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19650
- 帖子
- 99
- 主题
- 20
- 注册时间
- 2009-8-5
- 最后登录
- 2010-4-13
|
钱学森先生走完了他伟大的一生,也给中国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作为一个投资人面对钱学森的一生,面对钱学森的思想,我个人觉得有两点是投资人需要向钱学森学习的。一个是创新精神,第二个是平和心态。钱学森在去逝前有一个关于学术的最后谈话,他急切地指出自他回国以来没有发现中国一所大学是在用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办学。而在美国他的母校完全按照创新精神组织教学,国内的教学是教的别人说过的、别人提出过的,尤其教的是外国人提出的,外国人搞出来的,把别人的东西拿来自己在死记硬背就算是博士,就算是教授了!别人没有谈过的领域、理论就没有人触及,也没有人思考。国内的办学始终是在已经被人提出来搞明白的情况下追随别人,尤其是追随国外。 而美国给钱学森留下的印象是大学里只要是别人搞过的我就不搞了,凡是别人研究出来的我就不研究了,所有的教授和学生都是思考那些还没有想过的,还没有搞清楚搞明白的新东西。这种差异会造成中国学术创新能力大幅落后于世界。钱学森先生的这个谈话使我认识到中国价值投资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普通投资人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创新力严重不足。所有的人都变成了模仿机器,所有的人都在复制,甚至于是机械的模仿国外成功的价值投资的做法,而这种模仿大量的停留到形式本身之上,价值投资深刻地原理、模式、做法、技能、技巧这些方面基本上没有人去思想,没有人去具体的推敲深入钻研,就把巴菲特、就把其它一些人的做法拿过来然后机械的模仿。不仅如此,中国价值投资已经形成一种氛围,就是你如果不按照大家公认的做法去做,提出你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和自己做法,你就会必然遭到轻蔑,把你当作哗众取宠的小丑!在一系列地冷笑声中让人感觉到很无奈,中国的价值投资者们坚信已经没有创新的必要了,学习了大师的做法就可以达到最高水平了。但不要忘了巴菲特现年80岁的人到现在还在创新!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对象、风格到现在还在变,他老人家已经快80岁了,他还在探索着。巴菲特投资的比亚迪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突破了历史上巴菲特的风格的,而这种突破所取得的成绩是真实的。所以中国价值投资的机械模仿以及完全没有创新和对于新的思想的鄙视、打击、轻蔑比中国教育界的没有创新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