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帖]华尔街再出衍生品新变种 短期内隐患可能性不大

 


2008年9月15日,老牌投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至此拉开了全球金融海啸的序幕。一年后的今天,全球实体经济已现复苏“绿芽”,道琼斯工业指数更屡创新高,直逼万点大关,金融危机带给人们的阵痛似乎已逐渐淡去。  不过就在此时,曾点燃金融风暴导火索的美国银行 业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的焦点。根据第二季度业绩数据 报告,各大银行再一次以高风险资产交易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高盛在去年第四季度该类交易接近停滞的情况下,今年次季收入竟占总收入50%之多,接近两年前经济开始衰退时的水平。更令人惊叹的是,该行业绩在创下历史之最的次季,交易收入超过1亿美元 的交易日竟达到创纪录的46天。
  短短一年,华尔街似乎已忘记尚未愈合的伤口。在美国政府苍白无力的金融监管下,伴随着各类高风险金融衍生品交易规模的快速膨胀,昔日追逐风险的投行身影已卷土重来。忘本是人的本性,金融危机的隐患是否再度被埋下?
  【现象调查】
  金融衍生品寿险成新宠
  华尔街再出衍生品新变种
  2006年春季开始,“次贷危机”悄然浮出水面。它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利率两年加息17次及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导致个人因背负巨大的还款压力产生违约,在次级抵押贷款 机构破产和投资基金被迫关闭情况下,最终波及美国股市和全球金融市场。
  而在这场危机当中,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品扮演了“毁灭者”的重要角色。但创伤还未平复,新的金融衍生品又已卷土重来。这一次,金融界又将目标锁定为一种名为寿险贴现保单的产品,并计划开足马力,将其开发为全新的赚钱机器。
  我们来举个例子。假如有一名叫比尔的72岁美国男子,手中持有一份价值200万美元的人寿保险单,每年的保费是5万美元,而根据他的健康情况及保险精算,他的预期寿命为77岁,不过他现在决定不需要等待自然寿终将巨额保费留给子女,而是希望将保单出售。这时他可以有两个选择,其一,将这种称之为“寿险贴现保单”出售予保险公司,通过现金退保金计算,他将成功套现5.8万美元;其二,将保单出售予华尔街银行,财大气粗的银行通常开出的价码是保险公司的4倍左右,这样他很可能套现20万美元,远远高于保险公司的回购价。一旦银行购入大量“寿险贴现保单”后,它们立即将这些保单证券化,再将它们全部打包成债券 出售给投资者或者大型养老基金。这样一来,实际上也就将保单的保费成本转嫁给了投资者。
  假如比尔于75岁逝世,即早于保险公司预期,投资者将获利很多;而一旦他晚于预期年龄如80岁逝世,投资者将因此回报甚微甚至亏损。不管是哪种结果,华尔街银行都可能通过其复杂的债券化、出售及提供交易过程而获利。
  华尔街银行开始从住房市场转攻寿险市场并非没有依据。数据显示,美国寿险市场生意额庞大,高达26万亿美元。有分析人士估计,一旦有部分持保单的人向银行出售,该市场营业额将达到5000亿美元,这将帮助部分华尔街银行抵消其在住房抵押证券市场的亏损。有报道甚至称,高盛已开发出了一种可买卖的寿险贴现保单指数,以允许投资者对被保人寿命长短进行赌注。
  不过华尔街银行的精打细算并非万无一失,首先被保人可能因个人情况放弃保单,而保险公司最终不会就保单进行支付,投资者亦无利可图;其次如果奥巴马政府的医疗改革计划顺利实施及新的医疗技术问世,无疑将从整体上延长被保人寿命,这也不利于投资者押注,因为投资者获利是建立在低于预期的寿命上。
  事实上华尔街银行不仅希望将“寿险贴现保单”证券化获利,还通过另外一些巧妙的手段来赚钱。比如某些银行将手中亏损的房地产抵押投资证券产品重新打包成高评级投资品种。摩根士丹利曾表示,今年以来至少有300亿美元的住房抵押投资相关产品被重新包装证券化。
危机后业务模式依然如故
  在经历金融海啸洗礼一年后,华尔街较过去是否有所变化呢?
  首先我们从第二季度业绩上来看,华尔街银行净利润普遍较过去有所反弹,美国银行、花旗 、高盛、摩根大通和富国银行在第二季度合计交出净利130亿美元的亮丽成绩,是2008年同期净利的近2倍,而这之中主要来源于各大银行的自营交易部分。其中高盛和摩根大通最为突出,前者第二季度实现交易收入日均5000万美元,业绩更创下公司历史之最。
  不过随着业绩走强,随之而来的是各大银行风险偏好的反弹以及规模的膨胀。美联储曾通过问题资产救助计划来援助美银行业,而当这些银行收到援助救资后,今年以来又重新对债券、大宗商品以及各类金融衍生品恢复了昔日的交易热情。美国的金融业分析人士以及政府官员担心,过去令整个金融体系陷入混乱的华尔街赚钱方式又回来了。
  在政府金融监管方面,自金融海啸发生以来,美国总统奥巴马虽遭遇银行、国会及监管机构等多方阻力,不过仍一直努力推进其金融监管改革,以避免经济危机再度发生。不过具体到金融衍生品监管以及消费 者保护等方面,却至今未有明确监管细则出台。此外,美国政府对银行业采取的态度是,尽一切可能去保护金融系统的稳定,这也就变相鼓励华尔街可冒更大的风险。
  从华尔街银行业务模式而言,较金融海啸前并未有太大变化。高盛、摩根大通仍然以一度饱受诟病的交易业务作为重点,而美国银行、富国银行及摩根大通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占该类贷款总量一半以上。其中前两家银行目前占由房利美和房地美担保的住房贷款市场份额41%以上。今年前半年,银行在这块“高危”市场中赚取2840亿美元,非但未因金融海啸而萎缩,反较去年同期的1240亿美元翻了逾一番。
  资料显示,华尔街银行业务仍承受着高风险。在第二季度中,美国5家最大的银行单日平均潜在损失竟高达10亿美元,较2年前经济衰退开始之际大幅飙升76%。此外,最大的银行之间互相仍有交易头寸押注,一旦其中一家因债务问题崩溃,另外一家也将遭遇牵连影响,最终体系中的所有银行都将受波及。
  有业内分析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市场担心并不是短期内风险资产交易将导致另一场金融危机,而是银行信心的膨胀以及对金融海啸阵痛的健忘。
    

【专家分析】
  难以断言影响是好还是坏
  高风险交易源于金融创新?
  华尔街银行风险资产交易为何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死灰复燃?它对美国金融业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否会埋下隐患?《每日经济新闻》昨日就此采访了多位业内权威人士。
  法国巴黎证券亚洲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向记者表示,和过去相比,华尔街业务模式并无太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银行业一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头,这也成为美国监管当局两难所在:如果出台金融监管制度,肯定会抑制其发展;而如果在这上面没有措施的话,又是对银行业高风险游戏的一种放任。在对银行高风险业务管制的具体措施迟迟不能出台的情况下,政府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广发期货 研究员冯亮则认为,导致华尔街银行“重操旧业”主要有两点原因:内因是这些银行均以追求利润和高杠杆为目标;外因是作为监管当局的美联储本身定位就比较矛盾,因为美联储是一家私人银行 ,它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如果它出手限制美国银行业,就等于限制了自己。正是美联储的这种态度鼓励了华尔街对风险的重新追逐。此外,金融创新一直是美国的核心竞争力,而唯有保持这种核心竞争力才能吸引到资本和人才的流入,这也正是华尔街一直对创造高风险衍生品乐此不疲的原因之一。
  南华期货研究所北京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总监张一伟认为,华尔街银行风险偏好反弹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的货币供应充分导致流动性充裕,美国金融行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已较过去有所上升,同时投资者也更愿意冒风险。
  辉立投资咨询研究部董事陈星宇则提出,目前市场上已有迹象表明高风险资产已卷土重来。最近从港股 市场上就可发现,权证 等衍生品成交量一直维持在高位,表明欧美投资机构、对冲基金等或通过此类高风险衍生品参与其中。
    短期内隐患可能不大
  充斥着风险资产交易的华尔街银行已回到盈利模式老路,这一现象对美国金融体系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此,陈兴动表示了较中立的态度,称银行风险资产交易反弹是双方面的,很难断言影响是好还是坏。虽然华尔街银行盈利模式未发生本质变化,但整体已不像过去那么疯狂。衍生品交易的发展是有其理由的,比如最近新的衍生品“寿险贴现保单”之所以会被华尔街看重,是因为有市场需求。
  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经济学研究员清议则肯定地认为这绝对是坏事。“高风险资产的交易实质上是美元的商业 模式问题。美国过去的模式是靠向全球输出货币,也就是输出并非真金白银的纸币来发展。不过在金融海啸后,当今全球经济已不再那么依赖美国,昔日的发展模式已到尽头。另外,流动性充裕本身虽是好事,不过一旦发展过度,未来金融体系的问题也将越来越大。”
  张一伟认为,风险资产交易反弹的负面因素不一定大于正面因素。因为一旦银行通过风险资产交易获利的话,对企业股东是有好处的,如果说由此将带动新一轮泡沫未免过早。
  另据了解,奥巴马政府已提议将大部分金融体系置于一个监管体系中,并将强制实施更加严格的资本金要求。这一年来,美国金融监管对华尔街银行影响到底如何?未来又有何趋势呢?
  张一伟表示,政府此前虽然出台了禁止“闪电交易”和“裸卖空”等条例,不过这仅是机制上的变化,对银行业务模式并无大的影响。另外,G20会议将同意要求系统性银行提高资本金,对华尔街银行影响也不大,因为通过美联储援助,银行资本金已比较充足。

渣打银行 亚洲区经济师黄国璋称,由于目前宏观经济并未完全走稳,失业率又居高不下,政府当务之急是扭转经济颓势,其次才是作为中长线考虑的金融监管改革。
    寿险贴现保单影响相对较小  风险资产交易的回归是否预示着新的危机隐患已被埋下?寿险贴现保单会否成为新危机的导火索?
  陈兴动乐观地表示,短期内这不大可能为金融体系埋下隐患。2000年后格林斯潘曾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更是17次加息,将资产泡沫一步步吹大,最后爆裂,但现在美国并不具备这种条件。即便未来发生金融危机,因为市场已有所警戒,其规模也不会太大。
  张一伟表示,短期的1至1年半内还不大可能产生隐患。不过有一种情况值得警惕,就是当实体经济反弹到极限时,金融市场可能产生一定动荡,但不足以产生危机。从中长期来看,通胀的种子已经埋下,金融危机的隐患也将随着经济周期而暴露。另外,寿险贴现保单不大可能成为新的风险增长点,因为同过去“住房泡沫”中的房屋实体可创造不一样,寿险的对象是不能被创造的,因其限定年龄上的基数变化不大,将限制该类衍生品的影响力。
  陈星宇也表示乐观,称短期内不大可能构成隐患的理由有3点:首先美国金融监管的力度将越来越大;其次不管是投资者还是金融机构多少吸取了上次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此外因寿险贴现保单杠杆程度不及其他衍生品高,所以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
  黄国璋认为,金融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不过与过去金融危机由房地产泡沫爆裂带动不同的是,目前实体经济已无泡沫存在。华尔街银行的风险资产交易完全属于正常情况,至少在这个阶段大可不必担心。不过从中长线讲,或许会对金融体系构成隐患。美国政府目前非常需要做的是,将银行的不良资产以较低评级全部进行资产证券化,最终放到一个新的第二市场中去交易。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