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但是,在经典的投资学理论中,金融市场的委托代理关系常常是影响基金经理有效运作的负面因素。当基金经理一时没有抓住机会获利的时候,股东们就会赎回自己的资金去选择 业绩更好 的管理人。这使得基金经理的业绩考核标准更趋于短期化、表面化。于是,基金管理人会变得异常浮躁,急功近利,为了追逐短期收益,保住自己的高收入饭碗,也不得不放弃价值投资的理念,去靠自己的资金规模和私有信息,追涨杀跌,这样做不仅增加了他们的交易成本,反而事倍功半,事与愿违。更为严重的是它可能破坏了整个投资环境,并严重损害了股东的利益。最近美国金融大海啸的爆发就暴露了金融市场中委托代理人之间(比如,大量购买次级债的不知情的海外投资者与自己利益至上的华尔街衍生品交易的投资机构之间)严重的利益冲突问题。

TOP

三、巴菲特的独到理念何时才能走进学术殿堂?

 

读完《滚雪球》一书,人们自然会问,巴菲特有这么多独到的投资战略和战术,为什么在学术界却不那么 入流 。我想原因主要是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巴菲特的投资战略演绎不出用之四海皆准的投资规律,他更多的是通过对个案精心细致地剖析,来找出为数不多的几只低估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以确保账面上的财富价值。这样就无法通过资产的市场化交易机制来评估这种财富水平,所以,他的投资观也就无法融入到整个经典的投资理论体系中来。

 

其次,巴菲特的投资理论令人惊叹,但无法复制。他对私募股东 苛刻 的要求,他的个人挖掘信息的能力,他对企业股权的争夺等特殊因素,都是他获得辉煌成绩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从他的妻子儿女无法炮制他的投资规律中也能窥见一斑。

TOP

第三,巴菲特投资诀窍确实还有很多可值得研究的地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本人也不愿意过早地去向公众介绍他自己成功的秘诀,巴菲特投资理念较为朴素,但他的投资战术却很关键,他常常是在一个和任何人隔绝的环境中做出投资决策的,所以,尽管每年它会在股东大会上宣讲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持仓状况,但是,他从不轻易透露自己的投资战术,哪怕得到自己信任的给自己写传记的作者,也很少公开透露自己投资的战术。所以,学者无法通过规范的学术渠道去获取他的和成功致富密切相关的投资学说,这样也就无法形成一个研究巴菲特理论的学术圈子,于是自然就会影响巴菲特投资理论在学术领域中的普及程度。

 

也许巴菲特的投资战术搬到中国市场上不一定能够让其一直保持常胜将军的状态(在《滚雪球》一书中巴菲特自己也谈到了他不了解海外市场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投资环境、投资工具和投资团队,都无法达到巴菲特的那种 苛刻 的要求,但是,不管怎样,巴菲特对投资创造财富的精辟理解,和追求自己 内在价值 选股的执著信念,以及 滚雪球 般的成功经历,确实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反思的空间和 投资应该回归企业 的深刻启迪。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