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海通证券加快集团化国际化步伐
下一主题:基金封转开大戏密集揭幕 上半年9只封闭式转型
返回列表 发帖

收益率偏低市场反应冷淡 QDII仍在寒风中守望

2006年,推出时机的延误、产品设计的无奈,导致QDII收益率偏低。投资者对其缺乏兴趣,市场反应冷淡在所难免。2007年伊始,QDII仍在寒风中守望。
收益率偏低引致寒潮
近日,中国银行宣布终止其首款QDII产品——中银美元增强型现金管理(R),该产品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规模缩水了一大半,在存立的140多天里,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仅为0.5%,年化收益率不到1.3%,远远低于目前场上的货币市场基金2%左右的收益率。
不单单是中行,招商银行的首款QDII产品,运行3个多月来,投资者实际亏损了0.18%。

人民币升值加速导致产品收益率太低,是该产品遭遇寒流的根本原因。
尽管各家银行都满怀热情推出了相关产品,监管部门也通力配合加快额度审批速度,但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由于QDII投资主要限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其偏低的收益率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市场反应冷淡。截至去年,17家中外资银行获批100亿美元QDII额度的情况下,仅有9款产品推出,认购额约在 30亿元人民币。
双重压力下无可奈何
原因很简单,在人民币升值加速的情况下,选择投资境外的QDII产品,
汇率风险较大,而且收益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一个很简单的数学公式:QDII产品收益-人民币升值幅度 = 投资者最后得到的收益。但是,生不逢时的是,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加快了升值步伐,接连突破8、7.90、7.80等重要心理关口,今年更是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连破7.70、7.60和7.50三关,甚至已经有外资投行内部在讨论7.0的情况下如何操作的问题。在如此强劲的升值压力下,仅仅以债券为主要投资渠道的QDII产品陷入完全的劣势。
同时,本来已经先天不足的QDII又要面临后天成长空间“压抑”的事实。
QDII的投资方向局限于债券、汇率、指数、信贷衍生品结构挂钩等定息低收益产品,尚不能直接投资于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商品类衍生品,其中包括与黄金、石油等挂钩的各类衍生产品和BBB级以下证券,这也大大限制了QDII产品的收益率。
景顺(INVESCO)亚洲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及香港退休金总监陈柏钜(Paul Chan)就表示,目前的QDII产品多是进行固定收益投资的。如果政策允许的话,QDII产品应该更多的投资股票。
拓宽投资渠道暗渡陈仓
实际上,各大银行已经开始暗渡陈仓了。
首先,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并未限制银行QDII资金投资非固定收益类产品,但是直接投资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商品类衍生产品,以及BBB级以下证券仍在禁止之列。
中国银行第二款代客境外理财产品(QDII)——中银稳健增长(R)在吸取第一只QDII的教训的基础上,新产品除了投资美元固定收益和货币市场产品,还引入了香港市场的开放式股票基金作为投资对象。这标志着银行系QDII投资渠道正进一步拓宽。而几乎所有的外资银行产品都在挂钩和股票相关的金融产品。
陈柏钜还表示,QDII应该更多地投资香港的股票,因为“两个市场是具有互补性的,其次,投资港股和内地相关的股票,将间接获益于人民币升值。这些公司要么是内地的公司,要么是有业务在内地,它的盈利就是从内地而来,所以人民币升值的收益就已经反映在它的盈利里面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银行QDII只能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保险机构QDII只能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及货币市场工具,而基金公司QDII则可进行包含股票在内的组合证券投资,投资范围更为广泛。所以,放宽QDII的投资范围、加大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发展空间成为从寒风中解救QDII产品的迫在眉睫的任务。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海通证券加快集团化国际化步伐
下一主题:基金封转开大戏密集揭幕 上半年9只封闭式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