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8189
- 帖子
- 333
- 主题
- 119
- 注册时间
- 2011-5-26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谁将是下一个GOOGLE? 谁将是下一个百度? 谁将是下一个世界首富? 这样的问题总是让人热血沸腾,但奇迹的出现就是如此简单。 2005年,8月5日,大洋彼岸的中国民众听到了来自华尔街的尖叫声,这天,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百度公司,股价从27美元跳升到66美元,一度涨至150美元,创造了中国概念股的股价新高。几个月后,杭州一个名叫马云的后生轻易拿下了雅虎中国,创造了中国IT历史上单笔交易最大的新高。 缔造这些财富神话的是创业投资(VC)大佬们,此时,他们没有时间欣赏自己一手制造的喧嚣,而是又将目光锁定在了中国。 “从旧金山到北京的飞机上,随便某一天,头等舱都被VC风云人物霸占了,可见中国对他们的吸引力。”软银亚洲基金黄晶生先生如此形容中国新一轮风险投资热。 清科公司的统计显示,2005年,中国创业投资总募资额高达40.33亿美元,相当于2004年募资额7亿美元的5倍还多。专注于中国的创业投资基金不断涌现,Intel Capital、3i集团、IDG、智基创投、TDF、软银、红杉等都完成了募资。 但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11号文”和“29号文”某种程度上给火热的中国创投业降了温,最终导致2005年度投资额和案例双下滑,2005年全年共有233家内地及内地相关企业获得了总计10.57亿美元的创业投资,与2004年253个新创项目获得12.69亿美元投资额相比,案例个数和投资数额分别下降了7.9%和16.7%。一些外资创投由此担心在中国的投资收益。 外管局文件的颁布,在对外资创投在华投资造成打击的同时,却并未减退海外创投基金对中国市场的热情。酝酿中的中小企业板率先实现全流通、《公司法》的修订、《创业投资管理办法》的出台,则让本土创投觉得“春天来了”。 在供求决定价格的市场定律之下,投资价格是否会持续上涨?创投机构该如何调整自身的投资策略从而得以生存和发展?中国创投业是否已经出现了泡沫?下一阶段投资的热点有哪些? 就上述问题,值中国创业投资年度论坛(2005)召开之机,本报联合zero2IPO(清科公司)在上海举办了一场风险投资论坛,欧、美、日主流创投机构高层悉数到会。欧洲风险投资秘书长Javier Echarri、道琼斯公司Steve Harmston、软银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IDG技术创业投资资金合伙人杨飞、智基创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宏镒、今日资本主管合伙人徐新、贝恩投资董事总经理黄晶生、美商中经合集团执行副总裁张颖等多位嘉宾发了言,科技部秘书长张景安、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也发表了精彩言论。论坛由清科公司总裁倪正东主持。 外资创投五谏外管局 主持人:2005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先后颁布了11号文和29号文(打击资本外逃与洗钱)的目是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确保跨境资本合规有序的流动,但某种程度上这对外资创投在中国的投资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对于中国本土创投企业来说,或许是种利好消息。这些政策对大家各有什么样的影响? 黄晶生:2005年,外资创投抱怨最大的就是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的那两份文件。英国《金融时报》甚至认为,该文件显示,中国政策是在扶持本土创投机构,压制外资创投的发展。这再次向大家提醒,在中国投资不能不注意政府的动态,政策不仅决定什么样的投资公司在中国可以赚到钱,同时也影响到那些公司的业务开展、新产品上市的时间,到底是在国内上市还是在海外上市等等。随着风险投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回报率变得非常重要,包括华尔街投资者在内,都因为对中国政策环境不熟悉而担忧自己的投资收益。 徐新:文件出来后,中华创投协会专门组织了一个小组,委任我做小组组长,我们征集了会员的意见后,与国家外汇管理局交涉了5次,我觉得外管局对我们意见很重视,我们提出的条件他们居然全部接受了,这是一个积极信号,表明他们愿意聆听,更关键的是也愿意采纳我们的意见。中华创投协会与政府交涉,呼吁尽快开设二板市场,打造中国的硅谷。我自己感觉,中国各个地方都在搞高科技,每个省、市都有高科技企业,但没有形成一个族群,我们希望在中国打造出类似硅谷的地方,只要是好企业就可以在那里找到钱。 章苏阳:国家外管局出台的11号文件等政策,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外资创投之前具体有效的运行模式具有不确定性,反映出投资中国的外资VC潜在的风险。这两个文件出台以后一直引起争论,并已经导致了一些不利于VC发展的后果。 靳海涛:作为本土创投机构,以前我们与境外资金合作的时候,对方要求我们以外币形式出资,这对我们来说,可能比较困难。这些文件的实施,以及中小企业板率先实现全流通、《公司法》的修订、《创业投资管理办法》的出台,使我们可以通过换股的方式进行,人民币和外币之间的合作之路就宽多了,更利于本土创投与外资创投资源互补和共享,中国创投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好,但还需进一步完善。我个人觉得中国本土创投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黄晶生:我对“中国创投的春天马上到来”这种说法持保留意见。我觉得全流通不是可以很快实施的,目前已经有五六百家企业的申请报到证监会了,要全部实施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对政策的走向是认同的。至于说现在是不是春天,还是春天之前的冬天,只能拭目以待。 主持人:外汇管理局两个文件的出台,是否意味着创投政策将逐步收紧? 张景安:中国政府提出了坚持自主创新、走创新型道路,创投是我们这次战略的关键环节之一。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创业投资比较适合发展高科技。现在,中国高科技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题,我国的风险投资环境还不成熟,风险投资仍然是需要迫切发展的产业。截至2005年底,我国从事风险投资的机构已达200多家,管理资本500多亿元,投入了3000多个项目,创业投资有力支持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目前并无任何收紧创投政策的迹象。 刘卫东(中关村管委会投融资促进处处长):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创业投资环境可能有一个大的改善。但政策环境的改善,是否就可以带来创业投资下一阶段更大更快的发展呢?我看不一定。有好的环境,还需要有大的市场空间。相对于高科技产业发展来说,还需要人才、信息技术,这些优势结合后,创业投资才会有更坚实的发展基础。为降低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我们已经制定了风险补偿办法,补贴比例高达15%。 主持人:国家近期是否还有其他支持政策出台? 黄晶生:目前,中国的公司法和基金法还存在双重收税现象。一些机构到海外投资控股公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地对基金管理公司没有双重收税。目前,中国公司高层职业管理人很缺乏,大家都想吸引国外的管理人员,但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很高,一些报道称现在的40%太低了,要提高到60%,并称一些欧洲国家高达80%呢。但实际上,作为高福利地区,欧洲国家与中国的国情根本不同,这必然会影响中国企业吸引高级职业管理层,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 张景安:最近国家科技部在做几件事:拟订创业投资进一步支持创新的若干意见;筹备创业投资的母基金;修订创投的税收政策。未来一两个月,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政策出台。 政府的角色定位 主持人:据说上海浦东新区政府想设立一个引导基金,争取上海市和国家的配套资金,加快上海当地创投的发展。在创业投资中,政府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张景安:政府不要搞风险投资项目,政府应该主要搞环境建设。 严隽琪:对,营造一个好的创业环境是政府工作的重心。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上海的创投资金规模不断壮大,约占全国的1/3,还不断有新的资金涌入。2005年海外资金对上海的投资非常活跃,仅第三季度就有23家企业,总获得23亿美元的境外投资。目前上海以投资高科技项目为主业的创投机构有106家。 冯涛:我以前在政府工作,有一个深深的体会,觉得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浦东新区的钱确实不少,应该用这个基金去引导社会基金,营造一个小环境。科技部也正在制定一个引导基金设立办法,但政府不要插手企业的具体经营。 徐新:我觉得应该学韩国,为什么韩国的游戏产业那么发达?因为他们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好,不缺资金。所以我觉得国家应该找准一个行业,大力扶持,不要什么都做。 王品高:上海联创投资公司1999年建立,由于是政府出资,当时的主要目的是探寻新的投资模式,政府出资的目的主要是吸收社会资金,并不是以投多少项目、赚了多少钱为主要目的。政府最初只投了6个亿,现在我们管理的资金有30多个亿。我们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国外有很多成熟的创投运作模式,但在国内市场几乎找不到优秀的管理人员,我们利用政府的启动资金形成了一个管理机制,也形成了一个约束机制,培养自己的管理人员。 中国是最好的风险投资场? 主持人:2005年必将载入中国创投发展历史的史册,这是中国风险投资历史上惊喜最多的一年,也是募集资金最多的年度。更多创投机构涌入中国,是否会导致中国创投产业的泡沫出现? 卢宏镒:2005年,在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中,投资回报率在十倍以上的就有9个,这必然吸引更多钱进来。我们得到的资料是,还有40亿到50亿美金等着要投资中国。 杨飞:2005年是中国募资的大年,欧美主流VC与一些合伙人投资者竞争,或者是寻找机会进入,所以大家担心泡沫出现。 黄永忠:中国的私募资本实际上只是GDP的0.14%,这是发达国家的1/6。按这个参照,中国现在的风险投资市场肯定没有泡沫。根据私募投资的周期,可以预见,2005到2010年还将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事实上,中国创投资本的规模在全球和亚洲还是比较小的,随着中国GDP有更多增长,还会有更多资本加入,这可能导致一些资本赢利能力减弱。 张帆:中国高科技产业正在发生巨变,我们认为中国的创投产业发展潜力远不止今天所看到的。现在大家担心中国的创投是不是过热了,是否有新的泡沫。我想也许有,但是这个泡沫会不会破裂,我们不知道,现在还在摸索。 Patricia M.Dinneen:尽管很多人担心中国的风险投资有过热趋势,但总的来说中国的情况还是不错的。发达国家风险投资的收益率在下降,一些在发达国家的基金正在为生存挣扎,但中国的形势非常好,我觉得中国接下来几年还会有非常好的发展。 主持人:美国硅谷有一些最早、最保守的风险投资公司,他们一直宣称自己的投资范围不超过硅谷40英里半径。可是,2005年,这些最传统、最保守的投资资金终于走出硅谷,来到了中国。这意味着什么? 阎焱:2005年,境外的风险投资基金如养老金等等,开始对中国产生兴趣,一些在历史上宣称投资从不超过硅谷40英里半径的最传统、最保守的投资基金也到中国来了,像Sequoia Capital China(红杉基金),中国已经成为风险投资绕不开的地区。中国有规模庞大的存款储蓄,但由于政策的限制,导致未来几年风险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还会是国外。我觉得,对全世界的风险投资来说,未来三到五年,中国可能是世界最好的风险投资场所。但是,对境外VC来说,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难赚钱的地方之一。 卢宏镒:大量热钱进入中国创投产业,必然导致中国的创投产业竞争升级。对于投资者来讲,这种日益加剧的竞争,必然是种考验。 把苹果坏的地方挖去 主持人:IDG是一个很特别的公司,以前只管IDG的钱,从50万美元甚至更小项目开始投资,最多投300万美元,现在IDG又管理了一个规模为3亿美元的基金,投资规模从50万美元到1000万美元都有,这种情况下,如何鉴别一个公司是否值得投资? 杨飞:不管是早期项目还是中期项目,我们更看重的是创业者,我们希望找到有独特的思路和想法,并能走下去的人。我在IDG做了十年,事前我们看走眼的项目不太多,但看走眼的人比较多。我们分析一家公司有三个因素:管理团队、市场模式(市场是不是足够大)、商业模式。早期投资的时候,管理团队非常重要,但此时的管理团队一般还不是很完整,我们要考察企业家的领导能力、创业的热情程度,对所从事领域的专注程度。如果用NBA团队比喻,最理想企业团队是火车头队,没有大牌明星,全是二三流球员,但总能够团结一致取得冠军。 黄晶生:我们与创业者来谈的不仅仅是解决钱的问题,更是一种理念、一个机制,是如何推动企业长足发展。好的企业有几个标准,如创业团队好、产品市场大,但在现实当中,很难有这样完美的事情。大家经常碰到的情况是,如何把一个苹果坏的地方挖去,变成好苹果,然后做成好点心。 主持人:1999年底以来,陆续有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现在看来,那些早期上市的企业都不是很好。比如,我们曾经认为UT斯达康是一个很好的模式,结果大家可以看到UT斯达康现在股价的表现非常低迷。这不得不使我们怀疑,那些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过几年会不会也像早期上市的企业一样,又出现低谷?保证一家企业有持续良好业绩的关键是什么? 汝林琪(Tina):这是值得我们投资人,包括企业家长期思考的问题。每一个公司在规模迅速扩张的时候,都会遇到一系列挑战,比如CEO的角色是否适应,CEO所扮演的角色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 另外,不管在国外市场,还是国内资本市场,中国公司上市的历史都比较短暂,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为一些短期想法牺牲长期利益。因此,投资人很注重考察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持续成长的能力。我们当初投阿里巴巴的时候,马云就反复强调,可以把它打造成百年企业,可能会成为一个国际的品牌公司。 张帆:多年的投资经验表明,很多企业上市后,都面临过股价低迷的局面,但这并不是中国公司独有的情况。现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这些公司,基本上都处于比较新的领域,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客观上来说,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难度增加了。另外,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一些中国公司,基本上在上市当年,就已经攀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也就是说,其市值差不多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高度了,短期内继续升值的潜力不是太大。 主持人:风险投资对分众、聚众这样新兴媒体的投资,让新兴传媒业感到很兴奋,但这些新兴媒体都没有非常优势的核心技术。很多企业强调自己的技术优势,技术是一个好公司必要的条件吗? 阎焱:投资机构主要是赚钱。这么多年来,我们真正进入到核心技术领域的投资,成功率并不高,比如我们投资的大唐电信。到目前为止,我们在中国新的资金还没有投过一个技术型的公司。我们有一个感觉就是,在中国,真正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还不是很多。对我们来讲,如果有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能够证明有盈利能力,我都非常感兴趣。 夏?:并非说技术开发成功了,就一定可以卖个好价钱,至少,中国企业被并购的机会比美国要少很多。比如企业开发芯片,并不是说开发成功就是投资的成功,而是要把这个企业做好,赚了足够的利润后才算是投资成功。这对企业自身的要求也特别高,企业创立者要从一个技术专家走向一个成熟的企业家。另外,一项技术的话语权够不够也会影响该技术的交易价格,很难说Windows操作系统是最优秀的,但是你的技术目前没有能力超越,你的新技术就难以实现真正的价值。 主持人:有一些项目,公众感觉并不是很大,但最终获得的融资额度却非常高。对这种项目投资的价格评估是什么样的标准? 章苏阳:这个问题很复杂,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股市的基本情况,还要参考以前所投的与这家公司发展差不多阶段的公司的估价;内部因素主要是投资的时间、成本、目标公司的财务情况以及目标公司与同业比较的数据。 黄晶生:现在投资中国公司的价格要比两三年前高很多。这并不是因为投资到中国的VC多,而是宏观环境的影响下,大家的心态不太一样了。很多中国初创公司的创业者是公司的控股股东、甚至是唯一股东,他对个人财富的评估,甚至对投资者关系的评估受宏观环境的影响很大。当然这个行业的竞争加剧也是一个因素,但VC还没有到激烈竞价的地步,关键是要抓住时机,比如盛大,创办时间很短,在一年前投和一年后投,价格肯定差距很大。 曾光宇:竞价的同时还需要把握几率,因为我们除了考虑成本外,还要考虑一些附加价值。 我觉得投资者等于所投企业的半个CFO加半个发展人员,要很勤奋地帮助公司创造价值,而不是把钱放在那里等收获。IPO不是开始也不是终结,我们1999年投资网易,网易上市后,我们就想退出,结果拖了很晚,才获得了最高的回报。 下一轮投资热点 21世纪:聚众传媒、博客网和搜房网都在积极筹备上市,一些新近获得创业投资的企业,如中国汽车网、顺驰不动产网络等公司也都制定了2007年到美国上市的目标。每一个得到创业投资支持的企业都希望自己能够刷新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记录,VC则在为这股热潮推波助澜,下一轮投资的热点有哪些? 符绩勋:就中国来说,我觉得能源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能源都是很多投资人、政府关注的问题。我正在考察一些中国的能源项目,如一种可以取代传统灯管、大量节约电能的技术。但目前,我在国内考察的这类项目还不是太多。 钟晓林:2005年,我们在两个方向进行了投资,一个是内容互动领域,如博客类公司,这是面向消费者的;另一个是面向金融和保险业的无线增值服务企业,2006年,我们向这个方向走,可能更专注于内容,或者是3G领域的投资。 李宏伟:半导体芯片(IC)是很重要的领域,在这方面还有机会。另一个是无线互联网,我们刚投了一个项目,暂时保密,我们对这个项目非常有信心。此外,一些新材料领域也值得关注,当然,新材料开发周期比较长,还牵涉到整个产业链。不过作为长期的环球投资者,我对这方面非常感兴趣,也会有足够的耐心。 曾光宇:很多人觉得只有IT公司、高科技互联网才能高增长,实际上,消费业增长也很显著,很多消费类公司可能是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2002年我们投蒙牛的时候,每年的增长都非常高。随着中国技术水平提升,竞争力越来越强。我们曾经投资了一个做汽车零部件的中国公司,后来创造了香港上市股价最高的记录。我们还投资了一个生产数字学习机的电子产品公司,一个消费型的企业———永和大王。就我们来说,主要还是投资中国的传统产业,如零售业、教育、物流、医疗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