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英特尔投资的平衡术

跟独立的合伙制创投机构不同的是,赚钱并不是英特尔投资的惟一目的。
英特尔投资(Intel Capital)的战略属性,使得其遥遥领先于绝大多数身为纯粹财务投资者的独立创投进入中国市场。
从1998年投资搜狐开始算起,英特尔投资在中国市场上已经耕耘了10年。即便在所谓的网络低潮时期,英特尔投资的步伐也没有停止过。十年来,英特尔投资在中国相继投资了电讯盈科(PCCW)、亚信、双威通讯、德信无线、UT斯达康、珠海炬力等60多家公司。
英特尔自身和创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则可以追溯到40年前,当时的Santa Clara Valley 由于Silicon Valley还没有诞生而默默无闻。
内部需要
1968年,离开仙童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的Robert Noyce和Gordon Moore开创了自己的新事业—NM电子(英特尔的前身)。Robert Noyce和Gordon Moore的行动得到了著名创业投资家Arthur Rock一万美元投资的支持,并且Arthur Rock当年还帮助募集了250万美元。Arthur Rock本人则被任命为英特尔的主席。
20年后,已经在半导体领域确立了领导地位的英特尔发现,自己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产业链上那些小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技术、资金等资源条件的制约,很多小企业的状态往往不能满足英特尔快速稳健发展的需要,英特尔意识到,“必须出手相助”。
1991年,英特尔投资(Intel Capital)应运而生。在最初的几年时间里,英特尔投资部只是对那些和英特尔自身业务有着直接密切关系的少数企业进行了有限的投资。
但是到了1995年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英特尔投资涉足的领域有了极大的延伸。各类软件、硬件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服务提供商甚至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新兴服务提供商都已经开始进入英特尔投资部的视野。
英特尔投资部的活跃程度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扩张而开始显著上升。“作为底层技术和产品服务提供商,英特尔的成就有赖于整个互联网生态系统的繁荣和发展。”英特尔投资亚太区总监张仲表示,“虽然英特尔是一家非常伟大的公司,但是仅凭一家之力显然不足以构成互联网的繁荣景象。”张仲于1983年在中国香港加入英特尔公司,先后在上海和香港等地出任过英特尔的多个管理职务。2000年2月,张仲加入英特尔投资部,负责管理英特尔在亚太地区的投资业务。
在英特尔投资部,像张仲这样的“内部人”占了绝大比例。
英特尔选择任用张仲这样的“内部人”直接负责投资业务而不是采取投资其他基金的间接模式原因在于,英特尔期望能够跟互联网上的众多优秀企业分子建立直接的联系。
海外扩张
2006年,英特尔投资在总计163个交易(其中包括91个新项目)中的投资总额达10.7亿美元。继2005年之后,2006年英特尔投资部海外投资的比重再次占到了60%。
这一比重远远高于美国独立的合伙制创投机构海外投资的平均水平。目前英特尔投资在2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办事处,网络遍布全球主要城市。英特尔投资中国办事处分布在香港、上海和北京等3个城市。
事实上,尽管问世的时间比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KPCB等国际顶级VC晚了将近20年,但是包括英特尔投资在内的企业创业投资(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简称:CVC)在创业资本全球化过程当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急先锋作用。原因很简单,CVC们需要配合其母公司的全球扩张行动。
例如伴随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张,英特尔投资早在1997年就进入了欧洲市场。1年后的1998年,英特尔投资扩展到亚太地区;同年,英特尔投资在中国完成了第一笔战略投资项目—搜狐。
“当年国内有关机构做了一个调查,为什么中国用户不使用互联网?”得到的结果是,缺乏中文内容,“因为那时候互联网上大部分内容都是英文的”。英特尔等投资搜狐后,促使当时很多门户网站也都行动了起来。没过几年,缺乏中文内容已经不再是困扰互联网用户的主要问题。
搜狐之后,英特尔投资在中国第一波互联网高潮期间又陆续投资了亚信、盈科动力等十多家公司。2000年,时任英特尔投资总裁的Leslie Vadasz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互联网是全球性的,中国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最快的两三个市场之一。”即便在随后到来的所谓互联网寒冬季节,英特尔投资抓住中国市场机会的冲动也没有消退过。
2005年6月13日,总额为2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技术基金”成立,英特尔投资由此成为最早专门设立中国基金的国际创投机构之一。到目前为止,英特尔投资已经向亚太地区的160多家公司提供过资本支持,其中近20家公司从“中国技术基金”中获得过投资。
生态系统
尽管英特尔投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大量扩张行动,但是跟绝大多数CVC一样,英特尔投资的行动都是围绕母公司的战略展开的。英特尔投资的重点对象是,全球范围内那些有助于开发行业标准解决方案、推动全球互联网成长、促进新型使用模式以及提升计算和通信平台技术水平的现有及新兴技术公司。
按照具体目的的不同,英特尔投资将其投资对象划分成4个领域:生态系统、市场开发、弥合技术鸿沟、尖端技术。由于英特尔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战略重点,自喻为“创新激情和商业头脑”结合体的英特尔投资关注的领域也随之改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英特尔投资的策略是扶植那些能够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填补英特尔产品线空白的公司,“投资的数量也很有限”。但是随着计算和通讯领域的拓展和融合,英特尔投资的策略很快发生了变化。过去10年中,随着英特尔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英特尔投资跟着进入新兴技术和市场领域,“生态系统”范畴的企业逐渐成为英特尔投资的重点。
“我们还有一种类似‘眼睛和耳朵’的投资。”英特尔投资软件及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监莉莎.兰伯特表示,虽然这些技术公司与英特尔当前业务的关系不大,但是未来3年至5年内可能会派上用场。“这实际上就是向下一代技术投资的基金。在投资这一类型企业的时候,我们并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战略目标,也没有说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完成多少金额的投资。”
50% Vs 50%
通常情况下每年五六月份的时候,英特尔投资都会开始跟英特尔其他业务部门沟通以确定来年英特尔投资关注的重点。莉莎.兰伯特还以自己所在的软件和解决方案事业部(SSG)为例说明,英特尔是如何确定内部研发等业务和外部投资之间的界限的。
“SSG每年都会确立自身优先发展的领域,因此我们在做投资计划的时候,会比照SSG的战略来确定一个合适的投资范围。”莉莎.兰伯特接着说,“2007年,SSG优先的领域是虚拟化技术、图像业务、开放源代码技术;相应的,英特尔投资在软件和解决方案领域的活动也将围绕上述几个方面展开。”
“有时候我们的投资协议会清楚地列出英特尔和被投资公司相互为对方实现战略价值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张仲接着表示,“但并非总是如此”。例如英特尔投资东软的时候,就是由其他部门同时跟东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
在英特尔投资内部的评价体系当中,战略性指标和财务性指标的重要性是50%:50%。“英特尔投资的目标是既支持英特尔长远发展战略,又能从投资中获得丰厚的商业回报。”并且,英特尔投资坚信这样的战略性指标和财务性指标是可以同时实现的。“如果一家公司能够成功实现推动计算和通信平台发展的战略目标,那么它也很可能取得可观的商业回报。相反,如果一家公司不能扩展其技术和市场,那么它也无法帮助英特尔实现整体战略目标。”
但是事实并非总是如此。
正是由于战略性指标的存在,就有可能出现财务性指标被扭曲的情况。典型的比如2000年及之前的互联网高潮期间,企业创业投资者们被其他投资者经常提到的一个诟病就是,在战略价值的诱惑下,创业企业的估值往往被抬升到了不合理的高位水平。在某些人看来,这种现象是导致随后的互联网泡沫的一个重要原因。
即便在网络泡沫破灭后,企业创业投资者们也没能完全摆脱“出手大方”的嫌疑。最近刚刚完成第二轮融资的51.com就是一个例证。第二轮融资时,51.com拿到的第一个Termsheet(框架协议)是曾经投资了Myspace(51.com给自己列出的标杆)的红点投资给出的,但是51.com最终选择了英特尔投资做领投。
51.co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庞升东在解释自己为何做出这种选择时曾表示,“作为后来者的英特尔投资出价确实要比先前红点投资给出的价格高。”
战略孤儿
“我不能完全否认,你所说的这种情况确实出现过。但是有时候也会因为我们拥有的战略性资源而使得我们能够以低于其他人的价格拿到一些好项目。”张仲以及英特尔大大小小的投资经理们所津津乐道的战略资源包括:7000多名技术研发人员以及每年投入近50亿美元专项研发资金构筑起来的专业技术知识及渠道;基于25个地区投资办事处、“英特尔投资技术日”和“英特尔投资全球CEO峰会”等的活跃的全球网络;全球前5大领先品牌之一的英特尔品牌等。
英特尔投资自信的语句散落在其各式各样的资料当中,“这些优势不仅巩固了英特尔与创业者的关系,还为他们打开了通向新的市场、客户、联盟、投资合伙人及技术的大门”。为了让英特尔这片森林长得更加茂盛,英特尔投资最近还在其投资经理个人努力的基础上系统性地推出了全新的IP接入计划(IP Access Program)。IP接入计划旨在为英特尔投资事业部投资组合公司提供一个经济的方法,以轻松获取特定的英特尔专利许可。
英特尔投资并不需要为英特尔及其业务单元提供的战略资源直接支付现金,但是期望其投资组合公司能够给英特尔带来所谓的战略价值。事实上,跟独立的合伙制创投机构不同的是,战略价值才是英特尔投资等企业创业投资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但是投资组合公司或者英特尔自身的业务方向调整都有可能使得英特尔没法实现事先预定的战略目标。英特尔投资把出现这种状况的投资组合公司称为战略孤儿(Strategic Orphan)。这种情况在英特尔投资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而且还不少。
例如,英特尔在英国曾经投资过一家名为CSR的蓝牙技术公司,但是后来由于英特尔自身的兴趣由蓝牙转移到了Wi-Fi,CSR因此变成了英特尔的“孤儿”。英特尔在中国香港投资的盈科动力(PCCW)则是由于其预计的通过卫星向中国内地传输内容的计划没有变成现实,而不得不转型为一家面向中国香港本地市场的电信运营商,于是英特尔在PCCW身上预期的战略价值最终也没能实现。
“尽管企业业务方向偏离了最初预计的轨道,但他们依然是我们的投资组合公司。” 张仲和莉莎.兰伯特都一再强调,英特尔投资会继续通过CEO论坛、高峰会、技术日等方式为这些“孤儿”们提供帮助。英特尔投资没有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很多优秀的公司都是在根据客观环境改变了其最初向投资人陈述的商业方向后才变得伟大起来的。
“在不能继续为英特尔提供战略价值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提供不错的财务回报对英特尔来说也不是件坏事。”以CSR为例,目前其在蓝牙市场上的占有率超过了50%,并且是一家成功的上市公司。
自循环?
张仲并没有进一步提供有关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包括‘孤儿’在内的投资组合给英特尔带来的整体财务回报还是不错的”。张仲给出的惟一证据是,“如果英特尔投资做得不好的话,英特尔也不会继续出钱支持英特尔投资的扩张行动。”
跟独立的合伙制创投需要向多个LP(有限合伙人)融资不同的是,作为英特尔内设的投资部门,英特尔投资惟一的资金提供方就是英特尔自己。“英特尔庞大的现金储备为英特尔投资提供了无限想象的可能。”
“创业投资基金通常需要花1/5到1/4的时间进行融资,这在英特尔是不需要的,因为我们用的是内部的基金。”英特尔投资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证明自己对于英特尔的战略价值。不过英特尔并不倾向于以收购的方式将投资组合中那些对英特尔来说具有战略价值的公司收至帐下。
截至2006年12月31日,英特尔投资已经累计向40多个国家的1000多家公司投入了60多亿美元。期间,英特尔投资组合中约155家公司在全球多个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大约180家投资组合公司被其他公司收购。
过去10年中,英特尔投资已经为英特尔公司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现金收益。
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技术创业投资机构,到目前为止,“英特尔投资的1000多家公司中被英特尔收购的公司还不到5家”。莉莎.兰伯特接着说,“英特尔收购的公司都是那些战略目标跟我们特别匹配的公司,或者他们拥有能够弥补鸿沟的技术,比如说印度的Network Solution。”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