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中国并购路线图
下一主题:询价制度重大调整 中小企业初步询价后即可定价
返回列表 发帖

苏泊尔并购事件再检讨:当数据迷雾遭遇并购新规

“与凯雷并购徐工相比,苏泊尔案的(负面)效应显然被放大了!”苏泊尔一位高管对记者如是说。
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而笼罩在“苏泊尔并购案”之上的迷雾依然没有完全消除。本月8日起,旨在促进和规范外资进入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下称“新规定”)正式实施,法国SEB集团并购苏泊尔一案是否触及反垄断调查的“红线”,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不过,截至记者发稿,《第一财经日报》从多个渠道了解到的信息显示,商务部并没有委托任何机构就此事件做第三方调查,也没有启动反垄断调查的任何迹象。
爱仕达指斥苏泊尔踩线
仿佛克隆凯雷收购徐工案一般,SEB并购苏泊尔同样夺得观众足够的眼球。
一个颇为有趣的事实是,凯雷并购徐工案中的反对者“三一重工”,SEB并购苏泊尔的反对者爱仕达,两个反对者都是与并购一方有利益关系的同行企业,并且都以保护民族制造业,反对日后可能出现的市场垄断来争取舆论支持,以期引起高层的关注和干涉。
就在苏泊尔股东大会召开前一天,爱仕达联合了双喜、顺发等6家炊具企业向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烹饪炊具分会发出一份《关于反对法国SEB集团绝对控股苏泊尔的紧急联合声明》。声明称,SEB将通过收购苏泊尔后获得绝对市场垄断地位,破坏目前行业相对良性的竞争环境,直接后果就是民族品牌消失,以及大量国内企业的凋零倒闭。
爱仕达等企业同时表示,苏泊尔案已触及前述新规定中的“垄断”条款,并明确呼吁有关部门叫停这笔交易。一时间,“垄断”、“民族品牌淹没”笼罩着苏泊尔并购案,国内舆论界纷纷展开了对这次并购的“唇枪舌战”。
它们依据的正是商务部今年8月8日颁布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该规定明确反垄断的“4条红线”。
爱仕达等企业认为SEB收购苏泊尔至少触及了“4条红线”中的一条或多条,而苏泊尔坚持认为没有触及一条红线。
数据缺乏科学依据
显然,苏泊尔并购案问题的关键就是这些有可能被认为是垄断的市场数据。据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2006年2月发布的“2005年全国压力锅主要品牌市场销售情况”统计显示,苏泊尔品牌销售数量占全行业份额41.08%,排名第一;销售额也占全行业份额39.69%,排名第一。
苏泊尔董事长苏显泽认为这一数据只是从15个大中城市取样得来,而这恰好是苏泊尔产品覆盖最多的地方,而广大农村的情况没有纳入,因此也不够全面。
另外,市场占有率是应该用“压力锅”的份额来评判,还是用整个炊具的销售额评判?苏泊尔副总裁王丰禾认为:“在商务部的规定中,市场占有率是针对某个行业来说的,而压力锅只是炊具行业的一个产品,如果拿某个产品来评价一个行业,这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苏泊尔集团高层给出了一个他们认为合理的数据,“我们去年在国内的销售额为7亿元左右,而全国去年全行业的销售额大概在70亿~80亿元,也就是说苏泊尔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仅为10%左右。”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博士告诉本报记者:“要审查这起案件,首先需要准确的市场统计数据。而之所以现在大家不能作出判断,就是因为目前缺乏有公信力的市场统计数据。”被放大的垄断威胁?
苏显泽认为:“股东大会的高票通过是投资者对这次并购的肯定。”
但投资者的肯定并不代表这次并购不涉嫌垄断。
面对这种质疑,苏显泽用了“一口锅无涉国家产业安全”来进行辩驳,显然,苏显泽想把苏泊尔的并购案和徐工的并购案区别开来。
在记者调查过程中发现,同样是炊具行业的企业,大家对这次并购的态度显然不一样。
浙江一家小企业的老板告诉记者:“炊具行业就是这样,你有好的想法,好的技术,你就有市场。哪个企业想要垄断都很难。”
据了解,炊具行业是一个“低关心度”的行业,进入门槛低,生产企业多,消费层次复杂,每个厂家都有自己侧重的产品类别和目标消费群体。浙江永康有一家炊具生产企业,原本规模很小,但却凭着“无油烟锅”的概念异军突起,营业额一下子突破了亿元大关。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张华博士也认为垄断不容易形成,“并购只是一个开始,并购后能否做强做大,能否形成规模经济还很难说,而且,炊具行业进入门槛不高,在这种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形成垄断的可能性很小。”
反对者爱仕达副总陈美荣不止一次公开谈到此次并购可能存在的威胁。“以我们对于SEB公司的了解,如果SEB完成对苏泊尔的收购并绝对控股,以苏泊尔原有的市场实力加上庞大的外资,行业内部的原有竞争关系将被打破,一家企业独霸天下的局面将在所难免。”
一些业内人士分析,同是炊具企业,大家对并购的看法差距如此之大,肯定是利益因素在作怪。
业界人士戏称,爱仕达与苏泊尔就如一对如影随形的兄弟,两家的产品极具相似性。苏泊尔卖到哪,爱仕达就跟到哪;苏泊尔推出“炒不怕”,爱仕达就推出“不怕炒”。
在2006年一个由第三方机构排出的中国知名品牌排行榜上,苏泊尔列96名,爱仕达97名,品牌价值苏泊尔为16.2亿元,而爱仕达为15.9亿元。
苏泊尔“抢跑”
“苏泊尔和爱仕达本是规模相差不大的企业,爱仕达在外贸(指OEM)方面一直是强项,苏泊尔则更专注于创新,两家企业都在为国外的企业做代工,当中包括SEB。”一位熟知该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
“爱仕达之前也在和SEB谈并购,但结果是苏泊尔14日宣布了合作协议,爱仕达当然不愿意看到,因为可能会因此而失去一大笔订单。”该人士说,“这个交易就好像一场百米赛跑,苏泊尔率先抢跑了。”
2005年3月28日,爱仕达曾与SEB签署意向书,欲转让其80%股权。爱仕达副总裁陈美荣并不否认这一点。但今年8月份,与SEB正式签约的却是苏泊尔,随即也就出现了爱仕达联合同行业的反对声明。
为什么爱仕达可以卖而苏泊尔不可以卖?
陈美荣认为,爱仕达在销售规模上与苏泊尔差距不算太大,无论SEB签下谁都将改变行业格局。但苏泊尔是上市公司,交易后苏泊尔集团仅保持10%股权,而爱仕达是非上市公司,原拟持有至少35%的股权,这一点使得他们在股权转让后仍有足够的发言权。
此前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后,国内品牌即被封杀,是外界对于购并后“苏泊尔”民族品牌命运的最大担忧。
苏显泽表示:“作为该品牌的创始者,难道不会比我们的竞争对手更加珍惜苏泊尔品牌吗?”
苏显泽解释,并购主要是受制于资金、技术及国际市场的高门槛等因素,靠苏泊尔自身很难逾越这些迟早会出现的瓶颈。于是,今年7月,国家允许外资并购国内A股公司之后,双方闪电“成婚”,整个谈判用了不到1个月。
苏泊尔企划部经理胡滨告诉记者:“与国外企业差距大了,心胸更应该开阔一些,我们需要向他们学习,现在不是怕狼进来,而是希望更多地进来,竞争才能优胜劣汰,才能进步。”如何应对并购潮?
“不光是浙江民企,中国企业将面临一场并购风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企收购国内企业是一种必然趋势,中国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张华说。
澳洲会计师公会上海委员会会长李国雄认为,中国现在正在上演当初日本、韩国等国的故事,于9月8日实施的“新规定”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李国雄告诉本报记者,“新规定”中首次对有关“外资企业以股权为支付代价并购境内企业”的明确,将打开外资企业并购境内企业的另一扇大门,“它们可以不用现金并购,这将大大增加并购的数量,而民营企业,可能更加容易成为目标。”
浙江省发改委研究所所长卓勇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民企确实存在档次低、管理落后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在短期内很难跟得上去,被外资并购,或许是一条出路。“有些企业虽然已经做到了行业前茅,但下一步该怎么走,他们很茫然。”
据了解,目前浙江省发改委已委托高校负责一项调研,旨在通过调研,摸清浙江民企境外并购及外资在浙并购的情况。
浙江“外资并购民企”调研项目负责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院长程惠芳提醒说,应该警觉外资乘虚而入。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受制于土地严控、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国内制造业民企正遭遇成长之痛,而外资正好乘虚而入,将初显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民营企业“扼杀”在成长的道路上。
“既不能把外资并购理想化,也不能将其妖魔化,”这句话看似简单,但真正要做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苏泊尔并购处在这个关键点上,即便影响被夸大了,但它引发的讨论和由此带来的思考,无疑是有益的。”张华说。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中国并购路线图
下一主题:询价制度重大调整 中小企业初步询价后即可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