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徐工否认商务部对凯雷收购案有分歧
下一主题:QFII三年“试点”结束9月谱新曲
返回列表 发帖

12%!交行QDII收益率最高的秘密

还记得2002年震惊内地金融市场的“南京爱立信”事件?彼时,南京爱立信公司突然凑足巨资提前还完了南京工商银行、交通银行19.9亿元贷款,转而再向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贷回同样数额的巨款。这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威力的第一次显现。现在,它们又发威了——
2006年4月,QDII首次向境内机构开闸,业界欢呼雀跃。但眼下的事实却是,市场对银行QDII产品冷脸相对。8月9日,工行第一期QDII产品销售成绩单出来:认购额不到10亿元人民币,只有预期的最大发行量一半。
另一家大银行交通银行(3328.HK)也在头痛中:正在全国34家省直分行发行的首期QDII产品,销售目标仅为5亿元人民币,但据销售人员透露,以目前情况看,不一定能完成。这与人民币理财产品动辄销售百亿元的规模相比,简直天壤之别。交行15亿美元的购汇额度在今年恐怕也用不完。
尽管如此,交行这款QDII理财产品还是引起了极大关注:其中有一款产品的最高收益率达到12%,远远高于其他同类产品,创下了国内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最高。此前人民币或外汇理财产品的惯例,无论挂钩对象如何,期限长短不同,但收益率都基本接近。比如,工行、中行QDII理财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为7%左右。
交行QDII产品的秘密就在于它的第二大股东:汇丰银行。交行人士透露,是把这家全球金融巨擘在境外已经发行过的产品稍做修改就直接拿到国内市场上销售了。因为它作为产品的境外发行人,自行设计研发产品,不需要其他人的参与和帮助,从而使产品降低了成本。
12%的高收益产品
银行QDII理财产品的操作原理并不复杂。银行先把人民币换成美元,通过一定投资渠道到国外赚取收益,再换成人民币返还给投资者。在“换汇—投资—再换汇”的过程中,银行赚的是中间差价。
交行这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其代客境外理财计划分为“得利宝”和“汇聚通”两个品牌。其中,“得利宝”首期代客境外个人理财产品分为A、B两款,均投资于美元结构性票据及美元货币市场,投资期为一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汇聚通”直接投资于交行第二大股东汇丰银行发行的结构式货币挂钩票据和指数挂钩票据。
一般认为,人民币升值预期和美元汇率趋势的不定,是QDII产品的最大风险。按照目前人民币在远期市场的走势,QDII面临着大约年收益近3%的损失。交行理财专家透露,A、B款均以人民币投资,A款只保障美元本金安全,未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而B款提供人民币本金保障,通过避险工具规避了人民币升值的汇率风险。A款的预期最高收益率达12%(若人民币升值3%,则最终收益率就要减去3%),B款的预期最高收益率达6%。
产品将1年分为4个单独的观察期,客户有4次机会可以获取收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产品的最低收益有可能为零。
“汇聚通”是交行与汇丰银行共同开发的品牌,后者提供技术支持。汇丰银行专门为此发行了挂钩恒生指数的结构性票据,第一期推出看涨式环球货币篮子投资产品(篮子货币为欧元、韩元和印度卢比),一年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同样高达12%。
相比于工行、中行的QDII理财产品都收取一定比例的托管费和管理费的情况,交行此次的理财产品的客户无需支付这两项费用。
同行指责交行在打价格战:外资银行在外汇理财方面具有长处,他们对国际市场的熟悉程度及研发能力、投资技巧等都比中资银行具有优势,他们随时可以把自己成熟的产品移植过来,成本低,效益高。
一银行人士对本刊抱怨:目前银行理财的资金运用的信息并无公开披露之规定,给银行暗箱操作提供了绝佳条件。它们在操作QDII中最通常的做法就是争取返点。只要银行的资金运用和交易满足国外交易对手的一些条件,就可以获得国外投资机构的返点,而这些条件一般都是不公开的,而且这个返点的收益一般也比管理费、手续费的收入要高得多——这样,银行公开宣传不收任何费用,实际会暗中从投资收益里面扣下一部分收益。
畸高的收益率?
以交行这个欧元兑美元的产品为例进行分析。投资者获取12%最高收益的条件是,以基准日确定的欧元兑美元汇率为基准汇率,然后分为四个观察期,一个季度为一个观察期,在任一个观察期内,如果任何一天汇率波动范围都没有突破当期基准汇率上下500个基点,则可以获得12%的年收益率;其他情况则可以视汇率波动幅度的大小获得相应的收益率,最低收益率为零。
事实上,根据最近一年国际外汇市场的走势分析,一般每3—6个月就会有一波行情,而一波行情的波动幅度一般超过1000个基点,小于1000个基点的几率并不高。因此,投资者获得最高收益12%的可能不大。
但交行个人金融部人士说,这款产品每个季度结算收益,只考虑当期的波动,相对于工行产品的半年观察期(或更长)而言,投资人更容易判断汇率的走势——只有对汇率等海外市场准确判断,才能获取高收益。否则与赌博无异。
在最坏可能的情况下,未规避汇率风险的产品会使人民币本金受到损失。交行在出售产品之前,会让客户书面回答交行预先准备好的风险测试题,不及格者将被建议放弃购买。
QDII产品期待突破
尽管产品收益率一路看涨,但很多投资者对QDII产品表现出困惑:究竟银行把钱拿到境外干什么去了,收益和风险究竟应该怎么计算?
一些印刷精美的产品说明书并不能解决问题。当面对客户关于相关产品的细节问题时,银行的推销人员自己有时也无法回答。这造成产品滞销。
大多数银行却将原因归结为“人民币升值预期”。它们说,除了一些远期工具之外,银行苦于没有人民币对冲工具可用,无法规避在投资10年期甚至更长期外国国债时遇到的汇率风险。
银行内部也有人认为,汇率风险不占全部。各家银行为争得所谓“QDII第一单”的名声,仓促上阵,将一些过于求稳的理财产品推向市场,导致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也是原因。
对于这个指责,交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说,管理层出于求稳的考虑,限定了QDII产品的挂钩对象,使产品的设计范围缩小,使得产品挂钩对象不太丰富,如目前只能是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组合方式也不一定是最优组合,因此产品的收益率难以有质的突破。
此外,一些银行只是急于把产品推出来,连自己都没有充分理解该产品的内容,又怎么能让投资者认识清楚?在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研发设计和销售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前者由资金部管,而后者则是营销部的事,很难形成合力。第一批QDII产品从批准额度到发行,最短只有一个星期,无法进行系统的人员培训;以目前银行员工整体状况,想让他们完全弄清楚QDII的来龙去脉还需假以时日。
在起步阶段,成熟的产品设计出现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包括与国外资本市场的技术性对接。业内人士说,“随着监管部门对QDII监管的逐步宽松,银行也会逐渐放开被束缚的手脚,收益率超过12%,达到20%甚至更高的产品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上,只要你敢于承受高收益带来的高风险。”
不过,盲目移植也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发生。如上述交行“汇聚通”产品,是由汇丰的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复制而来,它的挂钩货币有欧元对美元,这都是目前国际市场的主流品种。而除了欧元对美元外,还有越南盾、印度卢比的打包产品则让人颇有些费解。因为越南盾、印度卢比几乎很少有普通投资者接触,连专业人士也备感困惑。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徐工否认商务部对凯雷收购案有分歧
下一主题:QFII三年“试点”结束9月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