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陈宏:中国风投业处军阀混战期

  2005年:风投崛起年

  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在2000年左右开始兴起,但是发展之初状况并不好,其中的代表性企业如IDG。

  2000年初,以高科技为主的风险投资企业仅有三四家而已。而国内的人民币基金规模非常小,管理的人民币基金规模仅仅有从几千万到1亿元。事实上,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也没有很好的企业可以投,早期的风险投资机构可能会选择投在二级市场,这不能算完全的风投了。

  2003、2004年左右,逐渐有外国VC开始对中国市场感兴趣,大量的外资风投机构开始进入中国,多数是在中国设立一个人的办事处或者从国外频繁的飞到中国开展业务。事实上,汉能在2003年开始做投资银行的时候就处于这样一个环境。我们当时是想做一个私募股权基金,专注于国企改制业务(如弘毅),但是当时外国的LP(有限合伙人)认为,“你怎么会去做一个基金?投中国的?我们不感兴趣”。事实上很多风投的外国LP在当时都是这样的想法,对于投资中国的企业,可能会在全亚洲的基金里面,拨出一部分来。所以整体来说,外国对中国基金的投资,把公司设在香港,在香港的基金里拨一点投入到中国。

  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风险投资在中国起步之初是这样一种情况?其实是这样的,当时中国风险投资所投企业退出的并不多,而退出后的企业,如新浪、网易、搜狐等,股票表现也不怎么样。

  此情况持续到2005年有所改善。2005年百度上市,阿里巴巴也准备上市,外国投资人看到中国的确有一些非常好的企业可以上市,而中国本土的基金如IDG等开始融第二期基金,赛富投资盛大、分众收购框架后上市等一系列变动,导致了国外资本对中国市场看好。

  2005年是中国风险投资崛起的一年。中国出现好多新的基金,原来的基金如IDG、鼎辉等能够融到第二期、第三期基金,而新的基金如北极光等都是自2005年开始出现。同年,以外资为主的风投对中国市场开始重视起来,无论是在中国设立办公室的力度还是中国的管理者在国外融资的难易度都有所改变。

  为什么发展到2005年中国风投开始受到青睐?首先是大批互联网企业上市,VC可以看到投资企业退出;其次是世界范围的环境改变,在美国的投资回报率开始下降,但是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开始上升。环境改变引导外国资本流入中国;最后从2000年开始到2005年之间,每年国内的风险投资者们都在教育市场,外国资本开始接受在中国设立独立基金。

  2005年至2008年间,是风险投资增长特别快的时段,但是外资VC会将70%资金投入到互联网领域。2008年崛起的人民币基金(如深创投)会关注中小型企业和传统企业。

  2009年,创业板在深交所开板,中国民营VC所投资的企业,市盈率100多倍,进一步促进了人民币基金的发展,更多的人民币LP投资到人民币基金里,国家也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如风险投资合伙人制度),国际上通用的基金运营模式开始在中国运行,此情况下,人民币基金开始快速发展。

  我认为,人民币基金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创业板的推出。

  如果按时间段划分,那么2005年至2008年是外资活跃阶段,2008年之后,则是内资活跃阶段。

  有趣的是,无论是外资基金还是人民币基金,很多情况下,是企业最终的上市市场决定了采用哪个地方的基金,因为那是最后的退出渠道。如以前一个美金基金投入一个企业,这个企业自身并不愿意引入外资,更倾向于在创业板上市,但是如果企业的条件不允许在创业板上市,而在美国上市可以得到很高的回报率,那么企业就会选择外资基金。

  企业发展的催化剂:高成本、低风险

  PE和VC对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般的企业在成长中只能靠自己的经营利润和银行贷款推动前进,而中小型企业可能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只有依靠自身的积累前进,而VC和PE可以给不赚钱的企业注入大量资金,持续支持这个企业,直至赢利。以互联网企业为例,风投为互联网企业注入资金后,首先建立用户群,吸引网民注意力,用户累计到一定数量后,商业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此外,风险投资会给企业带来很多改变。从企业角度讲,会更注重把企业做好,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但是对LP来说,他们更看重企业经营的长期发展。某些时候,风投和企业是一个很好的互补,企业没有注意到的地方,风投看到了,可以给予指点。

  风投和企业互补的例子如李静的B2C网站,李静初期只做电视节目,红杉资本进入之后建议,为什么不能以电视频道的影响力,在线下互联网B2C发展,出售在电视节目中提到的产品。

  如果没有VC和PE,可能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互联网。需要“砸钱”才能活下来的行业不仅是互联网企业,医疗企业、新能源企业都是如此。

  VC和PE不仅影响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样对大型企业也有所影响。大型企业可以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资金问题,但是如果没有股权,仅以贷款的方式,一旦企业出现资金危机,就会倒闭。事实上,中国现在企业90%的钱是通过银行贷款获得的,而国际上企业50%的资金都是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解决的。因为股权投资对企业的风险度会小一些,钱进来之后,没有人逼债,当然缺点是稀释了股权。

  风险投资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一方面起到催化剂(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理念)的作用,另一方面给予高成本(股权稀释)、低风险(无人逼债)的资本。

  现状:“军阀混战期”

  回顾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十年发展,此行业在中国目前没有走过什么弯路。

  如果说弯路,可能在初期的时候,预估目标与实际上有出入。1985年成立的中创是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成立初衷是,以风险投资的方式帮助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发展,但是那个时候根本没有办法做下去。首先股权结构、公司体制的概念都不存在,根本就没有办法以股权的方式投入企业;其次大家也没有风险投资的概念。但是在当时整个环境下,是没有办法做真正的风险投资的。

  互联网企业向来是风投的主要投资领域,2005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很多互联网企业陷入低谷,此事件对风险投资企业并无多大影响。2003年,所有互联网上市公司市值一共才15亿美金,到今天仅百度就高达400亿美金,所有互联网上市公司市值达到几千亿美金。投资一个大的行业,这个行业在几年之内实现几百倍的收益,这个行业算失败吗?

  当前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属于“军阀混战期”,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基金太多了。

  以前的外资风投,需要基金管理能和与国外投资者沟通的能力,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留学的经历等,对待一个投资项目,会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如中国的弘毅、赛富、汉能等都是这样一批人在做。而2009年兴起的人民币基金就完全不同了,对于个人素质要求较低,有本土化风格,与领导关系好、与企业关系好,追随IPO(首次公开募股)。

  此外,投资跟风严重,一个企业出现,很多风投都有意向投资,并且是不计价钱的投资,这一情况与房地产政策打压和二级市场变动不大都有关系。

  中国的风险投资到今天为止,一半的钱都投入到互联网领域中,事实上,也仅仅只是在过去两年中,风投才开始投资新能源、消费品领域。而对于传统产业,如毛利较低的产业投资者兴趣不大。

  注:本文首发于1月14日,来源于《管理学家》。

天下同行是冤家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