓企业化管理,是因为它的运作面向市场,也要讲究经济效果。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基本地位是国资委的助手,是国资委到达市场的桥梁,也是国资委联系企业的纽带。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形式包括:直接经营:指资产经营,如辅业资产转化、不良资产加工等;受托经营:如托管企业和托管资产的经营;间接经营:如其下属全资企业和控股企业的产权管理;股权管理:主要是参股企业的股权管理。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运行模式大致可以归结为:“政策化目标导向,市场化方式运作,企业化经营管理”。所谓政策化目标导向,是指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国资委制定的政策目标。所谓市场化方式运作,是指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执行政策目标时不是采取行政命令方式,而是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操作。所谓企业化经营管理,是指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运作过程中,也要讲究经济效益,公司内部也要实行经济责任制。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五大功能定位
培育主业的投资中心
国有资产收益应主要由国资委统一监管和集中使用。但这并不意味所有再投资全部由国资委直接使用。这是因为一方面,国资委不应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包打天下;另一方面,又不能全交给企业分散使用。只有通过资产经营公司这个中间层次,扬长避短,克服上述两方面不足,又可发挥两个方面的优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增量调整投资的基本方向是培育主业,培育大型企业航母,推动尽快实现中央提出的培育30至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的构想。
辅业资产的转化中心
央企要突出主业,做强做大,须尽快剥离辅业资产。近年来,中央企业在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诸多成效。但由于央企辅业量大面广情况复杂,特别是企业之间的讨价还价、企业领导人做大规模的考量以及辅业经营者对个人利益过多顾虑,辅业在企业间流动与转化困难重重,目前仍然存在相当数量的辅业资产,影响主业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剥离。现存的这些辅业多数并非不良资产,通过利用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这个平台,辅业资产易于顺畅流动和重组,便于相对集中操作和转化,使辅业资产尽可能转化为主业资产,转化为现实的优良资产。
不良资产的加工中心
目前,不良资产已为国企深化改革与结构调整的重要障碍,国资委利用资产经营公司这个平台,对不良资产集中加工进行专业化处理,无疑会事半功倍。特别是选择和改造现有实力强、经验多、信誉好的资产经营公司,效果会更好。
据我们调查了解,一些国有投资公司如国开投组建专业处置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经过多年实践,培养了专门队伍,摸索出了一整套处置不良资产的独特工艺技术,形成了竞争力,逐步成为有一定社会认知度的“不良资产加工厂”。因此,应充分发挥资产经营公司的作用与优势,将国资委系统监管的在国企改革与国资战略调整中呈现出来的不良资产先委托其管理和处置加工。我们相信,不良资产不完全等于垃圾资产,即便是垃圾,只要处置得当,也可以在垃圾中寻宝,也可以变废为宝。
退出企业的缓冲中心
当前,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所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企业退出通道不畅。一些企业资不抵债,经营困难,发展无望,只要存活一天,就要多制造一天的新亏损。这些企业本来应该尽快退出,但因退出成本难以落实,历史债务、人员安置等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从而无法退出,企业活不好,也死不了。还有些优良资产上市后留下来的存续企业,也出现类似现象。利用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这个平台,作为过渡区、缓冲区,一方面可使成长性好的优良资产轻装前进,另一方面也可能减少退出企业不断制造的新亏损,相对集中也有利于退出问题的最终解决。
中小企业、参股企业和特殊企业的管理中心
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全部出来后,中央企业将划分为21个业务板块。资产规模仅有亿元以下、员工数量较少的中小型央企,应交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来管理。对于那些股权比重较小的参股企业,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来进行专业化的股权管理也可能更为合适。此外,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如从原科研院所转化而来的科技型企业、担负国防现代化装备建设重任的军工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组建新的专门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进行分类管理,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改造与组建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可以通过对现有公司的改造和组建新公司而产生,主要渠道有三:一是将现有的国有投资控股公司直接改造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二是将现有的大型产业集团下的财务公司(中心)、投资公司(中心)或资产管理公司(中心)改造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三是国资委按照不同专业特点,直接组建若干新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美元走强无碍中国经济
下一主题:花旗首度出手上海写字楼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