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全球REITs近七年来平均年报酬率达24.4%
下一主题:创投在中国:"开往春天的地铁"
返回列表 发帖

据称顾雏军开价4亿美元要卖掉整个广东格林科尔

顾雏军到底是一个资本玩家,还是产业整合高手?

6月29日,停牌多日的科龙电器(000921.SZ)终于复牌,但很快被封死在跌停板上。同时,科龙还发出公告称,未收到证监会任何关于科龙调查结果的书面通知,顾雏军及广东格林柯尔也未就转让其所持科龙股份的事情与任何公司进行商谈,对于媒体报道的科龙经营状况之事,科龙正在调查。
而一位与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接近的消息人士透露:“顾雏军要卖的不是科龙,而是整个广东格林柯尔。” 据称,广东格林柯尔目前正与一国际知名家电企业接洽转让之事,并要价4亿美元。若果真如此,将意味着顾雏军花3年构建起来的制冷王国会全面易主。
卖掉广东格林柯尔?
6月28日上午,就在科龙电器召开股东大会时,位于广东顺德科龙总部的产品展示大厅里,却出现了四五个欧洲人的身影。在参观完产品展示大厅后,这一行人又进入科龙生产工厂参观。“还不知道他们来干什么,但可以肯定他们是伊莱克斯的高层。”另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有可能是为洽谈收购广东格林柯尔的事而来。”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与业界盛传的顾雏军准备转让其持有的科龙电器股份的消息不同,顾雏军实际上想出售的是广东格林柯尔。 “洽谈的结果目前还没出来,现在也还不能确定这个国际买家到底是谁。”
广东格林柯尔的前身是顺德格林柯尔。据记者了解,顺德格林柯尔设立于2001年10月,原本只是顾雏军为收购科龙而专门设立的资本平台。
2002年3月,顾雏军通过顺德格林柯尔,以3.48亿元收购了科龙电器20.6%的股权。2003年5月,顾雏军再次通过顺德格林柯尔,以2.07亿元收购了美菱电器(000521.SZ)20.03%的股权。2004年,顺德格林柯尔更名为广东格林柯尔,同年10月,科龙公告称广东格林柯尔以约0.98亿元增持了科龙电器5.79%的股权。
记者就广东格林柯尔准备转让消息,致电科龙总裁刘从梦求证。在顺德格林柯尔设立之初,刘从梦曾任该公司监事,后来又转任常务副总裁。不过,刘从梦称,他对此事并不知情,因为“从2002年进入科龙开始,我就再也没有在顺德格林柯尔担任任何职务”。
对于是否正在商洽收购广东格林柯尔一事,伊莱克斯中国公司的人士在咨询瑞典总部后,给出的答复是:不能证实此事,但也不否认有这种可能。
梦想破灭?
顾雏军所持有的科龙和美菱两大制冷企业的股份都放在了广东格林柯尔,借科龙和广东格林柯尔之手,顾雏军在制冷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收购行动。因而,广东格林柯尔堪称顾氏制冷王国的总管家。
如果顾雏军准备出售广东格林柯尔的消息属实,这将意味着除赖以发家的制冷剂外,顾雏军将全面从制冷产业链中退出。
从顾雏军收购科龙开始,业界就一直怀疑顾是真心经营企业还是在玩资本运作。在完成对美菱的收购后,志得意满的顾雏军开始反击这一质疑,推出了他的“整合制冷产业链”思路。
顾当时宣称,要通过收购打造全球最大的制冷企业。在全球家电产能都向中国转移集结的大背景下,掌握国内产能也就意味着掌握了与外资家电巨头谈判的主动权。因为从成本方面考虑,跨国家电巨头在中国设厂肯定不如整合资源划算,而“冰箱产能大都控制在我手上,要在中国生产,你只能找我。”顾信誓旦旦地说。
正是在这种思路下,科龙和美菱在国际市场上开始为伊莱克斯、惠尔浦和GE等国际家电巨头全面代工。在将闲置产能利用起来后,顾雏军开始以低成本为基础,又在科龙推出了面向低端市场的康拜恩品牌,通过低端渗透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对产能进行充分利用。
在私底下,顾雏军甚至经常谈起“谁来收购GE家电”的话题,并多次表示,“除了LG,(在冰箱领域)我谁也不怕!”然而现在,却传出顾雏军准备出售广东格林柯尔的消息。果真如此的话,顾氏所谓“整合制冷产业链”思路也将灰飞烟灭。
壮志未酬?
“老顾是不是真的想按他所说的那样一直做下去,只有他自己知道。或许从一开始,他就只想从中进行资本投机,否则,怎么解释在对制冷产业链的整合还没完成时,他又搞了一大堆汽车项目?”一位家电业界的人士如此评论。
不过,这位人士也承认,顾的眼光还是挺准的,“把产能都收过来,制造一个好概念,再一转手,就能从中获利不少。”
而科龙内部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向记者表示。“如果真要把广东格林柯尔卖出去,那只能说顾是心比天高,奈何实力不济。”顾雏军现在所面临的种种质疑之本还是其资金来源问题。在科龙这位人士看来,顾“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心急了,可能做了一些他实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现在,海尔正在走出去并购美泰克,这也证明顾雏军关于全球家电产能向中国集结的判断是正确的。在这个关键时刻,掌握着亚洲最大制冷产能的广东格林柯尔,却有可能反过来被卖给国际巨头,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科龙内部人士评价说。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全球REITs近七年来平均年报酬率达24.4%
下一主题:创投在中国:"开往春天的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