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上市公司子公司的同业竞争
下一主题:拟上市公司存在大量职工借款该怎么办?
返回列表 发帖

高盛三屠资本市场 不是狼外婆也是吸血鬼

高盛三屠资本市场 不是狼外婆也是吸血鬼
2010-12-6 7:29:32  证券日报   
  引 子

  2010年12月3日,上证指数报收于2842.43点,而一年前的2009年12月3日,上证指数则收报于3264.63点。如果仅仅以指数涨跌论成败的话,对于鏖战了一年的国内投资者来说,这一年的投资账户肯定拉出的是一根长长的阴线。

  的确,今年股市的收成很不好。除了上半年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个股因高分红题材走了一把牛市行情外,大盘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风基本是在跌跌不休中度过的。今年10月以来,伴随着国内物价上涨引发的通胀预期以及美国滥发美元引美元贬值并导致人民币被动升值预期而来,A股市场开始有了起色:当月上证指数上摸3000点,并拉出一根中阳线。投资者又看到了今年的新希望。

  正当投资者准备在年末的“翘尾”行情中一展身手之际,股市却象六月天的“娃娃脸””,说变就变了。

  11月11日,在这个被时尚达人戏称为“光棍节”的日子,权重股中国石油突然被大单强行拉起。中石油的强力上涨推动股上证指数迅速上涨:当日上证指数最高达3186.72点,收盘于3147.74点,收复了自今年“4.16”下跌以来的全部失地。面对着创出新高的股指,稍微有点投资经历的投资者并没有感到十分的惊喜,心里倒是隐隐浮现出一丝担忧。原因很简单,在中石油带动股指上涨的当日,多数股票却没有跟随中石油一起上涨,反而掉头向下。有机构利用中石油的杠杆撬动大盘并掩护出逃的嫌疑味道浓厚。事实上,投资者的这种忧虑在次日,即11月12日,基本得到了验证 。当日,工商银行成为主力新的拉升对象,工商银行上涨6.84%,而上证指数却暴跌了5.16%,收于2985.44点,3000点得而复失。接下来,短短的几天时间内,上证指数甚至以日跌百余点的巨大长阴,将大盘无情地再次击倒于2700点左右。

  毫无疑问,导致光棍节大暴跌行情的表面元凶自然非中石油莫属。许多财经媒体对这次大暴跌,戏称为“两桶油引发的劫难”,就是明证。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中国证监会五部门决心铲除内幕次日交易毒瘤,严打内幕交易之际,又有谁能如此精准地动用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在同一个时间段内造成市场短期如此巨幅的异动以谋取暴利呢?不得不令人深思。

  与以往股市暴跌相似的是,在中石油被拉高、其他股票纷纷高台跳水之时,一个个耸人听闻的利空传闻充斥市场:

  11月11日,市场传闻是中国内地将要加息和上调印花税。

  11月16日,市场上竟然传出国内基金业的大佬级人物——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范勇宏被双规。

  与此同时,作为国际上最著名的投行,即高盛公司看空A股的传闻开始在内地投资者中广为传播。

  ……

  “光棍节”大暴跌行情的主角似乎开始慢慢浮出水面!

  “双面”高盛

  众所周知,从今年11月的CPI达到4.4%,并创出25个月以来新高的情况来看,中国内地加息在未来一段时间,都应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是我们也很清楚,即就是加息,目前银行存款一年期2.5%的利率水平,相对于CPI而言,依然处于负利率水平。要想使得百姓的财富增长速度赶上CPI上涨的速度,投资成为百姓一个不得不为之的选项之一,因此加息对股市的下跌影响力,作用不会太大。至于上调印花税,则更显得有些滑稽。目前股指在2800点附近震荡,蓝筹股的市盈率仅为10倍左右,市场根本不存在“投机过热”迹象,何谈上调印花税呢?至于传出内地基金大佬级人物范勇宏先生被双规的消息,更显得有些好笑。范勇宏先生作为国内基金业的领袖级人物,其被双规的消息自然在市场中引发担忧,进而引发A股市场的大幅震动。事实上,上证指数再度暴跌3.98%,收于2894.54点。谣言惑众的作用已经起到了。尽管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新闻发言人张后奇先生11月17日迅速出面澄清说,此为市场谣言,纯属无中生有。但谣言对市场的负面冲击作用已是木已成舟。

  值得玩味的是,高盛看空A股的传闻。如果我们再参考12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一篇名为《要警惕和打击操纵市场的国际资本大鳄》,感觉就更清楚了。该文旗帜鲜明地指出,上调印花税谣言以及某国际知名投行向投资者群发卖出中国股票邮件是大跌的导火索。文章特别指出,此前不久,正是这家投行发布了积极看好中国股市投资前景的策略报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有操纵股指牟利之嫌。据此,《南方日报》亦撰文指出,该文所指的国际知名投行,依据事实,显然是指高盛无疑。这也难怪有媒体称,在此轮暴跌之前,高盛公司分别向中国境内媒体和境外客户提供了内容迥异的“阴阳”两份研究报告,一份是向内地公众唱多中国股市的;另一份却是向其客户下达卖出指令,掩护其客户从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卖出的。

  为什么这次又出现了高盛的影子?为什么国内主流财经媒体经常质疑高盛,每逢中国有重大政策出台或调整之际都能“精准”押注,使其客户和自身大牟其利?高盛到底在中国资本市场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狼外婆”或是“吸血鬼”?那么,就让我们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看看高盛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吧!

  一屠金融资本

  作为国际投行大鳄,高盛对赚取资本市场的“快钱”向来是来者不拒,由此培养出其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高度敏感性。1984年,国内举办的盛大的建国35周年大庆让高盛看到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势头,为了便于就近观察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动态,方便制订进军中国资本市场的策略,高盛在香港成立了亚太地区总部。

  1990年,国内证券市场设立,让高盛嗅到了香味扑鼻的商机。为此,高盛动用了其在美国政界、商界、金融界等多方面的人脉资源,为其打开中国金融资本市场铺路。高盛的努力没有白费,1994年,高盛获准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代表处。与此同时,高盛成为第一家获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中国B股股票的外国投资银行。拿到进军中国资本市场“通行证”的高盛丝毫没有耽误这“从天而落”的馅饼,把其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步迈向了其最熟悉的金融市场:1994年6月,美国摩根投资银行和高盛正式参股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以超过每股净资产6倍的价格取得平安13.7%的股份,其中高盛投资3500万美元。2005年,汇丰银行出资81亿港币收购高盛、摩根手中9.91%的中国平安股权。高盛转让平安保险股份之后,10年投资收益高达30倍以上。有趣的是,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发行上市之日,高盛参股的高盛高华证券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参与了中国平安的IPO发行,为已经是赚的盆满钵余的高盛又奉献了一把。

  杀向中国金融资本的第一刀让高盛品味到了中国资本市场美味的大餐,30倍的投资回报让高盛尝到了“嗜血”的快感。由此而一发不可收拾,高盛把砍向国内金融资本的刀锋磨得更加锋利。2002年,高盛担任中银香港首次公开上市的主承销商。2003年,高盛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并资助该合资公司收购了价值19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及地产资产组合。与此同时,鉴于高盛在国际投行的大鳄地位,高盛也成为第一批获得中国政府发放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执照的金融机构,投资国内A股市场的额度为5000万美元。

  2005年,对于高盛扮演的中国金融资本市场“杀手”这个角色而言,无疑是一个极为忙碌的年头。高盛先后担任交通银行价值21.6亿美元H股首次公开上市项目的联席全球协调人,在淡马锡控股以14亿美元入股中国建设银行的项目中担任财务顾问,在苏格兰皇家银行以16亿美元入股中国银行的项目中担任财务顾问,担任凯雷投资集团收购中国太平洋人寿24.9%股份项目的财务顾问。而这一年最为引人注目的重头戏则是高盛以18亿美元入股工商银行。

  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国内银行登陆资本市场上市发展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高盛也非常看好国内银行上市的商机。不过,为了降低参股工行的成本,增加自己在参股工行价格上的话语权,高盛也是颇费心机。先是利用评级机构说事,惠誉国际评级在当时一份评价工商银行的报告中指出,资产负债状况近来出现的改善能否长久持续下去还有待观察。惠誉认为,工行的资产质量状况依然欠佳,截至2004年12月底,其不良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为4.7%就是一个明证。在此背景下,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投资人要求拟上市的国内银行改善资产质量。为此,四家国有银行在上市前,政府用行政手段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承接了由银行剥离的2.5万亿元不良资产,这不仅使四家银行大大“瘦身”,资产质量一夜之间大幅改善,向“境外战略投资者”出售的是一个甩掉历史包袱、资产优良的银行股权,使得国家担负了银行改制的巨大成本,也导致了工行发行价的低迷。2006年4月28日,高盛以25.822亿美元的总价认购164.76亿股工行股份。而在高盛成功地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入股工行以后,利益的驱使使得高盛为国内银行大唱赞歌,工行也在一夜间由一个资产状况不佳的银行一跃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而当国人沉醉于这个“全球最赚钱的银行”称号之时,高盛则是低声埋头发大财,其持有的工行股份4年获利近120亿美元,资产增值4.65倍。高盛在去年6月沽售约30.32亿股,已套现19亿美元。

  通过参股国内金融机构赚取丰硕收获的同时,高盛也把屠刀挥向了俨然成为“世界工厂”的国内产业资本,利用资本优势和人脉资源,对国内优秀企业展开了新一轮“剪羊毛”运动。

  二屠产业资本

  高盛在国际投行中的卓然地位为其在国内企业开拓投行业务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便利。很多国有大型企业寻求海外上市融资时,由于缺乏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了解,也缺乏与国际资本沟通的渠道,这就为高盛“一个萝卜两头切”的内外通吃手法大开方便之门。

  从1997年高盛担任中国移动募资40亿美元首次公开上市的主承销商至2006年,南方航空、中国石油、中国网通、中芯国际、东风汽车、北汽控股、盛大、腾讯、平安保险、中兴通讯、TCL、联想集团、中海油、分众传媒、上海先进半导体的融资上市都有高盛的参与。2006年,高盛再度向国人展示了其高超的资本“吸血鬼”玩技。

  2006年4月26日,高盛以20.1亿元人民币中标双汇股权拍卖,获得双汇集团100%股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35.715%的股权,后通过受让掌握60.715%股份。2006年6月1日,高盛提出全面要约收购。高盛参股双汇发展以后,借助着双汇发展这只“下金蛋”的母鸡,通过加大利润分红比例以图迅速收回参股成本,其中以2006年与2007年最甚,分红方案均为每10股派8元,其中2006年度现金分红41084.4万元,2007年度现金分红48479.59万元,分别占当年合并报表净利润88%和86%。2008年比例有所回落,每10股派6元,但仍占净利润52%。最高分红额度占净利润额度的比例高达88%,这在国内上市公司的分红比例中绝对是前所未有的。不仅如此,随着2007年国内股市牛市的到来,高盛在狂吞双汇发展分红的同时,悄悄地把自己所持有的股权转让给鼎晖投资以及其他公司,并未在双汇发展信息披露中有所提示,直至2009年12月14日双汇发展才对外发布澄清公告,双汇发展因此受到中国证监会督查。

  2006年7月20日,高盛以每股3元的价格从西部矿业前股东东风实业公司受让3205万股。2007年4月8日,西部矿业召开2006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以2006年12月31日该公司股份总数32,050万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按每10股转增12股,以法定公积金按每10股转增3股等方式大比例向全体股东转增,以未分配利润按10送35股比例送股。转增和送红股后,高盛持有西部矿业的股权猛增至1亿多股。2009年3月5日,西部矿业发布公告,称2008年8月7日至2009年 3月3日,Goldman Sachs Strategic Investments L.L.C. 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出售所持西部矿业公司119,150,000股股份,所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若按减持期间市场均价8.67元计算,高盛累计套现10.3亿元。高盛持股西部矿业1.923亿股的全部投资成本只有9610万元,以减持市值和持股成本计算,投资回报高达974.3%。高盛对西部矿业的此次投资曾被业内人士指责有手续违规、利益输送、关联交易、操纵市场的嫌疑。

  2007年9月3日,高盛对海普瑞增资491.76万美元,持股数增至1125万股,占有12.5%的股权比例。2009年,高盛持有的外资股变更为4500万股,平均持股成本约为1.57元/股;以海普瑞148元的发行价计算,高盛获利达93.27倍。

  在随后的日子里,在新东方、阿里巴巴、国美电器、分众传媒、中国粮油控股、先声药业、英利新能源、宁波银行、中国铝业、北京控股、远洋地产、雨润食品、SOHO中国、东南融通、波司登、尚德电力、中国旺旺、远洋地产、茂业国际、太平洋航运、吉利汽车的上市融资路上,都能看到高盛这个资本大鳄的身影。而在掘金国内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之后,高盛也把资本阴影伸向了刚刚迈过“温饱”进入“小康”的国内中小投资者。

  三屠中小资本

  今年的股市让很多中小投资者极为郁闷,因为股市中为数不多的行情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直上直下的“坐电梯”。从11月11日至今,沪指单日涨跌超过50点的大幅异动次数超过5次,使得很多习惯于波段操作的投资老手疲于应对。

  导致股指直上直下的因素很多,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股指期货大幕拉开后,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进入了对冲时代,进入了做空也可以赚钱的股指套利时代。各种迹象表明,这一次的暴跌固然有宏观面的原因,但是,市场中存在着一股不为投资者所知的雄厚资本,利用国内指数编制上的缺陷以及金融衍生品工具通过操纵指数和影响舆论造成市场短期大幅异动来谋取暴利。而能够在市场上具备如此雄厚资本实力和影响舆论能力的大玩家中或许就有高盛的背影。

  从高盛精确出台的国内外“阴阳”研究报告来看,其出台时机和市场异动时机极为吻合,由于能够看到高盛精准研究报告的都是国内外大型机构投资者,当这些机构投资者接受了高盛的投资思路,凭借其资本实力,很容易在市场中形成急涨急跌的走势,为高盛“浑水摸鱼”掠夺中小投资者的散碎资本大放“绿灯”。这些跟随高盛投资思路资本采取的是拉高权重股吸引跟风盘、在股指冲高时逐步布局股指期货空头头寸、通过散布利空制造恐慌引发股指下跌三部曲实现的。由于中小投资者资金额度所限无法参与股指期货投资,成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牺牲品。

  高盛“三屠”,让刚刚20岁进入青年期的国内证券市场累累受伤。而高盛之所以能够在国内资本市场“横”着走,所依仗的不就是一张国际著名投行的“画皮”?所依仗的不过是美联储高官以及美国财政部高官多是从高盛出身的美国政界资源?因此,对于国内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和投资者来说,在国内证券市场步入20岁之际,我们的资本市场是不是也应该发挥青年人的“闯劲”和创新精神,探索走出一条适合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特色之路。走中国特色资本之路,让高盛这个国内资本市场的大鳄赚取应该得到的利益,而不是谋取暴利!
狡猾的高盛:不承认操纵A股 靠双汇涨停暴赚
2010-12-7 10:41:02  现代快报
  11月,走势正强的A股突然出现大跌,市场盛传是高盛发布的看空报告所致,高盛一时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昨天,高盛再次做出辩解,称A股大跌不是其报告引发的,高盛仍看好A股中长期走势。

  但传言对市场的负面冲击作用木已成舟。为什么这次又出现了高盛的影子?为什么媒体经常质疑高盛,每逢中国有重大政策出台或调整之际都能“精准”押注,使其客户和自身大牟其利?高盛到底在中国资本市场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最新进展
  不承认操纵A股
  高盛12月6日在香港举行2011年亚洲经济及市场展望报告会。对于此前市场盛传的高盛发看空报告引发A股大跌一说,高盛首席中国策略分析师朱悦表示,此传言纯属市场臆测,高盛并未看空中国,高盛伦敦策略团队11月10日向海外投资者发出的一份报告中提到了建议2009年底买入H股的客户获利了结,原因是近期港股涨幅不俗,已经提前达到了2009年底建议客户买入时的设定目标,而且高盛预计中国将出台多项紧缩政策来应对通胀压力,短期港股可能受压。
  “报告跟A股毫无关系。由于通胀压力因素,我们认为3个月内A股可能表现平平,但从中长线角度看,我们依然看好A股的表现,不存在什么看空中国的说法。”朱悦预计,按3个月时间平均计算,A股可能轻微回调,但在未来6个月内则有超过10%的上升空间,未来12个月有20%的上升空间,预计沪深300指数有望升至4300点,H股指数则可升至15600点。
  11月12日A股暴跌162点,次日多家媒体报道认为下跌可能与高盛当天发布的一份报告有关,该份报告提示:近期中国央行连续性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引发加息预期,建议客户卖出手上获利的全部中国股票。这与10月底高盛发布了一份积极看好2011年前景的中国投资策略报告完全相悖。
  11月17日,高盛就通过媒体辩解,称写报道的人根本就没有见到报告。与之前语焉不详的澄清相比,高盛昨日的解释较为详细。朱悦表示,高盛的报告和中国A股市场11月的大跌可能有时间上的巧合,但实际上,高盛从长远仍看好中国股市。
  高盛“恶名”并非一朝所致。华尔街曾经盛传,是高盛的背后操纵导致竞争对手雷曼兄弟的破产。综合
  相关新闻
  双汇连续5涨停 高盛赚大了
  双汇发展昨日继续涨停,报收79.7元。至此,双汇发展已经迎来了复牌后的连续第五个涨停。
  从12月3日起,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带着340亿资产重组方案,从深圳到广州、上海、北京等地逐一拜会主要机构投资者。
  这次重组还需得到双汇发展股东大会的审议,审议通过后还需得到商务部和中国证监会的首肯。接下来的任务仍然艰巨,包括随资产重组方案一同曝光的双汇管理层收购方案,能否获得监管层绿灯?
  双汇管理层在海外设立的兴泰集团,其100%控股的雄域公司,最终取得双汇国际30.23%的股份,进而再通过罗特克斯成为双汇发展真正的实际控制人。到达这一点,双汇经历了戏剧性的几年。
  双汇管理层2003年成立海宇投资,曾被视作双汇管理层探索MBO的一个重要平台,但是海宇投资在2005年遇到了政策红线。双汇后来引入高盛、鼎晖,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从某种程度上说,借助外资实现企业的产权改革,是铤而走险。知情人士称,和外资合作是有对赌协议的,如若不慎将失去控制权。庆幸的是,双汇与外资的合作,最终是双汇管理层拿回相关股权。
  2009年年底双汇发展一则公告,确认战略投资者高盛曾在2007年大幅减持股份的同时,揭开了双汇管理层MOB的盖子,兴泰集团及雄域公司首次浮出水面,这两家是双汇管理层在境外设立的两大MBO运作平台。
  这个过程中,高盛已经实现了非常高的收益。今年第三季度,高盛爆出补税风波。漯河市国家税务局内部人士证实,按照相关规定,高盛需补交4.2亿元的企业所得税。征收的依据主要是高盛通过在香港注册成立的罗特克斯公司转让了双汇的股权。按此估算,高盛收益可能为21亿元。2006年7月,高盛和鼎晖以20.1亿元全资收购双汇集团,同时以5.62亿元的价格收购海宇投资25%股权。不考虑当下高盛剩余的持股,高盛已经通过相关交易,获利颇丰。
  综合《经济观察报》
  延伸阅读
  “屠夫”高盛
  一屠金融资本
  2005年,对于高盛扮演的中国金融资本市场“杀手”这个角色而言,无疑是一个极为忙碌的年头。高盛先后担任交通银行H股首次公开上市项目的联席全球协调人,在淡马锡控股以14亿美元入股中国建设银行的项目中担任财务顾问,在苏格兰皇家银行以16亿美元入股中国银行的项目中担任财务顾问。
  而在高盛成功地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入股工行以后,利益的驱使使得高盛为国内银行大唱赞歌。高盛在去年6月沽售约30.32亿股,已套现19亿美元。
  二屠产业资本
  很多国有大型企业寻求海外上市融资时,由于缺乏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了解,这就为高盛“一个萝卜两头切”的内外通吃手法大开方便之门。在A股市场,高盛也向国人展示了其高超的资本“吸血鬼”玩技。
  2006年7月20日,高盛以每股3元的价格从西部矿业前股东东风实业公司受让3205万股,投资成本9610万元。经过转增和送红股后,高盛持有西部矿业的股权增至1亿多股。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高盛减持了西部矿业1.19亿股份,套现10.3亿元。
  三屠中小投资者
  从今年11月11日至今,沪指单日涨跌超过50点的大幅异动次数超过5次,使得很多习惯于波段操作的投资老手疲于应对。
  市场中存在着一股雄厚资本,通过操纵指数和影响舆论造成市场短期大幅异动来谋取暴利。而能够具备如此实力的大玩家中或许就有高盛的背影。《证券日报》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上市公司子公司的同业竞争
下一主题:拟上市公司存在大量职工借款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