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美商高盛四路出击 投资中国无孔不入

  随着号称“中国通”的亨利.鲍尔森出任美国财长,他的前东家——美国高盛也再次引起世人瞩目。作为“华尔街最诡秘的投资银行”,高盛凭借十分娴熟而又别具一格的资本经营,积极布局中国。仅从房产、介入金融、上市承销、收购企业四大方向来看,高盛在中国的布局可谓是“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我们只管做事”,这是高盛员工对外界的口头禅。事实上,这个世界最大的私人投资银行的性格特征一贯“低调”、“沉稳”。
低调的地产大鳄
  伴随着中国宏观调控,外资机构吹起了一股抢吃“最后晚餐”的风潮,美国高盛就以七千万美元买下了上海虹侨花苑酒店式公寓。与老对手摩根高扬基调不同,高盛在中国的房地产投资调子向来都低沉得总令人无法猜透心思。
  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房地产崩溃,通过收购大量的不良资产,高盛成为日本房地产规模最大的外国投资者,高盛由此介入亚洲地产,日本地产项目的让高盛尝到了甜头。近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如同野火燎原,高盛毫不犹豫投入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同其他海外基金直接进行地产项目开发不同,高盛在中国的地产玩法更具有美国特点。在美国,金融机构一般不直接涉足地产开发,而是通过投资或操控地产机构,以资产来操控地产开发。高盛在中国的地产模式就继承了这一传统。
  首先,高盛通过收购不良资产打包中国房地产。如,在2003年高盛与华融资产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签署的近百亿元不良资产处置协议中,其中约50%属于地产不良资产,而仅凭这一已经到手的资源,高盛就可以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出举足轻重的声音。
  高盛还以“隐形渠道”浸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白厅基金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房地产投资者,许多人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基金型企业,而事实他是高盛国际下属的一个子公司,超过一半的股份属于高盛。而正是该基金2005年在上海以1.076亿美元的价格一口吃下了上海市福州路318号的百腾大厦,成为上海迄今为止成交价格最高的地产买卖。
  与白厅基金相并行,21世纪中国不动产公司是高盛降落到中国房地产市场后的第二个隐形阵地。高盛在2005年底与21世纪中国不动产公司签署了注资2200万美元的投资协议,本次注资完成后,高盛成为了21世纪中国不动产的第二大股东。21世纪中国不动产是美国CENDANT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立拥有者及运营商,目前已成为外资在中国房地产中的领先中介服务品牌。
  高盛描绘的中国地产业“路线图”是:以上海为根据地,重点进攻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逐渐圈占二线城市。尽管如此,高盛一再否认意在中国地产。据一位高盛员工说:“高盛以收购不良资产的方式进入中国地产领域,或者为了进入中国地产领域而采用收购不良资产的方式,都不是高盛的风格。”
  “这只是巧合,”高盛内部人士说,“我们在韩国收购‘真露’就不涉及房地产资产。”尽管高盛一再否认以收购不良资产的方式进入中国地产领域,但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
介入金融
  高盛从1994年在北京及上海设立办事处以来,就有计划的针对中国各种“有搞头”的领域投资,除不断创下许多“第一”的纪录,如第一家获准交易B股股票的外国投资银行、替大陆国企完成史上第一个债务重组项目、第一批获得中国发放QFII资格的业者。
 
  对高盛具有纪念意义的是在2006年年初斥资37.8亿美元形成对中国工商银行的战略投资。2006年1月,高盛公司、美国运通公司和德国安联保险公司决定向中国工商银行投资,4月认购工商银行8.45%的股份,价值38亿美元,其中高盛出资25.8亿美元,获得5.75%的股份,安联集团投资十亿美元,美国运通投资两亿美元。而据专家统计,高盛将从中国工商银行上市一项猛赚39-57亿美元。
  高盛之所以对工商银行情有独钟,看中的就是工商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中的特殊地位。中国工商银行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批发银行、最大的零售银行、最大的按揭银行、最大的电子银行、最大的资产托管银行和最大的清算银行,拥有约1.8万家分支机构,为一亿多个人客户和四百多万公司客户提供服务。
  在金融财务这块领域上,1998年高盛就已成为中国价值十亿美元主权债券发行的主承销商,而且在过去十年期间,中国对外发行的的三次共计三十亿美元的主权债券,高盛都是主承销商。
  另外,高盛与大陆各家银行、大型企业也保持良好的关系,它是这些企业的顾问、合作伙伴,甚至是投资者。例如,高盛是中国银行、中石化、中石油的上市承销商;联想集团、中国网通的投资顾问;并提供大把资金协助工商银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
企业并购:谋胜于算
  与许多金融巨头一样,高盛进入中国所瞄准的目标,也是尽可能地获得中国企业的控制权。由于中国许多行业和企业的股权都设定了最高的转让权限,这一看上去无法跨越的政策难题,在高盛手中,却已经不只一次地被悄然化解。
  以高盛2006年收购河南双汇集团为例,河南双汇由河南漯河市政府、双汇集团和海宇投资共同持股,在收购双汇集团35.72%的股份时,高盛遭遇到要约收购30%底线的难题;旋即,高盛联合鼎晖中国成长基金Ⅱ、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等联合中标,最终稀释了相关政策规定,紧接着,高盛又轻松购进了海宇投资25%的股份,从而拿下了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的控制权。
  投资银行渗入实体产业的着眼点总是战略性的。高盛已持有中国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13%的股权,雨润是双汇在中国的最大竞争对手。这就意味着,作为同一个“东家”的高盛将对这两个企业进行整合,诚如此,高盛将独霸中国肉类加工业的江山。
  当然,与其他金融机构只会向投资目标机械撒钱不一样,作为投资银行,高盛取得目标企业的控股权,其直接目的就是要对收购对象进行资本重组与改造,并最终成功将其推向资本市场,以进一步分享股价收益。
  数月前,高盛以雨润第一股东和雨润承销商的双重身份,将中国雨润推向国外资本市场,如今,雨润股价已经上涨了68%,高盛手中的股份也随之水涨船高。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由高盛控股的无锡尚德身上。在将无锡尚德成功揽入怀抱后,高盛再次以股东和承销商的双重身份将其推向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无锡尚德股价突破三十美元。
  中国太大,故事自然没完没了。以未来五年内在国内分店的数量达到两千-2500家、年营业额要达到四十亿元、利润达到一亿元为条件,高盛在一年以前也向海王星辰撒下了四千万美元的真金白银,目前,高盛正在开足马力对海王进行深度改造和包装,目标是在明后两年内将其推向资本市场。
  从高盛投资中国的力度与广度,不仅超越众多同业,连竞争对手摩根士丹利恐也得要甘拜下风。高盛也通过四招“点金术”,赚了个盆满钵盈。 (上图:纽约的高盛总部大楼 下图:高盛(香港)执行董事李颂慈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