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建行资产证券化方案完整轮廓
下一主题:投资总结
返回列表 发帖

五种并购的不同挑战

对于合并和收购,我们其实知之甚少。实际上几个短小精悍的句子就可以概括我们已有的相关知识:并购通常开销巨大;以股权交换形式而进行的非恶意收购,往往有好的效果;行政总裁们常常过于热衷于这种合作;双方的合并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而只有少数公司能把它做好。

鉴于今天企业合并正处于高峰期,上面提及的知识点似乎不够充足。由哈佛商学院资助的历时一年有余的对合并和收购的研究表明,学术研究者、高级顾问、商人或者经营管理者关心的合并或收购通常包含着不同的战略含义。

一般而言,并购主要出于以下五个原因:

1、通过合并解决成熟行业内的资源过剩;
2、从地理概念上吞并竞争对手;
3、增加新产品或开拓新市场;
4、替代R&D投资;
5、开拓新的领域,进入新的市场。

尽管市场上有很多关于合并和收购的文章和书籍,还没有人尝试把合并和收购与企业的战略联系起来。如果你去购买一个公司是由于行业内已经出现资源过剩,那么你必须迅速决定关掉哪些工厂,解雇哪些员工。但是如果收购某个公司是要去发展高新科技,以此进入新的领域,就要全力留住那些最优秀的人才。应对这两种情形要求采取收购策略的公司运用完全不同的战略手段。

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些并购运用的是"资源-过程-价值"模型。资源通常指的是有形和无形资产,过程指把所取得的资源变成产品或服务,价值则巩固了决策者的决策以及决策过程。

解决资源过剩的并购

目前相当大部分的合并和收购都出现在资源过剩、趋于老化以及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中。这些行业主要包括汽车、钢材、化工。从购买者的角度来看,进行购并的基本原理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吃掉或被吃掉。当他们准备执行并购时,他们会从战略方面来考虑。购买者收购其他企业后会关掉缺乏竞争力的工厂,解雇那些缺乏管理能力的管理者以使他们的管理系统更加合理化。最后,并购者将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拥有一个更有效的操作系统以及良好的经营管理者,从而使整个行业的资源或能源过剩得以缓解。许多交易都是本着这个原则进行的,然而能被称作成功的真是不多。

将被并购公司协调化之前,不要着手运营目标公司。要尽量快速而有效地调整公司,促成这个过程!不要去假设你比被收购的公司拥有更良好的资源,更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人们会轻易地摧毁他们花了数年时间才得来的现状。

果断、迅速地调整被购并的公司。如果目标公司的规模与你的公司不相上下,还有完全不同的操作流程,那就做好处理麻烦的准备吧。一些非常重要的员工将会离去,那会使你的调整过程变得更加艰难。不要试图铲除不同的国家背景、宗教、人种或者是性别带来的差距。

TOP

地理扩张的并购

地理上的合并和收购一眼看去和解决资源过剩的并购很相像,然而从行业的生命周期来看,他们是完全不同的:地理意义上的并购总是出现在生命周期的初期阶段。许多行业由于地域因素长期相互隔离,当地的公司为当地服务,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在某个地域或某个国家内占有主导地位。最终,有出色战略的公司开始通过收购其他公司进行地域性的扩张。如果被收购的公司仍在当地有着良好的关系和市场,那他还应该服务当地客户。并购者带来的是低廉的运做成本和更高质量的服务的综合效果。

由于解决资源过剩的并购和地理意义上的并购都是将业务巩固在一起,很难将他们仔细地划分开。然而,在细微之处还是有诸多不同。比如说:地理意义上的购并多是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应,成为行业巨头;解决资源过剩的购并则是以减少浪费为目的的,常常发生在市场萎缩的时候。

被收购的公司总是欢迎令公司更加现代化、有效率的运做流程。当你遇到阻力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去安抚被收购公司的职员,把他们融入到新的操作流程当中去。需要谨记的是,在地理并购的案例中,如何去留下关键雇员和客户比流程合理化本身更重要。

如果被收购的公司已经拥有一个很成熟的企业文化,要重塑文化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时候,胡萝卜比大棒要管用,尤其是对于不容易找到替代者的那些职位来说。

TOP

为开发产品和全球市场的并购

第三种类型通常用于拓展公司的产品线或者国际市场。某些时候,这似乎类似于地理意义上的收购,但是当世界知名大公司进入这些收购后,他们考虑的则是如何占领邻国市场,因为这比地理收购所瞄准的范围大得多。

成功的几率取决于两家公司的相对规模。如果他们的规模相当,在"解决资源过剩的并购"中常出现的问题也会跳出来:将新的操作流程和价值观融合一起颇为艰难。但如果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个大企业,比如通用电器,正在做它的第n次并购,购买的对象是一家小公司的话,成功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你认为最核心的方面也许与目标企业的看法截然不同。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管理制度常常影响这种对核心观念的认识。所以,花些时间弄清楚目标企业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大有帮助。如果你确定正是其出色的产品开发令他遥遥领先,好好利用这一点。请记住,你对所并购的公司越了解,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TOP

替代R&D的并购

倒数第二种并购与拓展产品线和市场有关,其目的主要是将所购买的公司代替R&D。许多高科技公司和生物公司并购技术先进的公司来迅速应对市场,同时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思科公司的总裁兼行政总裁钱伯斯说过,"如果你在六个月时间内还没有获得足够的资源去开发或者生产出配件和所需的产品,那你就必须在市场上购买你需要的技术,否则你将会错过好机会。"从1996年开始,思科公司为了在网络服务器以及通讯方面取得主导地位,已经购买了62家这样的高科技公司。从被购买的公司的观点来说,他们普遍对这种收购持欢迎态度,因为这将给他们带来大笔资金从而在高科技领域扩大自己的公司。而且,其他潜在的购并者(比如微软公司)是很容易在直接的对抗中把这些小公司给挤掉的。

这里要再次强调,你必须非常了解你所购并的公司。网景公司以及一些主要的服务于网络的高科技公司一次又一次地买了很多二流的科技。但这并不能使网景成为一流的科技企业。而对于思科来说正好相反,他们所拥有的是整个行业的优势,以及整个流程所进化的优势,这是成功的关键。

慢慢地消化收购来的最新的R&D可不行。如果公司远景与价值观不和谐的话,新来的人很难贡献自己的力量。企业文化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对头衔不在意、经济实力又雄厚的人来说。另外,还要花同样精力和时间保证新来的员工高昂的斗志,以及将新的产品和高科技融入现有的生产中。

TOP

行业之间的并购

上述四种并购都会改变某个特定行业的格局。最后这个涉及一种完全不同的激烈的改变,它可能把企业带入一个新的行业或者令企业启用新的商业模式。比起其他四种并购,它对管理层的挑战更加严峻。成功将不仅取决于如何去购买,如何合并,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在于如何打破行业之间的界限。

像上一种情况即用并购来代替R&D一样,此种并购很难严格地加以分析。但其困难并非由于这是个新兴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策略或者战略的眼光去合并那些单独的公司。除了购买者的自身实力,还需要一种企业家的眼光,而且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所具备的技巧和运气。

成功的行业并购从来都是一步一步踏实地走来的。首先,并购方必须向目标公司注入同样的会计和控制系统。其次,并购方还必须去合理化那些不必要的程序。最后,目标公司中那些不符合并购方战略目标的东西必将被整合和取代。

在这些调整结束以后,子公司就应该拥有高度的自由。你应该从创造利润的特有动机出发,努力使公司一体化,而不是为了一体化而一体化。

高层经理人在这些案例中都会联合去参与决定,从何时、何处开始着手;战略的并购并不是天生的由下而上的过程,干预行为必须使用有效的外交手段。(成功的独裁者是存在的,但他们通常是受欢迎的独裁者。)

在今天全球化的环境下,竞争超乎寻常地激烈,技术也飞速地变化着,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快速的战略都是必须的。通过并购取得发展与变化吸引了许多管理者。

综上所述,并购通常都具有以上五种鲜明的特点,而每一种都表现出高层管理者所面对的不同挑战。这里提到的建议是非常简单的,并购只是一种方法,但是,如果公司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意图的话,就不应该使用以上五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

原文经许可摘自Joseph L. Bower所著的《HBS Working Knowledge》一书(该书2001年4月2日由哈佛商学院出版)中的《Not all M&As are alike-and that matters》。施鸣译。

TOP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建行资产证券化方案完整轮廓
下一主题:投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