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你们说这房价到底是跌不跌呀...
下一主题:欧盟单边“碳管制”激怒全球航空业
返回列表 发帖

国民经济开局良好 全年经济尚存变数


 2011年头两个月,国民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稳定增长态势,实现良好开局,但从年内发展趋势看,也面临一些可以预期和难以预期的挑战,主要是三大需求后劲不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仍在高位,石油、粮食、贵重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显著上升,增加了全年经济运行特别是价格走势的变数。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新变化,加强对中国经济运行和通货膨胀形势的监测,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灵活使用货币政策,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重要位置,防止中国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一、201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中国经济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经初步核算,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不仅快于1979年?2009年年均9.9%的增速,也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国家的平均增速。折合成美元,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58791亿美元,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继2009年后,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再次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了贡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四分之一,继续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这个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强劲的国内需求拉动。
  专题1: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新变化
  最近公布的中日两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表明,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以预见,从现在开始到本世纪中期,中国经济开始进入追赶美国、重新成为世界第一的新的发展阶段。
  但要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看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已经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带有根本的不可逆性。可以肯定的是,要想延续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头,必须对这些变化具有清醒的认识。
  从有利因素看,首先,全球化的发展给中国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尽管全球化给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多更复杂的不确定因素,但全球化已呈不可阻挡之势。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只有携手合作才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只有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才能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只有勇于并敢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才能争取到本国或本地区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从这个角度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和平、发展和合作将是世界经济的主旋律,因此,中国经济面临极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虽然有所发展,但发展得很不充分,中国经济发展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当前,中国仍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巨大,城镇化率只有46.6%,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70%以上的水平,也低于世界50.3%的平均水平,市场化程度仍比较低,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50%,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只要体制因素得到根本解决,在中国经济现有发展条件下,相对较低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水平将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同时带来消费率的快速提升,这都会给中国发展提供巨大市场和增长动力。
  第三,中国的发展阶段具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积累了雄厚的实力,产业基础好、配套能力强、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特别是生产要素组合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既具备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特点,又具备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劳动力既有低成本性,又具有相当程度的高素质性,而且这样的特点还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维持,内涵也会更加丰富。这些都会使中国经济仍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从不利因素看,首先,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态势不会改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从目前情况看,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明显,意味着世界经济发展更大的变数,而各个不同的经济体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不协调将会加剧世界经济的波动性。特别是,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世界经济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经济的各个不同方面产生影响。从具体情况看,由于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能源和资源有更大的需求,石油对世界市场的依存度将会越来越大,世界大宗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及其价格水平的变动将会对中国经济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
  其次,世界经济的大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带来挑战。一方面,金融危机以来,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不少国家提出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如美国提出要当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同时在国内也拿出大量资金进行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发达国家在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短期内难以改变,一旦他们搞“再工业化”,其竞争优势将会非常明显,而这势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加快了结构调整的步伐。由于危机的过程同时意味着结构调整的过程,事实上,美国等发达国家为进行结构调整早就进行了技术准备,危机的爆发使其加快了技术的研发进程和技术产业化的步伐。而对中国来说,尽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进程早就成为共识,但由于体制因素和观念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这就决定了在中外结构调整竞赛中中国处在被动不利的地位。
  第三,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不平衡,是指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的行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发展差距比较大。差距大不利于建立起可以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以消费需求为主导的需求增长机制。不协调,是指经济和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不协调既不利于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从而不利于扩大就业,也不利于刺激消费。不可持续,主要是指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一方面,能源资源消费量巨大,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而且能源消费量每年都在增加,从二氧化碳排放量看,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中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如人均原油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仅相当于加拿大的2%,美国的15%,巴西的21%。目前,中国石油(601857)(601857,股吧)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铜、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在60%?70%之间。中国大宗商品对世界的依赖增加了经济运行的风险。另一方面,高强度的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容量有限的矛盾日渐突出。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污染物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海洋污染、陆地污染情况严重。同时,从发展阶段看,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4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在这一阶段,存在所谓“中等收入陷阱”,也就是容易出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不协调的问题。而且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看,能够成功跃过这一“陷阱”的国家还不多。这也是中国必须面对并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对于以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当然要重视机遇、珍惜机遇、抓住机遇,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但更要看到困难、风险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二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破除妨碍进一步发展的体制障碍;三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效应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四要切实加大社会建设力度,使社会建设不再拖经济建设后退,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持久动力。
二、2011年头两个月中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2011年头两个月,国民经济延续了2010年下半年以来的稳定增长趋势,主要经济指标普遍实现较快增长,中国经济取得良好开局。
  1.工业生产稳定增长。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增速比去年12月加快0.6个百分点,但比高增长的去年同期回落6.6个百分点。其中,2月份增长14.9%。重工业加快幅度快于轻工业,1?2月份,重工业增长14.4%,加快0.7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长13.3%,加快0.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烟草、电力、化工、钢铁等行业是拉动工业增速加快的主要行业。
  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明显加快。1?2月累计,六大高耗能行业同比增长11.7%,增速比去年12月加快1.9个百分点,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大省增速有快有慢,其中,江苏1?2月同比增长14.4%,比去年12月放慢0.1个百分点;山东1?2月增长13.0%,加快1.2个百分点;广东1?2月增长13.3%,放慢5.9个百分点;河南1?2月增长16.1%,放慢1个百分点;辽宁1?2月增长16.2%,放慢2.7个百分点;浙江1?2月增长12.5%,放慢1.6个百分点;上海1?2月增长13.9%,加快4.7个百分点。
  出口产品增速有所加快,1?2月,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0.2%,比去年12月加快1.9个百分点。其中,广东同比增长18.8%,加快0.6个百分点;江苏增长26.3%,加快6个百分点;浙江增长15.1%,回落5.1个百分点;上海增长3.6%,回落11.1个百分点;山东增长20.4%,加快4.5个百分点;福建增长27.9%,加快13.4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含农户)(新口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原来的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扩大到500万元,统计范围从原来的城镇扩大到城镇和农村企事业组织,新的统计结果与原来基本可比)17444亿元,同比增长24.9%,比去年全年同口径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
  地方项目投资增速高于中央项目。1?2月份,中央项目投资1385亿元,同比增长6.3%;地方项目16060亿元,增长26.9%,增速远高于中央项目。
  民间投资高速增长。1?2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6435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比全部投资低9.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9490亿元,增长33.7%,比全部投资高8.8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投资4104亿元,增长34.2%。
  工业投资增速加快。1?2月份,工业投资7042亿元,增长24.6%,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3.6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投资快于东部地区。1?2月份,东部地区投资9778亿元,占全国投资的56.1%,同比增长21.8%;中部地区3599亿元,占20.6%,增长31.3%;西部地区3591亿元,占20.6%,增长27.1%。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均明显快于东部地区。
  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快速增长。1?2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4250亿元,同比增长35.2%,比去年全年加快2.0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增速高10.3个百分点。扣除土地购置费后,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8.3%,比去年全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8143万平方米,增长13.8%,是去年7月以来的最高增速。

 3.市场销售平稳增长。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18亿元,同比增长15.8%,比去年12月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1月份增长19.6%,2月份增长11.6%。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173亿元,增长15.9%,回落3.6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3845亿元,增长15.4%,回落1.6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额增长15.5%,商品零售额增长15.9%。
4.进、出口较快增长。1?2月份,进出口总额4958亿美元,同比增长28.3%,增速比去年12月加快6.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475亿美元,增长21.3%,加快3.4个百分点;进口2484亿美元,增长36.0%,加快10.4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快于出口14.7个百分点,其中,2月份出口增速仅为2.4%。进出口相抵,1?2月逆差9亿美元, 其中,2月份逆差73亿美元。
  出口增速回落主要是由于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出口额增速明显减缓。1?2月,塑料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4.4%,比去年同期回落16.4个百分点;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增长20.8%,回落18.7个百分点;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增长9.5%,回落14.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额增长20.9%,回落11.3个百分点。
5.市场价格涨幅较高。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涨幅比去年12月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1月、2月份均上涨4.9%。从环比情况看,1月份上涨1.0%,2月份上涨1.2%。从影响因素看,新涨价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个百分点,占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的34.7%;翘尾因素为3.2个百分点,占65.3%。
  八大类别七涨一降,2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1.0%,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3.3个百分点,占全部上涨4.9%的67.3%。居住上涨6.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0%,烟酒及用品上涨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4%,衣着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上涨0.3%,交通和通信下降0.3%。在食品价格中,鲜果上涨31.1%,蛋上涨18.4%,粮食上涨14.8%,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3.3%,水产品上涨9.1%,鲜菜上涨6.0%。
  专栏2:准确理解结构性因素对分析通胀形势的作用
  进入2011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形势再生变数,一来北方夏粮主产区普遍遭遇大旱,给粮食生产形势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粮食价格不断上涨。二来由于埃及民主示威引发政权更迭的示范效应,阿拉伯各国持续动荡不稳,特别是主要产油国利比亚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世界石油价格直线上涨。2011年的通货膨胀形势复杂性趋于增强,前景不容乐观。
  但在解读当前居民消费价格形势的过程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鉴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大部分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因此食品价格涨幅居高不下依然是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导力量,其余商品价格虽然也有上涨的,但影响程度较小,因此,当前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仍然体现为结构性上涨的特征。基于这样一种判断,这种观点认为,随着粮食价格涨幅逐步得到控制,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也会逐步走向平稳。
  那么,究竟如何理解结构性上涨与整体通货膨胀形势的关系呢?应该认识到,价格的结构性变动并不能掩盖价格总水平上升或下降的基本趋势。如果强调居民消费价格的结构性变化只是为了说明整体价格水平变化的原因,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想以此判断中国的通货膨胀形势,则完全是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错误。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局面下,任何一种对形势的误判都会造成对决策的误导,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结构性变动对总体价格水平变化的影响。
  首先,不能用分项的价格变动趋势掩盖总体价格的变动。换句话说,局部的价格变动与总体的价格变动可能并不一致。居民消费价格是各种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一篮子”部分价格变动之后,综合而成的价格总指数,反映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变化。目前,中国统计部门观察的是几百种消费和服务性项目,它代表的是成千上万种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化,因此,它总是在众多代表性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升降变化之后得到的综合性指标。现实生活中,市场上众多商品价格总会是有的商品价格是上涨的,有的是下降的。因此,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观察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基本都可以得出结构性上涨的结论,只不过是程度不同罢了。因此,就需要我们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或下降的各个部分继续做深入分析,需要通过对上升因素和下降因素的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说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分项目中上涨的因素大于下降的因素,反之,如果居民消费价格是下降的,则说明分项目中下降的因素大于上升的因素。因此,居民消费价格的结构性变化决定不了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本身所说明问题的性质,换句话说,居民消费价格的结构性变化仅仅是判断整体价格水平通胀性质的补充性的因素,而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以去年下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动为例,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高点达到5.1%,今年1月份仍有4.9%的上涨,说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已经是比较明显的事实,怎么可以用结构性变动来缩小其影响呢?
  其次,不能只看到价格的结构性变动,还要看到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利益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反映的是居民消费价格的总体变化情况。它包含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是与普通百姓相关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本身的变化,另一方面则反映了消费价格变化对消费者生活的影响变化。如果居民消费价格上升,意味着消费者消费同样的东西要花更多的钱,或者说消费者手中的现金或存款更不值钱了,购买力更低了。如果居民消费价格下降,则说明居民消费同样的东西可以少花钱,或者说消费这手中的钱更值钱了,同样的钱可以购买更多的东西。因此,分析结构性因素的意义不仅在于观察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因素,还可以洞察对消费者利益的影响程度。特别是对于不同阶层的消费者,其承受价格影响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收入高的阶层面对低价类商品价格上涨时,其影响程度几乎感受不到,而低收入阶层则恰好相反,对低价类商品的敏感度要大许多。比如去年以来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由于构成食品价格的粮食、鲜菜、水果、水产品等几乎都在上涨,低收入阶层反应强烈,而高收入阶层几乎没有反映。因此,结构性分析要完整,既要看到其对整体价格的影响,还要看到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综合起来判断结构性变动对通货膨胀性质的影响,而不是仅仅简单地从数字看问题。
  再次,判断通货膨胀形势要从多角度看。居民消费价格只是观察通货膨胀形势的一个指标,其他价格指数仍然是不可缺少的,要结合起来使用。判断通货膨胀形势不能只看居民消费价格,还要把居民消费价格、房屋销售价格、投资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甚至资金的价格作为一个整体,也从结构性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是不是只有居民消费价格在涨,其余价格没有上涨。从去年以来的情况看,不仅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房屋销售价格、生产资料价格、投资品价格、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国际上不少国家的居民消费价格都在上涨。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从居民消费价格本身看,尽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体现在食品和住房,结构性因素仍很强烈,但实际上,食品价格上涨已经导致非食品价格的上涨,与以往相比,较高的食品成本在经过几个月的滞后期后已经导致非食品价格上涨,有迹象表明,商品价格上涨的领域正在逐步扩展,因此,目前的通胀不能简单地从结构性来解读,还要看到其全面性上涨的特点及其通货膨胀不断增加的上行压力。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判断当前的通胀形势,切不可拘泥于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测算,必须全面的看、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看到各个分项目之间内在的互相联系,既重视结构性因素又要看到结构性分析的局限性,通过全面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来,为宏观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1?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即原来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9%,比去年12月扩大1.0个百分点。其中,1月份上涨6.6%,2月份上涨7.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即原来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0%,比去年12月份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1月份上涨9.7%,2月份上涨10.4%。
  6.财政收入快速增长。1?2月份,全国财政收入18494亿元,同比增长36.0%,比去年同期加快3.1个百分点。其中,1月份增长32.8%,2月份增长41.5%。分税种看, 个人所得税增长60.1%,比去年同期加快46.5个百分点;关税增长60.1%,加快25.7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增长36.3%,加快21.9个百分点;国内增值税增长26.1%,加快15.9个百分点;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长58.2%,加快5.8个百分点;营业税增长27.8%,回落14.1个百分点;国内消费税增长23.3%,回落67.7个百分点。
  当然,1?2月主要经济指标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年的比重相对比较低,年度工作规划尚处在起步阶段,加上北方地区年初恰处冬季,这些指标的增长特点代表性还不够强,因此,全年经济发展趋势还需要继续观察。
 值得关注的是,头两个月的中国经济运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来自于外部冲击,有的是内部因素的积累,有的则是新出现的问题,增加了全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变数。
  (一)尽管世界经济复苏的动力有所增强,但依然复杂多变,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加大了中国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的动力有所增强,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增长有所加快,特别是全球就业形势有所好转,2月份美国失业率为8.9%,连续3个月下降,1月份欧元区失业率为9.9%,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所有这些都预示着世界经济比较好的复苏前景。
  但近两个月世界经济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一是中东和北非社会持续动荡导致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以突尼斯为起点的动荡迅速蔓延到苏丹、埃及、利比亚等国家,导致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到3月份,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已经突破一百美元大关,能源价格已经连续7个月环比上涨。
  二是国际市场食品价格指数达到历史新高。受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美元走软、全球流动性过剩、石油价格上涨、农产品(000061)成本上升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的全球食品价格大幅上升。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连续8个月上涨,2月份该指数为236,为1990年1月该项指数编制以来的最高水平,本财政年度累计上涨的幅度已经达到40.4%。
  三是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价格急剧上涨。美元资产特别是美国国债吸引力下降,加上在全球流动性泛滥和美元贬值的大背景下,全球通胀预期持续上升。为对抗通货膨胀的上升预期,不少人或机构开始选择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3月2日,国际金价达到1440美元/盎司,10年间涨了近5倍。同日,白银价格为34.93美元/盎司,处于31年来的最高点。
  四是全球货币政策不仅没有弥合分歧,相反还在加大。今年以来,美国、日本、欧元区、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纷纷宣布维持利率不变,继续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俄罗斯、韩国、巴西、印度等多数发展中国家却分别宣布加息,以对抗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
  以上的所有这些都对世界经济持续复苏构成重大挑战,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加大了通货膨胀上升和世界经济的不稳定风险,因此,我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应高度重视并做好各种应对措施。

(二)尽管各种需求指标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但从结构分析,从年内发展趋势看,存在一定的后劲不足问题
  今年头两个月,投资、消费和出口等各项需求指标都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4.9%,比去年全年投资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8%,尽管比去年回落2.1个百分点,但与历史相比,仍属于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出口同比增长21.3%,这个速度是在去年同期同比增速30%以上的基础上取得的。总体来看,三大需求可以支撑今年开局相对比较高的经济增速。
  但具体分析,三大需求进一步发展的后劲不足。投资需求方面,尽管地方项目投资增速高于中央项目,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全部投资,表明地方和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仍比较大,但从年内发展趋势看,也存在一定的隐忧,一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由正转负。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是重要的先行指标,其增长速度变化决定着后续投资的增长变化。但今年1?2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23.6%(新开工项目17241个,比去年同期减少5846个),为2008年8月份以来首次下降,而去年同期增长42.7%,全年增长25.6%。二是投资到位资金增速大幅回落。固定资产投资的到位资金变化反映了投资资金的紧张程度,也同时决定了未来投资增速的变化轨迹。今年1?2月,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2.5%,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7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增速2.4个百分点,是2009年以来首次低于投资增速。
  消费需求方面,尽管今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不算低,但名义增幅比去年回落2.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幅只有11.3%,同比回落了4.2个百分点。从影响因素看,影响1?2月销售增速回落的因素主要有两项,一是汽车销售增速同比回落了30.8个百分点,如果汽车销售增速与去年一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可提高3.1个百分点;二是与房地产有关的商品增速明显回落,家具、家用电器、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同比增速分别回落15.9、13.8和9.7个百分点。同样按去年同期增速计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可以提高2个百分点。考虑到汽车和房地产调控的影响,汽车和与房地产有关的商品消费难以恢复到去年的增长水平,而且其余商品也缺乏新的消费热点,因此,消费增长速度低于去年的可能性大。
  外部需求方面,尽管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但进口增长更快,导致出现外贸逆差,来自外部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可能为负。1?2月,外贸逆差8.9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顺差218亿美元。从全年发展趋势看,出口可能保持比较快的增长,但国家采取鼓励进口的措施可能会使进口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因此,全年外贸顺差将会明显少于去年。
  整体上看,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可能都会小于去年。
  (三)尽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整体上比较稳定,但由于国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价格上涨的压力仍比较大
  从1?2月各类市场价格的表现看,整体价格水平并没有比去年后两个月有明显上升。1?2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比去年12月上升0.3个百分点,但比去年高点5.1%下降0.2个百分点,考虑到春节因素作用,4.9%的涨幅并不算高;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6.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涨10.0%,分别比去年12月扩大1.0和0.5个百分点,但都比去年的高点为低。因此,从静态看,头两个月的价格上涨水平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从动态看,价格发展的趋势值得担忧:一是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仍在上涨。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1.2%,比1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环比涨幅达3.7%,其余七类商品,只有衣着价格环比有所下降;二是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和同比均在连续上涨。其中,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7.2%,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扩大;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上涨1.2%,同比上涨10.4%,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也为连续两个月扩大。
  从影响价格上涨的因素看,一是流动性过剩的局面由于国内外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短期内仍是导致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二是成本因素对价格上涨的推动将会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应对通货膨胀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三是国内粮食供应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粮食价格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整体价格水平造成较大影响;四是从年内发展状况看,由于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特别是继续上涨的可能性大,输入性通货膨胀因素将是一个强化的趋势。总之,物价上涨压力将是今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风险,必须高度关注。
  综合以上情况,为确保2011年中国经济能够稳定健康运行,必须积极应对困难、问题、矛盾和风险,高度关注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新变化,及时监测其对中国经济运行和通货膨胀形势的影响,更加重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加强和重视粮食的生产供应,灵活运用货币政策,正确处理好两个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和两种需求(国内需求,国际需求)的关系,防止中国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你们说这房价到底是跌不跌呀...
下一主题:欧盟单边“碳管制”激怒全球航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