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广发银行郑州银基支行180余万元现金遭持枪歹徒抢劫
下一主题:期待大家拥有明天的财富
返回列表 发帖

广东省恩平市政府前领导人组织非法集案

  一、案例介绍   

 

(一)无视国家金融法规的疯狂集资           

 

   广东省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省份之一。当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起后,广东的许多地方在不太长的时间内,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率先进入了相对富裕的行列。群雄并起,百舸争流的局面,使位于广东西部、珠江三角洲边缘的恩平县相形见绌。落后的态势,使得恩平县委、县政府领导人更加焦躁不安。经过仔细考察,他们发现恩平有着大量的硅酸盐土质,这是生产水泥的极好材料,同时认为当时广东各地正在大搞基本建设,水泥的销售市场活跃。于是,恩平县委、县政府试图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制定了“发展水泥生产,振兴恩平经济“的发展思路。

             但是,发展水泥生产,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开发石灰质矿山,购设备,建厂房,跑运输、用人用料……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花钱。恩平原有的财政基础比较薄弱,与邻县相比他们亦感对外招商引资成效不大。这巨额资金从何而来,?应该如何去筹措发展水泥生产的资金?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作保证,这一计划岂不又是镜中月,雾中花?              没有一定的资金作保证的发展计划只能是一个空想性的计划。当然,资金不足可以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采取各种措施逐步解决,可以从小起步,走滚动发展之路。然而某些领导人却在这一关键问题上,采取了坑国家、害别人,损群众,以图发展地方经济的做法——违法融资。        从1987年开始,原恩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人就违反金融法规,擅自制定了一系列文件鼓励单位和个人高息引资,要求银行为各镇及有关部门拆借资金进行担保,由用款企业对高息引资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建设银行恩平支行、农业银行恩平支行等金融机构违规经营,相继开展高息贴水拆借资金、吸收存款,高息贴水发放贷款等业务。恩平市经济发展就这样走上了一条十分危险的路。

TOP

               恩平市委、市政府制订的金融管理办法完全违背金融运行规律。1990年12月,他们提出“各经济战线、镇成立财务公司”,“今后20年平均贷款余额递增13%以上”;以及《恩平县1992年鼓励发展经济奖励办法》,对高息引资者进行奖励等。1988年至1993年11月,中国建设银行恩平支行行长郑荣芳,以高达29%-36%的利率组织存款9.8亿元;用外币储蓄存单,非法为境外企业和个人开具13张大额存单,累计金额235万美元和3525万港元;发放账外贷款16.1亿元,全部本息无法收回,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993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金融机构要立即停止并认真清理收回违章拆借资金,不得擅自和变相提高存贷款利率”的严肃要求,广东省政府也明令不准随意干预金融的正常运转,不准强行让银行担保贷款、融资。这些要求对于当时过热的资金需求,对于某些地方的混乱的金融秩序,不啻是一副清醒剂。然而,恩平市一些人对此置若罔闻,于1993年又颁发《1994年企业发展经济奖励办法》,进一步明确对银行增加贷款的奖励。到1995年6月未,中国建设银行恩平支行账外拆入高息资金5.1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98%。在市政府负责人的直接干预下,账外贷款主要用于当地项目建设,绝大部分不能收回,到1996年底,中国建设银行恩平支行31.9亿元的账外贷款已无法回收。在1995年6月至1996年初恩平市发生挤兑风潮时,为维护社会稳定和银行信誉,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紧急调集了26亿元资金确保支付,到1998年初,中国建设银行恩平支行的正常贷款业务基本停止。

TOP

  1995年3月,国家颁布实行《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的干涉。然而,1996年3月,恩平市政府又成立了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市长方振湛任组长,副市场郑荣芳任第一副组长,所辖17个镇也都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或镇长任组长的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市、镇金融工作领导小组非法干预金融机构业务活动,擅自决定农村信用社筹集资金的利率以及贷款的分配运用,致使农村信用社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恶性膨胀。到1996年8月末,该市农村信用社存款中高息存款达55.8亿元,占其同期存款总额84%,比1995年6月增加了31.9亿元,存款利率高达25%-36%。在市、镇压政府负责人直接干预下,农村信用社市联社及其所辖17个镇信用社全部办理高息存款,共发放账外贷款52.5亿元,占其同期贷款总额78.9%,其中18.6亿元被用于支付存款利息,13.8亿元被市、镇政府抽调挪用。这些行为造成大量呆账贷款,使农村信用社各营业网点无力支付到期存款,引起群众强烈不满,多次发生冲砸营业办公场所事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不得不调集银行资金18.1亿元支持恩平市农村信用社用于支付到期存款,到1997年8月未,全市农村信用社应支付到期存款本金31亿元,面临破产境地。

TOP

  (二)一意孤行的严重后果。 从1987年到1997年10年间,恩平市委,市政府大搞违法集资活动,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金融秩序严重混乱,社会秩序动荡不安。金融风险发生后,恩平市金融业务几乎陷于瘫痪,工行恩平支行和中行恩平支行的部分业务权限被收回江门分行;建行恩平支行自1995年6月末即停办新业务,机构和人员大幅度减少;农村信用社面临危机;银行、信用社兑付处于歇支、停支状态。 ——企业大面积亏损,经济大幅度滑坡。支付危机不仅损害了广大储户的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周转、税收等各个方面,加速了恩平市经济的滑坡。全市镇以上工业有121家亏损,121家停产半停产,经济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市地方财政十分困难,靠向上级财政预借“两税”返还资金,维持干部职工工资发放。 ——金融机构信誉恶性低落,党政机关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金融机构新办理存款额大幅度下降,加剧了支付困难。 ——毁掉了一批干部。在恩平金融风险中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原恩平市委书记、后任江门市副市长的邝仍被撤销党内外职务;继任恩平市委书记李光辉被撤销党内职务;邝、李均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原建设银行恩平支行行长、后任恩平市副市长的郑荣芳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20年;原恩平市市长方振湛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并被免去市长职务。其他涉案人员大部分也已受到党纪或法律的追究。

TOP

  二、原因分析

 

(一)“政绩”评价的好大喜功导向           

   多年来,某些为政者滋生一种好大喜欢功的飘浮作风,片面看待工作实绩,好像只有上项目,铺摊子,轰轰烈烈,才是真正的经济建设,才是可以统计得出、上下看得见的“政绩”,而把重在抓练内功,改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而暂时降低速度、控制规模,以期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做法视之为缺乏开拓精神,“政绩平庸”。正是在这种“政绩”评价导向下,恩平市委市政府原领导利令智疯违法集资,乱上项目,瞎铺摊子,大轰大翁,盲目追求高速度以显示其政绩突出,结果害人害已,祸国殃民。 (二)本位主义、地方主义严重。              对于违法集资,党中央、国务院曾经三令五申,坚决加以制止。但恩平市委、市政府原负责人为什么不仅不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反而违法集资,一意孤行,顶风而上?说到底,是因为他们无视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只顾自己一时一地的局部暂时利益;无视全国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只顾谋求当地的所谓经济发展。正是这种坑全局、肥局部,害整体、富少数人的丑恶心态,才导致了他们这般铤而走险,不计后果。

TOP

  (三)违背市场经济规律           

  1987年以后,原恩平主要负责人通过制定政策鼓励高息引资,投入大量资金上水泥厂等项目,形成“一镇一厂”的水泥生产布局,1990年,全县18家水泥厂,22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为222万吨,当年的产出仅是设计能力的60%,累计亏损近亿元。这种亏损,已显示出经济布局的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恩平市主要负责人理应端正经济工作指导思想,重新调整经济布局。然而,1990年10月邝仍调任县委书记(1994年恩平撤县建市后任市委书记),1993年李光辉任县长并于1994年接任市委书记后,两人继续坚持前任的错误做法,继续违规引资,大量投入亏损行业,大上项目,铺上建设摊子。1992年以技改为名新上16条水泥生产线,新上3家水泥厂;1994后以后又新上4家水泥厂。至1995年底,全市共有25家水泥厂、55条生产线,年生产能边达506万吨,成为恩平的支柱企业。结果由于水泥厂的主要资金市场的萎缩,这些水泥厂的亏损面竟达100%。而建设水泥厂的主要资金又源于高息贴水贷款,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后因生产亏损无力还贷,高息负债经营更加剧了亏损。这种恶性循环,、在其他行业也大量存在。              对于生产结构的不合理,恩平市主要负责人曾经有所认识,但却屡屡丧失调整时机。1992年至1993年水泥曾一度畅销,企业处于减轻债务的有利时机,恩平市主要负责人却被暂时的经济热冲昏了头脑,没有及时督促企业还贷,反而指导其以继续贷款和盈利新上生产线或新厂,进一步加重了企业负债。甚至于在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 宏观调控方针,指出了盲目投资,竞相攀比速度的错误后,恩平市主要负责人仍没有认真分析全局,尽快从盲目建设中扭转过来,而是继续扩大建设摊子,进一步扩大了亏损面。恩平市主要负责人这种不切实际,盲目片面地发展地方经济,固执地一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做法,给当地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TOP

  三、启示

 

(一)发展地方经济,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        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地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新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主要任务。正因为如此,全国各级党政组织,都责无旁贷地把发展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许多领导干部提出了“为官一任,致富一方”的口号,把人民群众的致富程度作为检验自己工作成效的尺度之一,受到各方的好评。然而,加快地方经济发展,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正确处理好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关系,近期与长远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立足本地实际,扬长避短,超利避害,算投入产出账,遵守国家的法律政策,走健康持续的发展之路,决不能无视国家法律,奉行地方保护义义,损人利已,坑害国家,去搞不正当的“快速致富”;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就会祸国殃民,成为历史的罪人。

TOP

  (二)要坚持才德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管。        

 

      在新的历史时期,选拔和使用什么样的干部,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是坚决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和“四化”方针,还是不讲政治,热衷于使用那些敢于违法乱纪换得短期经济利益,得到局部、暂时发展的“能人”?这是对各级党政组织尤其是各级党政领导政治素质的重要检验。恩平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在这一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由于放松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恩平市过去曾发生过一批党政干部以权谋私建私房、江洲镇原镇长岑焕仍挪用企业贷款2000多万元用于赌博挥霍等案件,教训本来是十分深刻的。但是,邝仍,李光辉等人并没有从中接受教训,在干部使用问题上不讲政治,热衰于使用那些以坑害国家、帮助地方“发展”的“能人”。如建行恩平支行原行长郑荣芳,在1988年至1993年在任期间,就组织高息拆借资金、高息贴水吸存9.8亿元;擅自违法吸收境外存款235万美元、3526万港元;发放贴水贷款16.1亿元,全部本息无法收回;违规出具担保;被法院判决负连带责任偿还2000多万元;违规使用银行资金成立境外公司,致使大量资金外流。这样一个违法违纪人员,却于1993年被提拔为恩平县副县长,分管金融工作。1995建行恩平支行出现支付危机,恩平市纪委转达江门领导关于调整郑荣芳分工的意见后,恩平市主要负责人仍坚持让郑分管金融工作,并于1996年3月安排其担任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这就在客观上鼓励了其他人继续进行违法违纪活动,阻碍了金融秩序的整顿。

TOP

         与此同时,恩平市主要负责人一方面任用严重违法违纪人员,另一方面又放松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恩平市17个镇级党委、政府违法直接干预金融活动、以政代法、政企不分的问题普遍存在。某些党政领导人滥用权力,直接组织高息引资、确定贴水利率,以镇政府名义为贷款单位提供担保,并严重挤占企业资金用于兴建楼堂馆所、市政公益和行政开支,或者用于购买豪华小轿车。有的镇主要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在高息存贷款活动中进行贪污、受贿活动。对于这些严重问题,恩平市主要负责人视而不见,放任自流,放弃监管,最终使一批干部走上了违法违纪的道路。               我们使用的“能人”应是那些能够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四化”的人才,是那此通过诚实劳动,依法经营,在自己的岗位或领域里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那些只会钻空子,打“擦边球”,甚至违法乱纪的“能人”,实际上是一些扰乱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破坏分子,尽管他们能够为地方换得某些眼前的利益,但最终却会给当地带来无究的祸害。对于这样的“能人”,我们不仅不能使用,而且要时时提防,不要让他们干扰了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四化大业。       

TOP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广发银行郑州银基支行180余万元现金遭持枪歹徒抢劫
下一主题:期待大家拥有明天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