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海外上市公司缘何热衷董责险
下一主题:投行业务趋向集中 券商“贫富不均”
返回列表 发帖

深交所首现倒逼现象 后备资源跟不上过会速度

陈鸿桥:国内上市更有优势
“现在形成了‘倒逼企业现象’,就是说企业过会出现空当,后备资源跟不上。”日前,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陈鸿针对近期“上百企业等待过会”的说法,他解释说,最近发行审核速度慢了,最近一两周后续的企业IPO申请材料还没有递上去。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脚步并没放缓,在纽交所、伦交所、东京证交所等各家境外交易所的推销攻势下,呈现遍地开花的趋势。
如何培育上市资源?如何应对境外交易所的竞争?陈表示,国内交易所更有地缘优势。
六大优势
在陈鸿桥看来,随着全流通的实现,IPO的重启,深交所正在越来越显现出本土交易所足以抗衡甚至胜于境外交易所的优势。
一是上市速度。重启IPO以后的发行审核效率明显提高,尤其在中小企业板,实行“打包发行”,每次发行三到四家甚至五家企业,平均每四天一家,已经彻底告别了过去“排队过会”的现象。
而新股发行制度的完善,取消了股份公司必须改制运行一年才能上市的限制;一年辅导期的安排也被取消,缩短了高科技企业在境内上市时间。
与境外上市相比,由于红筹上市路径趋严,境外注册一个企业借壳上市的限制增多,同时要经过商务部、证监会的审批,时间成本比以前增大许多。
第二是发行成本和维护成本。中小企业板的发行费用占筹资额的比例平均约为6%,基本上是其他市场的三分之一;而维护费用在国外平均是每年500万左右,国内则不到100万元人民币。
据悉,境外上市需要支付许多额外成本,比如在新加坡上市,要聘请两个当地的独立董事、当地律师;在香港上市,要聘请当地的董秘、要有当地的住所等。
另外,由于法律体系的差异,境外上市会形成不可预测的诉讼风险和诉讼成本,如萨班斯法案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影响就不能小视。
第三是交易活跃度。国内有八千万投资者每天都能看到企业介绍、媒体评论, 这是一个无形的广告宣传效果,并且具有地域、语言、文化优势,本土投资者比海外投资者更了解企业,更容易认同企业的价值,而这直接影响到交易活跃度。
广发证券投行部北京业务总经理赵瑞梅也表示,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市场均在国内,境外上市无疑对企业的品牌提升、产品销售都没有帮助。同时,如果不是大型蓝筹股,则很难引起国外资本的关注,较容易出现交投不活跃现象,这样再融资几乎不可能。
第五个是外资参股的企业可以实现在境内退出。“现在有好几个台资的中外合资的企业都在中小板做了IPO,创投资金退出已经没问题。”
同时,原来规定发起人持有的股份是不能在二级市场流通的,所以很多创业者,尤其境外私募基金希望在境外退出,现在这一问题因为全流通已经解决,而股权激励试点不断推出,也解决了管理层持股问题。
培育后备上市资源
“按照现行的IPO规则,全国有1400多家企业符合上市标准。”这个数据来自于2005年深交所和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开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资源调查”。
“我们有这样一些后备资源基础,企业要把一些基础工作做好,后边就会有一些空间和资源的支持。”陈鸿桥表示。
目前,包括上海重庆西安等各地高新园区都酝酿相关代办股份转让试点企业资助办法。
就中关村园区而言,对试点期间的挂牌企业给予不低于100万元的重大产业化专项资助和20万元的改制上市资助。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戴卫透露,中关村园区还实施了创投机构风险补贴和投资跟进政策,以提高创投机构投资中关村企业的积极性。
截至2006年11月,中关村园区吸引境外风险投资已占到全国总额的一半。
另外,科技部和深交所自2004年实施的“路线图”计划也正在发挥作用,打通包括天使投资、商业贷款、风险投资等各个环节,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给予金融支持,使其最终实现上市。
“深交所已经建立上市资源后备数据库,采取分类培育、专人跟踪的措施。”陈鸿桥最后表示。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海外上市公司缘何热衷董责险
下一主题:投行业务趋向集中 券商“贫富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