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815
- 帖子
- 268
- 主题
- 132
- 注册时间
- 2011-5-24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中国农业部长孙政才日前表示,目前中国粮食储备充裕,库存消费比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其中大米库存量达4000万至5000万吨,完全能自给自足。这一信息令人欣慰。然而,以粮食供应短缺和粮价不断攀升为特点的粮食危机仍在世界不少地区发酵:非洲发生抗议游行,亚洲出现抢购囤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则有相互指责的情况。可以说,如何摆脱“全球米贵”的困境是世界正面临的严峻课题。 负面影响不断蔓延 撒哈拉以南非洲有3亿人生活在日均消费1美元的贫困线以下,其中许多国家的粮食需求严重依赖进口,因此,全球粮价上涨对这些国家的人民生活和政治形势产生严重影响。今年以来,喀麦隆、布基纳法索、塞内加尔、科特迪瓦等多个非洲国家相继发生“粮食骚乱”,造成人员死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表示,粮食危机将对非洲教育事业构成严重威胁,因为持续走高的粮价将迫使家长们增加日常生活开销,进而可能无法支付孩子的学费并导致他们辍学。 泰国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占世界大米出口的30%以上。然而,由于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失调,出口商趁势投机,泰国国内今年4月以来出现米荒,国内市场大米严重缺货,价格的飙升幅度超过了100%。 面对全球粮价攀升,美国总统布什和国务卿赖斯公开指责发展中国家,声称这些国家的经济繁荣促使食品消费量持续增加,因此应对全球食品价格上涨负有部分责任。对此,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回击说,美国政府鼓励使用生物燃料的举措导致了食品短缺。 涨价祸根究竟何在 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的经济专家认为,全球粮食涨价与市场供求关系、石油价格、气候变化及生物能源开发等多种因素有关。但人为因素是主要的。 首先是投资者的投机行为。欧盟委员会在今年4月底发布的春季经济预测报告指出,当前粮价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投资者纷纷将资金转移到了农产品市场,囤积居奇。此外,去年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导致其他没有限制粮食出口国家的商人订单大增,这些商人为赚取高额利润把原本准备在国内销售的粮食出口,从而不仅导致国内市场粮食紧缺和粮价飞涨,而且引发国际粮价飙升。 其次是农业政策欠佳。2007年,世界粮食生产普遍减产,这当然有干旱等不利的气候条件造成歉收的因素,但那些欠妥的农业政策也难辞其咎。仅以欧盟为例,由于欧盟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处于粮食生产过剩的状态,为保护粮价,欧盟曾在其共同农业政策的框架下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限制产出的规定,其中包括在过去十几年中执行的每年必须有10%的土地休耕。 第三是一些国家盲目开发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生物燃料。近年来,粮食长期过剩的美国和欧洲国家致力于开发以玉米、小麦、甜菜等农作物为主要原料的生物燃料,造成燃料与人争田、争粮的局面。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玉米价格在2005年至2007年间上涨了6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美国生物燃料生产增加。设在华盛顿的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估计,假如世界主要国家今年停止使用生物燃料,那么在2009年至2010年间,玉米价格将下降大约20%,小麦价格将下降10%。 出路在于多方行动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4月29日宣布,将成立一个由他亲自领导的特别工作组,应对全球粮价上涨危机并协调联合国各机构的相关行动。欧盟本月7日就全球粮价上涨举行专题讨论,决定从改革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着手,取消先前对生产不必要的限制。西非经济货币联盟4月底就粮食危机召开会议并发表声明,表示将采取联合行动,大力资助西非地区的农业项目,促进地区农业安全;东南非共同市场本月初也呼吁成员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粮食产量。 此外,泰国政府也与泰国米商出口工会等大型米业社团组成了专门的领导委员会,探讨规范市场的措施。与此同时,鉴于泰国大米生产无论在增季种植还是增地种植方面都还有很大潜力,泰国政府也在考虑推行一些增产措施。 至于生物燃料开发问题,专家们呼吁,大力开发不以粮食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燃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