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风投从闷声投钱转向高调公关 开始在华抢夺项目

Blue Run Ventures风投基金的合伙人陈维广最近很忙,除了不停地谈项目,其日常工作中又多了一项新内容——接受媒体访问。
Blue Run Ventures基金创办于1998年,投资领域为IT、移动通信和消费技术,初始投资额在200万~800万美元。跟《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见面的2月上旬某天,陈维广还约见了好几家媒体。“我们希望大众了解我们的风格和投资的公司,从而争取到好的项目。”陈维广说。
而在以前,因为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风投给外界的印象相对模糊。我们可能知道苹果电脑、思科、甲骨文、雅虎、Google、Paypal等公司,但又有多少人知道给他们投资的Sequoia Capital、Blue Run Ventures等风投基金呢?
陈维广称,他们已找到一家公关顾问公司代为负责在中国的公关工作,该公关公司的负责人则告诉记者:“接到这个客户,我们很意外,这是我们的第一家风投客户。”
橡果国际与诺亚舟之鉴
资深投资者关系和公共关系人士陈玉劼告诉记者,以前风投较为低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投资人太受追捧,他们不用急于自己做推广。同时,为了防备竞争者的干扰,低调也有助于保密投资细节。
陈玉劼目前在一家提供投资者关系和公共关系支持服务的机构任中国区总监,主要负责中国企业有关上市的信息披露和公关﹑媒体传播服务。
“风投低调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内一些政策和法规的不确定性,令很多投资基金在接触媒体时不得不小心谨慎。”陈玉劼说。
比如,2005年,国家外汇局发出11号及29号文,事实上封堵了内地企业“红筹上市”的通路。当年末,外汇局又颁文废除了11号和29号文。但到了2006年,并购新规的出台,又对“红筹上市”做了一些限制,增加了难度。
在此情况下,陈维广说:“作为投资模式基本上是‘红筹上市’的我们,只能冷静观察政策和法律的走向,低调面对媒体。”
但是,2006年发生的两件事情,使陈维广们开始反思是否应该继续低调。
第一件是橡果国际在图谋上市之前受到的“负面宣传”。在多家媒体上,橡果国际受到了包括“产品虚假宣传”、“公司暴利”等在内的种种质疑,其舆论形象从好到坏的变化之快,不啻于“冰火两重天”。
第二件,是2006年1月诺亚舟伦敦AIM上市计划的意外失利。主要原因是全球路演情况不如意,没有引起投资者的兴趣。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与诺亚舟对待媒体从来都是“不接受任何采访”有很大关系。
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伙人向记者分析,像橡果国际和诺亚舟这样的公司,如果能在计划上市前主动向媒体推介自己,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无疑将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树立形象,引起市场关注,并最终加速上市进程。
风投高调向中国
Blue Run Ventures基金当前在中国投资的项目叫PPLive,陈维广认为,聘请公关公司来帮助宣传,有利于其投资计划的顺利推进。
基于此,每次接受媒体访问时,陈维广都反复强调自己的投资理念。而在所投资项目上,陈维广所在公司也会帮着做宣传,“我们不仅给它投钱,还会帮它做包括公关在内的工作,这对于抓住更多的投资机会有很大好处。”陈维广说。
事实上,从闷声投资到高调公关,陈维广们的积极性,跟风投在中国市场上日益激烈的竞争不无关系。飞利凯睿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区总裁宋励强告诉记者,与上世纪90年代的投资项目过剩不同,现在的情况是风投资金过剩。在美国,很容易就能募集到几亿美元的风投资金,于是很多基金开始在中国“抢项目”。
据介绍,一般来说,一只风投基金的存续期是10年左右,其一半左右的资金要求在前两三年内投出去,剩下的用做第二或第三轮投资。如果资金在前两三年内投不出去,普通合伙人的投资能力就会受到质疑,其收入和在圈内的口碑也就会受到影响。在此情况下,“投资方不得不宣传自己,以获得项目方的认可。” 宋励强说。
“我们一定要把自己推介出去,形成我们的品牌,这对我们很重要。”陈维广表示。
陈玉劼对风投主动从事公关的做法表示赞同。他认为,这不仅有助于风投公司扩大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也有助于所投资企业同媒体、投资者的沟通,有助于企业赢得更多投资者与合作伙伴的认同。
“我们现在的想法就是:通过媒体,与我们投资的企业一起做公关,既把我们自己推介出去,也把我们投资的企业推介出去,从而跟众多创业者一起分享中国机会,创造财富奇迹。”陈维广说。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