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基金产品创新:四对矛盾和四个趋势
下一主题:首只资产支持证券第三季度出炉
返回列表 发帖

亚行:中国的风险和乐观的亚洲

4月6日,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一份年度报告称,尽管遭受油价上涨和海啸灾难的冲击,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在2005年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在2006年乣2007年仍将呈现健康增长态势。
  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亚行推出了其新一期年度出版物《亚洲发展展望》。作为预测亚洲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标志性年度出版物。在该报告中,这家总部设在马尼拉的多边开发银行预计,中国经济在2005年乣2007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未来三年增长率分别为8.5%、8.7%和8.9%。
中国经济的主要风险
  尽管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对过热行业降温,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仍由2003年的9.3%上升为9.5%,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报告强调指出,当前投资的强力反弹还是经济运行的主要风险。
  “今年一二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5%,相比去年同期已经下落得非常多。但是造成投资过热的深层原因并没有解决。”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告诉《全球财经观察》。
  报告预计中国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由2004年的25.8%降至18%左右,2006年至2007年进一步放缓到13%左右。其中过热行业的投资增长减幅最大,但在诸如建筑业等一些行业中,因为其还有大量未完成的工作,完全控制其投资增长速度还比较困难。而消费将维持两位数的增长率,但远不及投资的增长速度。
  汤敏认为,宏观调控力度放松可能会引发投资增长反弹和部分行业过热。大量资本流入也加大了经济过热的风险。而随着存款的快速增长,商业银行扩张贷款压力越来越大,以及拥有大量个人财富的人群也在努力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这都是可能引发投资过热的因素。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介绍了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指标。他说:“出口增长率将从2004年的30%以上回落到2005年的12%。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主要贸易伙伴国针对中国的出口采取更多的贸易保护和反倾销措施;出口成本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油价高企而不断增加。由于更多领域向外资开放,以及国内需求保持强劲增势,进口增速可能超过出口。未来三年内贸易顺差将进一步减小,到2007年将变成逆差。”
  2004年,国内钢材、水泥、建材等原材料价格突飞猛涨,已经造成了成本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进入2005年后,国际油价以及包括铁矿石在内的原材料价格再次攀升,给今年的物价上涨带来更大的压力。
  “这些价格的上涨会给中国经济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由于食品价格、工业价格增长幅度比较小,将会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根据国际经验来看,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通过各种渠道最终传导到消费品的价格上,这个传导过程通常需要9个月到1年的时间。”庄健总结道。
  他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2005年将回落到3.6%,2006年为3.3%,2007年为3.2%。煤、电和原材料价格的持续走高必将推动生产成本上升,并将部分地传导到最终产品的价格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攀升。
  价格的上涨还将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另一个敏感议题,那就是,是否加息。
  “目前来看,中国的利率还有加息的空间。”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 经济学家汤敏说。
  2004年10月28日,中国央行宣布加息,自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具体的调整是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7个百分点。但外界对此普遍反应是,加息的幅度太小,象征性的意味更浓一些。
  “如果考虑到现在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存款的实际利率仍然是负利率。贷款的实际利率并不高。因此还是有加息的空间。”汤敏说。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3.9%。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为2.25%。
  此外,亚行认为如果对一些潜在问题处理不当,经济软着陆的目标也可能难以实现,并导致经济增长幅度的大幅度回落。
  这些潜在问题包括:在农村,如果农产品价格回落太快,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势头就难以持续,这将减少农民的消费支出。其次,宏观经济紧缩时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减少,使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负面影响。第三、为了兑现入世承诺,金融业对外开放扩大,竞争加剧,国内金融业也可能会损失一些重要的客户资源。
开始加速的亚洲
  亚行的报告还称,受强劲的国内需求增长和日趋活跃的区域内贸易支撑,亚洲地区经济在2005年乣2007年有望保持6.5%到6.9%的增长率。
  这种乐观的展望主要源于2004年该地区的突出经济表现。2004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太平洋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7.3%。
  亚行首席经济学家伊夫扎尔阿里(Ifzal Ali)说:“自1997年乣199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这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他说:“2004年,亚洲地区几乎所有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都超过了5%,这对于约有40亿人口居住的区域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亚洲发展展望》对亚太地区42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它指出,该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来自其内部和外部需求的强劲增长。主要工业化国家经济的平稳增长,不断扩大的区域内贸易,充满活力的中国经济都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繁荣。
  虽然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全球贸易量增长将放缓,但其发展前景仍被看好。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区域内经济复苏面的不断扩大,为亚太经济的持续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过去两年中,亚洲大多数经济体国内需求的转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扩大,增强了该地区抗击外部冲击的能力。
  阿里先生指出,2004年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企业投资明显反弹,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和东南亚的企业投资一直不尽人意。企业投资的复苏,再加上多数国家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有力地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其长期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稳步向前推进。2004年前9个月,区域内出口增长了27.9%。随着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与中国和印度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亚太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估计区域内贸易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尽管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看好,但全球发展不平衡的风险仍然存在。《亚洲发展展望》指出:“虽然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测比较乐观,但日本和欧元区的经济可能继续经历一段不景气的时期,这意味着美国的外贸不平衡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从而可能引发美元大幅贬值,通胀率上升,利率迅速提高,最终导致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受阻。
  在解决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上,亚洲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国际收支方面,亚洲有着大量的经常项目顺差。亚洲的外汇储备余额已从2003年的13000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16000亿美元。亚洲国家主要通过购买大量美国债券,弥补了美国的巨额赤字。应该通过促进亚洲地区需求和采取积极协调的汇率政策,有步骤地减少全球经济失衡,使亚洲经济和全球经济共同受益。
  该报告认为,随着外部环境恶化的可能性增大,增强亚洲发展中国家竞争能力和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亚洲发展展望》专门设题为“为长期发展而促进竞争”的特别章节。文章指出,如果亚洲国家想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就必须通过实施公平竞争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

楼上写得太好了

TOP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基金产品创新:四对矛盾和四个趋势
下一主题:首只资产支持证券第三季度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