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
下一主题:美对华汇率政策明年换花样 主推格拉斯利法案
返回列表 发帖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A H将成央企上市主要形式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邵宁日前接受专访时表示,香港仍将是央企海外上市的首选地,而A H则将成为未来央企上市的主要形式。他还表示,今后将通过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加大国企结构调整的力度,使中央企业的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

国资委提倡“A H”模式
邵宁表示,央企选择海外上市主要基于两个原因:第一,中央企业的盘子一般比较大,而国内A股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容量有限,不能承受这么大的融资需求,因此央企局限于境内上市有一定难度;第二,央企通过海外上市,能够引入成熟的市场机制,央企不能仅靠国资委这个大股东来监管,还要把市场机制引进来。他说,公司的治理水平与其所依托的资本市场是完全一致的,如果资本市场很规范,那么公司的治理也会比较规范,反之亦然。
邵宁表示,央企到海外上市,相当于把成熟的资本市场机制引入国有企业。这在初期可能会不适应,但慢慢就适应了,而一旦适应了,企业内部的治理水平也就会有实质性的提高。从国资委来讲,大股东和市场上相对分散的股东,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方向是一样的,都希望把企业做好。事实证明,海外上市对促进央企转换机制的积极效果非常明显,大股东的工作和市场对企业的严格监管叠加,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国资委希望这种合力能够保证央企成为市场上优质、有诚信的公司。
近来大型央企赴海外上市引发了种种质疑,有人担心优质投资资源流失海外,令内地投资者享受不到。对于这些争议,邵宁表示,国资委目前提倡的方式是: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回内地上市,即“A H”的模式。
对于这种模式,邵宁解释道,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有一部分A股,一部分H股,还有一部分国有股。H股是把成熟资本市场的机制引进来,A股是让内地投资者同样监督企业并得到投资机会,国有控股部分则体现国家对重要企业的控制。“A H”模式也有利于内地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可以使国内资本市场拥有一批完全按照国际规则运作的上市公司。
经营预算制度明年有望建立
邵宁表示,今后将通过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加大国企结构调整的力度,令中央企业的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中中央企业这盘棋就能够下好”。据他透露,在国务院早已明确提出要求的背景下,国资委与财政部已经在主要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有望在明年建立。
邵宁说,国资委成立之初,中央企业有198家,资源配置不太合理,通过合并重组到165家,今后还会减少,以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以前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很多分割,最典型的就是科研与生产分割、设计与施工分割、内贸与外贸分割。这几年通过调整,一些分割的企业开始逐步合并,优势互补,效果非常好。
尽管如此,目前中央企业资源重整的力度仍然有限。邵宁指出,要加大力度必须创新手段:第一,必须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第二,必须成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他说,所谓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包括收入和支出两部分。收入来源一方面是多元化企业的分红,国有独资公司将上缴一部分利润;另一个可能来源就是,对于不重要的企业,国资委可以把股权卖出去。至于支出,一是对重要企业“要保”,补充资本金;二是解决一些困难企业的退出成本。
邵宁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以后,中央要求的“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更容易做到,不重要的企业可以把股权卖出去,重要的企业能够有资金进入,困难的企业则可以在改革成本的支持下退出。
另一个创新手段是建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国有资产进行公司化操作。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可能有两种形式:一是持股型公司,一些较小的、不太重要的央企将由资产经营公司代管,并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另一种就是专业化的资产处置公司,把中央企业非主业资产的处置专业化,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
下一主题:美对华汇率政策明年换花样 主推格拉斯利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