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当中国沪深股市空头大军长驱直入的时候,上市公司股权全流通的话题再次提到了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上。能否在这个证券市场最为低迷的时刻,解决这个一直悬挂在头顶的达摩克斯利剑,成为眼下的当务之急。“我们不能在证券市场损失了上万亿元的市值后,遗留问题仍然还是遗留问题。全流通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利好。”中国证监会的一位官员对本刊记者说。从目前全流通改革的推进速度我们不难体会到“开弓没有回头箭”的真实含义,在上市公司中第一批全流通试点还没有让大多数参与者领会其精髓,还处于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相互激烈博弈的时候,第二批全流通试点就又迫不及待的开始了。
同样让业内人士兴奋的事情还是在随后的第二批全流通试点的出台。就在第二批全流通试点的40家企业里,透露出一个具有引导性的政策信息,在全流通试点的43家企业中,中小企业板块有10家上市公司名列其中,占到23%。
占有如此之大的数量比例,这是一个巧合,还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随后的一系列进程,让我们清晰的看到中小企业板块的发展脉络。据本刊记者掌握的消息称,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在全力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全流通改革,尤其是中小企业板块。7月底前所有的中小企业板块的企业都要上报各自的全流通方案。并且在深交所内部已经有消息称,在2005年年底前完成中小企业板块的全流通工作。
这个积极的信号显然让正处于风险投资行业边缘化的本土VC兴奋异常,这是行业发展的曙光,而且这个曙光将会改变这些一直处于生存边缘化投资公司的命运。
“中国证券市场股份全流通以至于演化到未来的创业板市场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于本土VC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不但打开了VC的退出通道,资产的流动性问题得到了解决,随后资产收益的不断提高,都赋予了这个行业参与者更大的想像空间,而且也是积极促进VC业发展的好机会。”一直在本土VC中项目获利率以及资金管理效率都较好的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单祥双对本刊记者说,但是他同样认为,政策环境的改善对于本土VC来说,将会加剧整个行业的分化,强者恒强。
机会来了,本土VC准备好了吗?
深圳速度
中国证券市场从未如此让海内外亿万人关注。面对证券市场的持续低迷,政府部门在资本市场密集出台一系列鼓舞人心的政策也是股市十多年来罕见之举。但是业内人士认为,真正切入实际要害的还是股权全流通问题的解决。这个一直困扰资本市场的问题,在2005年的夏季得到解决,目前证券市场股权全流通的解决已经箭到弦上。
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主席尚福林在“6.27”讲话中指出,在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结束后,不再进行第三批改革试点,在总结两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推开的管理办法,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启动全面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各项工作。在股权分置改革实施“新老划断”前暂停新股发行,今后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一律实行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新机制。
据本刊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在上市公司第二批全流通试点的10家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的全流通方案目前已经全部出炉,而且每家公司选择的方案各不相同,送股、缩股等方式深受流通股股东的欢迎,而且多数企业的“慷慨”之举因为得到市场的一致认同也正在受到其他上市公司的效仿。
随后的中小企业板块的上市公司如何推进?全面进入提速时代。在7月底前,所有的中小企业板块的上市公司上报全流通方案,12月底完成中小企业板块的率先全流通。这个计划已经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不是任务的任务”。
深圳证券交易所沉寂的时间太久了。自从2000年开始准备中国证券市场“创业板”开始,到“创业板”无限期的停滞,深交所连同本土VC的“退出”梦一起被遗忘,被搁置,被市场边缘化。摆脱这一局面,深交所和本土VC有着共同的意愿。
从国外数十年的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轻易的找到一条线索,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高科技行业的发展,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初期与风险投资的资金密不可分。没有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就没有风险投资业的兴旺,没有风险投资业的推波助澜,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则是缓慢的。这些看上去像绕口令一样的词句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就是高科技与风险投资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中小企业板块为创业资本最终通过资本市场退出打下了一个基础。我们知道,创业资本通过资本市场退出,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逻辑。目前中小企业板块仅仅是实现了创业板的第一步,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中小企业板块的设立为通畅退出创造了条件。”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推广部的副总监周国友说。
本刊记者对目前50家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调查发现,有12家企业背后有风险投资公司的身影。也就是说,一旦这些公司的非流通股权可以获得流通权,那么对于已经介入其中的本土VC来说,是一个喜讯:这也是对整个本土VC的退出机制的一个扩宽,有利于激发本土VC的投资积极性,一旦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完成全流通,随后上市的公司不再有非流通股票,那VC持有的股份即可在一定时间的锁定期后自由卖出,从而使得整个VC产业开始步入良性循环。
在中小企业板块中的50家企业中有创业投资的大概有12家,那么按照初步的匡算,上市公司股票发行以后,创业资本实现的资本增值是近4亿元,VC投资的股权增值了28倍。可以说,中小企业板块的开设,一方面就是为创业资本带来了投资增值的过程。另外,对于推动各地创业投资热潮起了一个非常好的作用,与创业投资形成了一个非常良好的互动关系。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许多本土VC都非常重视这个政策对本土VC的影响,尤其是地处深圳的本土VC都在用“深圳速度”来完善和制定各自的投资思路,充分的领会和利用新的投资机会,“在全流通推出后,我们公司也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中科招商目前已经投的项目中有数个公司具备上市的条件,涉及的投资行业如IT、制造、媒体、农业等都有良好的上市资源。”单祥双说。
一个积极的信号
据本刊记者掌握的消息称,原本定于7月底在深圳召开的“首期创业投资与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流会”,将推迟到8月中旬召开。这个会议将由深圳市政府牵头,深圳证券交易所从全国3832家中小企业中选择近百家优秀企业参加,另外,由深圳创业同业公会牵头,邀请国内近百家风险投资公司和协会会员齐聚深圳,探讨如何利用创业资本和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
这个会议的重要性在于中小企业板块的全流通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本土VC在找到了退出渠道的时候,将会重新的评估这个市场,无论怎样,本土VC的积极性都将会被调动起来。
长期以来,中国证券市场没有创业板块,也就是说,一直处于资本市场最不活跃的分子。本土创投公司很难在中国找到项目的退出渠道,另外,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也使得本土VC失去了和外资VC在海外竞技的机会。“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为创业投资开辟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将提升公司、控股股东与创业投资的持股价值,打通创业投资的退出障碍,保持创投的流动性(为目前存量创投提供了退出机制,预期的全流通为未来传统打开了高回报之门),有利于创建‘创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板’的良性互动机制。”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推广部副总监邹雄对本刊记者说。
在本刊记者采访过程中,许多本土VC也提出在《证券法》和《公司法》还没有修改之前,本土VC快速行动起来还并不现实,他们估计,本土VC充分利用中小企业板块的优势要在两年以后。他们的理由是:按照现在的境内证券市场的上市规则,要想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同样要求公司具有三年的完整财务报表,而且必须是盈利的,资产收益率一般在10%左右,如果这几点不具备,公司想上市很难,但是恰恰这几点对于目前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要求,许多正在快速发展的企业,虽然收益不错,但是完整的三年收益,而且保持良好增长的则并不是很多。
但是,有一个时间段本土VC十分关注,就是9月份,在这个月里经过修改的《公司法》将公布,据本刊记者了解到的信息,其中规定公司上市前最低股本将会降低到3000万元,这个数额正是前几年创业板方案所建议的上市门槛。
在这次深圳证券交易所调查的3800多家中小企业中,目前符合现阶段上市要求的企业在15%左右,本土VC如何从中挑选并投资基本符合上市条件并准备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使之成为中小企业板块上市优良的资源企业,并且经过2~3年的培育,将这些企业推上市,实现IPO退出?“中小企业板块的设立为创业投资提供了一个业绩的评价机制。因为我们知道,对创业企业,创业资本家的业绩评价,是创业投资是否成功的一个基础性的环节,那么有效的业绩评价机制,促使创业资本家将真正有潜力的创业企业能够筛选出来,从而可以使创业投资推动技术创新的功能可以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讲资本市场的这种筛选机制与达标机制,可以为创投资本家的眼光设置一个很严格的考题。”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推广部的副总监周国友说。
据本刊记者了解,许多本土VC除了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项目网络外,还正在与多家保荐商建立广泛而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挑选和评估项目时,尽可能的让保荐商参与,做到以保荐商和资本市场为导向选择项目。另外,在选择项目的时候,还可以与目前的上市公司沟通,替他们寻找完善产业链的投资项目,VC可以替他们孵化这些项目。这样的做法非常行之有效。
本土VC之累
在中国境内的风险投资领域,本土VC起步最早,但是赚钱的仍然还是外资的VC,而且在目前的这个市场格局下,外资VC占到80%,本土VC边缘化已成事实。为何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本土VC没落到如此地步?这个原因的形成绝对不是单单的没有形成退出机制的问题。“主要还是公司融资的问题,目前的本土VC大多已经没有投资的资金,融资又较为困难,没有良好的历史投资记录,没有一个全球化或者市场化的专业管理团队,都是制约本土VC发展的瓶颈。”单祥双说。
据本刊记者目前掌握的调查资料显示,现在中国本土VC大约有400多家,累计投资项目近万个,其中,80%的资金固化在项目上,20%的资金通过协议转让、回购或者利用中外合资的方式借助外资VC的退出渠道实现股权退出,但是本土VC的平均收益非常低下。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8家本土风险投资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普遍将本土VC盈利能力低下的问题,归结为中国本土VC没有一个良好的退出机制,退出成为本土VC正常发展的严重障碍。“没有创业板块和OTC(柜台交易)市场,本土VC所投项目的IPO退出市场必将是空白。”深圳创业投资公会秘书长王守仁一直在呼吁政府从政策方面给本土VC一个良好的生存以及发展的环境,他的许多推动本土VC发展的观点正在被有关部门采纳。
目前,可以解决本土VC项目退出的一个市场就是各地的产权交易中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一度成为热点,其他的省市也快速的成立相应的地方性产权交易中心,但是在本刊记者的采访中,并没有感受到产权交易中心就是创业投资和中小企业借以进入资本市场的桥梁,每天交易的项目和活跃度远远没有开始设立时憧憬的场面。“产权市场的‘商品’非证券化,不能分割,不许重复交易,流通性差,政策限制死,对于本土VC进入和退出根本起不到作用。”王守仁这样说道,他认为,被投资的资产实物化,非证券化,缺乏反映企业资产真正价值的价格形成机制,在PE值当中,只有E没有P,也就是没有交易价格。更为关键的是VC投资的股权需要的是市场化的价格机制,并不是现在产权交易所通常执行的股权转让按照净资产作价的规定,产权交易所很难成为VC股权退出的一个市场。
但是这些困难都还是浮在表面上的问题,体制、募资等方面的问题才是本土VC难以发展的核心。
如同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国企用工制度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受到异议一样,本土VC的管理者也并不都期望本土VC进入全面市场化的时代。“干嘛非要在证券市场上实现退出投资?不退出可以年年分红,日子也不错。”一家国有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总经理这么认为,对于国家资金用于投资的项目,如何确保稳定的收益现在是最关键的。
不难看出,中国本土的VC名字叫做VC,实际上并不是严格意义在做VC的事。国内的VC实际上按照《公司法》设立的工商贸易类企业,只不过充当了项目投资功能,其机制如同大企业的投资部门,注册资本金到位,股东要求年度分红,员工以工资和年度奖励为主要收入,管理层由董事会聘用,三年一任等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本土所谓的风险投资公司在体制上既不是有限合伙人基金,也不是公司制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的资金不是长期的,也不敢冒险,以至投资退出和获取长期增值收益这一VC的本质内涵不同。
政府全资和控股的风险投资公司,实际上是财政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补充工具,行政色彩非常重,机制比较僵化,投资退出与否,投资是否增值,与VC管理层个人的利益并不挂钩。而与此同时,外资创投一直在中国具有领先的优势,其“两头在外”的投资策略,让这些外资VC没有退出的忧虑,外资VC的优势是对国际资本市场熟悉,了解全球产业链,管理人员是国际化人才,又是从内陆出去的,与内陆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网,在体制方面,外资VC大多实行有限合伙人制度,管理费用为管理者的日常开支,但个人收入却以获取投资净收益20%等。外资VC在2004年开始在境内全面获利,投资信心大增,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将资金交给这些外资VC打理,从而外资VC在资金募集上也显得较为轻松。内外资VC的优劣势非常明显,也使得在好项目的争夺上,本土VC一直处于陪衬的地步。
如何解决本土VC的困局?宏VC董事总经理陈友忠在接受本刊记者提出的如何看待本土VC目前困局采访时,思考许久,他认为国内VC一直做不好的原因主要还是三方面:第一,没有解决项目退出市场,第二,本土募集资金政府化;第三,操作单一化。“关于股权退出问题已经谈的很多了。股市要有真正意义的创业板,才能打通VC发展的产业链。”另外,内资公司上市不应该完全要求提供三年的财务报表,或者盈利如何等要求,监管部门应该将公司能否上市的决定权和市场交给投资者来评判,也就是说,公司可以通过市场的询价,如果有人愿意买就可以发股票,这应该是商业行为和市场行为。比如,中芯半导体在上市之前,这家公司是亏大钱的公司,但还是有很多VC愿意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VC通过证券市场IPO实现股权退出毕竟是少数,不能解决所投项目的全部退出,另一个项目退出的关节还是并购。国内的项目公司并购数量还是很少,在海外资本市场并购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并购市场的兴起对于整个VC业发展的影响同样非常的重要。还有一点,就是股权转让没有形成气候。公司股权整个转让也是项目退出的一个办法。这样的话,投资这个公司的VC就实现了退出。
募资一直是一个困扰本土VC快速发展的核心问题。现在国内还没有LP这个观念。资金主要是财政划拨,是政府行为,国内现在还不允许国内VC公开募集,比如开钢厂的就不允许做VC。“现在海外有限合伙人制度的VC,需要7~8年的时间才能见真章的,需要到第七年才开始分红。但是国内不是这样。”一家本土VC的总经理这样看待这个问题,比如有一家国内的风险投资公司当年8月份成立,年底就开始分红,这就违背了VC的发展规律。“在中国做创投行业没有2-3年是很难分红的,如果要想在短期取得很好的收益那只能多增加非经营性收益,但是风险是很大的。”
在外资VC的资金管理上,有一套相当严格的管理制度。LP的资金也是分批注资的,并不是说在募资的时候,就将全部的资金给VC,而是VC选择项目后用多少给多少,否则,多余的钱怎么管理?未来半年要投那几个项目,需要多少钱,这样的话LP才会注资。国外的LP有铁路基金、养老基金、政府基金、私人基金等等,在国内本土VC的资金来源大多是政府一次性划拨,而且后续资金很难保证,国内没有LP,所以本土VC募款难。
另外,在实务操作方面也有很大的挑战。被投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有两套账或者三套账等问题非常普遍,比如创业者就是总经理,企业透明度等都不是很好。法律法规也需要进一步的配套等,都增加了实务操作的成本。
外资VC:“隔岸观火”
在外资VC还在四处游说,如何放宽外汇审批,让更多的境内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时候,中国的中小企业板块却即将全流通,对于这些外资VC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如果境内的中小企业板块随后演变成真正意义的创业板,那么境内的中小企业将会首选在境内证券市场完成上市任务,这样的话,外资VC想要获取高额利润无疑多了一份难度。
但是,这个观点似乎只是本土VC的一方之言,外资VC并不完全认同。尽管外资VC在国内的投资热情被打压,加之,国内的本土VC的投资环境正在改善。但是,这都不是影响外资VC退出这个市场的理由,“在中国,投资高科技公司的回报目前在亚太地区都是最高的。”新中资本合伙人Jane对本刊记者说,尽管出现了外管局“两个文件”造成的不利影响,但是外资VC现在更多的还是谋求积极的改善环境而不是寻机退出这个市场。
“境内证券市场全流通是一个长远的利好。但是要实现全流通也不是几个月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很长的实施时间。对于外资VC来说,全流通属于一个被动的投资机会,现在对于外资来说,机会并不大。也许会有两年左右的空档期。”陈友忠这样认为,最起码有一个鸿沟很难逾越,就是在资本项目不能自由兑换的前提下,外资VC把美元打进来,换成人民币来投资项目,还有很多的困难。陈友忠认为,现在IPO和退出机制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外资想要进来还存在很大的挑战。因此,全流通对于外资来说,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吸引力并不大。
“全流通后对VC来说是更愿意投资,但还有几个问题要注意,一是全流通上市管制的问题,还没有做得好就可以上,因为现在还存在供需的问题,即IPO还是要排队的问题,接下来还有就是税收问题,获利后是否可以自由转换外汇,现在仅是证券市场的改进还不足以吸引外资进来,只有三大问题全解决了才能真正吸引外资。”台湾创业投资公会理事长陈仕信对本刊记者说。
一直以来,本土VC发展难的根源都会归结于无法实现资本市场的退出,有的境内本土VC无奈在海外注册VCBVI公司,和外资VC联合成立风险投资基金公司,但是这样的合营体制也存在多种问题,因而并没有被大力推广。对于本土VC的管理部门来说,这样做也不利于资金的监管,甚至有可能形成资金外流。
全流通机制的推出,红筹上市受阻。一下子让内外资VC的竞争开始逆转。外资VC大面积停顿,而内资VC退出大门打开,使得中小企业更加的钟情本土VC的投资。
虽然,有关最新的换股政策对外资VC海外上市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通过境外企业换股将内地企业在境外上市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存在,比如,内地企业创业者个人将缴纳很重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15万元,这样的话,采取境外换股的方式,境内企业必须达到上市的目的,如果境外上市不成,还得返回境内的话,这将使得很多民企因税收沉重而放弃随后的境外上市。
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公司上市也好,寻求VC资金也好,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企业,这里面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必须保证资金投入的连续性,因为创业企业将会随着企业的发展时期而对资金的需求度不同。如果,境内企业在得到海外VC的先期资金支持后,但是一直迟迟上不了市,对于这家企业来说,无疑是最着急的,因为随后面临的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再次出现的资金需求。
一直是“吃香喝辣,两头在外”逍遥自在的外资VC现在考虑的问题,除了两个外管局文件的影响外,还要考虑如何在境内获得国民待遇,也就是外资投的企业如何在境内实现上市?
“对于外资VC来说,现在还没有这个机会。国内股市给新创项目提供一个融资的机会。但是还没有进一步给外资VC投资的企业在境内上市退出提供机会。” 新中资本合伙人Jane对本刊记者说。
但是,对于外资VC来说,被投企业现在没有境内证券市场的退出机会,并不一定说明以后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参照国外的本土证券市场的发展,只要是解决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以流通问题的话,外企在境内上市则成为可能。比如,在新加坡,外资投资新加坡公司都是将外资兑换成新币,所投公司在新加坡证券市场就可以上市,然后股权退出也是新币,外资VC随后可以随意换成本国货币。外资创投不会为了在海外上市,把新加坡公司拿到海外注册BVI公司,“用海外注册BVI公司的方式将本土企业实现海外上市只是中国特色,但这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现在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起草的有关VC特别法规,主要就是针对同股同权,风险投资需要优先股,怎么解决外资在内资公司里面投资所占股权比例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海外VC更加关注的还是外汇管制的问题,外资打钱进来,出不去怎么办?QFIIVC是不是可行的办法之一?外资创投只投境外控股公司,是因为国内没有好的退出市场。如果外资打钱进来,就可以转换成人民币,这样的话,就可以投资内资企业,那么会有更多的海外VC参与中国的资本市场。如果境内的公司可以在国内上市,就没有必要在海外上市。“但是,我们现在不能凭是否获得QFIIVC资格吃饭,因为这个审批时间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外资VC没有时间完全处于等待。”这句话是许多海外VC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的共同意见。
挖掘下一个金矿
在外管局“11号、29号文件”出台后,红筹上市的方式受到阻止,外资VC大多开始驻足观望,谁将打开中小企业的融资之门?
中小企业板块自2004年6月25日正式启动以来,截至7月底已有50家公司完成了公开发行,发行总规模10.58亿股,发行总融资额100.6亿元;平均发行规模2579万股,平均融资金额2.45亿元。目前,已有50家公司在中小企业板块挂牌上市,市场交易比较活跃,投资者行为趋于理性,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平均为68%,低于主板水平。可以说,中小企业板块已经平稳启动,各方面工作进展顺利。
一直以来,本土VC与外资VC相比在发展方面的困境如同上述聚焦在三点:退出机制、募资和实物操作经验。其中,不难看出退出机制是最关键的环节。没有退出机制,本土VC在计算收益率上总是囊中羞涩。如果,中小企业板块允许全流通了,本土VC的退出通道畅通,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本土VC如何操作了。
但是,从我们对众多外资VC的采访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没有退出渠道是万万不能的,但是仅有一个退出渠道就高枕无忧也是不合实际的。对于中国本土风险投资业来说,这是一次重大变革的开始,更是一次,大浪淘沙的机会。
在境内证券市场全流通体制下,本土VC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这个机遇对于在发展中完善管理机制的本土VC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先盈利才是发展的关键。
“本土VC盈利的方式最重要的方式有两个:一是被投公司的直接上市,另外一点就是被投公司转让给境内的上市公司。”王守仁对记者说。本土VC充分利用全流通实现退出盈利的策略其实也很简单。将已投项目以换股的方式按照合理的市盈率值转让给A股上市公司,并取得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得可流通股票,实现间接上市。或者选投上市公司所需要的项目,或者与上市公司联合投资项目,到一定时间按照双方约定的价格,上市公司收购VC所持股份。可以预见,随着上市公司全流通问题的解决,上市公司通过购并以扩大其规模将出现新的持续性高潮,在这方面,VC存在巨大的商机。
2005年上半年,深交所启动中小企业培育服务工程,派出40多位员工深入中小企业第一线,在全国展开中小企业的摸底、培育与服务工作。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与各地政府及相关职能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工作关系,签订了40多份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合作备忘录,实地走访了300多家重点中小企业,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组织或参加了20多场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起到了上市培育总动员的重要作用。在此次调研活动中,共取得3328家中小辅导企业和后备企业的基本情况资料以及880家主要中小企业完整的信息资料。
调研的结果显示,我国中小企业为数众多,已经涌现一批主业突出、具有一定科技含量,且成长前景良好的优质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有着强烈的外部融资需求,也有着迫切的公司治理和科技转化需求。从中小企业整体发展来说,要实现大发展与大跨越,客观上也迫切需要通过中小企业板这个平台发挥示范、引导、带动作用。所以,应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上市资源培育和服务工作,以中小企业板为平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年均GDP增长达9.4%,为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美国的3倍多、欧洲的4.5倍、日本的5.4倍。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批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又成为承载着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任务最直接的主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到2004年末,中小企业提供的出口额占全国的60%,上缴税收占40%,并提供了70%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
按照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GEP评估方法,我们可以推断出:除销售收入小于1000万元的企业外,97%的企业已初步具备成长性,其中,15%即销售收入在1000万~5000万元之间的企业已步入高速成长阶段,75%即销售收入在5000万~10亿元之间的企业已进入稳定成长期,7%即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已由稳定成长期进入成长速度减缓的成熟期。
目前在中小企业板块里,行业分布多数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机械设备、石油化工、医药生物,但是高科技附加值要求很高。具有科技含量越高的公司越容易得到市场投资者的认可和追捧,其次,就是在各自的细分市场或者行业领域具有领导性优势和市场占有率。比如,新合成(002001)是全球最大的乙氧甲叉生产企业,维生素A类占到54.88%,E类占到32.43%。现在中小企业板块的上市公司大多都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成长类中小企业。那随后上市的后备企业会是什么状况呢?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供的信息显示,按照销售收入,深圳证券交易所将辅导企业及后备企业分为6个档次,即1000万元以下、1000万~5000万元、5000万~1亿元、1万~2万元、2万~10亿元、10亿元以上。数据显示,这些企业销售收入主要集中在1亿~10亿元之间,占55.71%;销售收入在1000万~1亿元的占34.42%。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家数占97%,大部分企业已初步具备成长性。
另外,虽然有许多企业还没有达到快速发展的企业规模要求,但是风险投资仍然看好具有无线、IPTV、互联网、移动增值业务等民营企业,“我们最关注具有终端消费群体项目的企业,比如,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在7月份就已经超过1亿人,这在海外是不可能的,本地化优势的体现也是中国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发展机会,也是VC非常看好的投资品种。”联创策源董事总经理冯波对本刊记者说。
从这些翔实的数据,不难看出,本土VC有一个快速发展的沃土,有一个如此庞大的项目源,况且是一个可以快速实现股本增值的项目源,这也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基本。
中小企业板块全流通对本土VC的意义在于,有了股权退出机制就会吸引大量的本土VC资金投资中小企业,从而引导资金的流向。另外,资本市场的达标机制,也促使创业投资为企业,尤其为创业企业提供规范化的服务。创业资本家的眼光是非常挑剔的,除了要看中企业的技术先进程度,以及产品的市场前景之外,还要看人,企业领导者的能力和诚信,以及看公司在运作上是否规范,中小企业板为企业发行上市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尤其在发行的规模、财务指标、股东人数、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要求。企业要进入这个市场,就要围绕着这一个市场准入条件进行达标。
可见,中小企业全流通犹如是一个解开创业投资产业链上的一个结,产业链的贯通,盈利模式的出现,资金投资额的加大,无疑都使风险投资和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良性循环。
中小企业板块全流通,对于整个本土VC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崛起机会。也许在经过长期的蛰伏后,本土VC真正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刻,虽然还有许多的问题困扰,但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是最好的办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