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5.20被押宝机蹂躏(46点)
下一主题:新股首次出现\"大四喜\"局面 成功摆脱破发
返回列表 发帖

机构打新热情跌入\"冰点\" 中签率创近两年

机构打新热情跌入"冰点" 中签率创近两年新高
  随着近期创业板指数不断创出阶段调整新低,一级市场投资者的打新热情迅速降至冰点,推动中小盘新股中签率节节攀升。统计显示,5月份以来中小盘新股的平均网上中签率迅速上升至4.61%,一举创出近两年以来的新高。
  中签率创近两年新高
  5月18日,创业板指数再度逆市下行,其盘中一度触及888.18点,一举创出近十个月以来的调整新低。创业板指数持续下挫,在很大程度上损伤了一级市场投资者的打新热情。在打新遭遇寒流的局面下,中小盘新股中签率随之出现节节攀升的势头。统计显示,截至5月16日,5月以来进行网上申购的11只中小盘新股的平均网上中签率一举攀上4.61%的高位,创出近两年以来的新高。
  自从2009年6月IPO重启以来,多数月份中小盘新股的平均网上中签率都在1%下方徘徊,月度平均网上中签率超过1%的情况极少出现。不过,进入今年以来,这种情况出现了逆转。今年1月份发行的29只中小盘新股的平均网上中签率快速上升至2.04%,一举创出2009年6月以来的新高。此后的三个月里,中小盘新股的平均网上中签率虽然略有下降,但都维持在1%以上的高位水平。
  进入5月份以后,中小盘新股的网上中签率再度飙升,最终创出近两年以来的新高。其中,5月3日发行的创业板新股电科院的网上中签率飙升至18.69%,此种情况在中小盘新股中极为罕见。
  在中签率快速上行的同时,5月以来单只中小盘新股的平均网上发行冻结资金已降至176.20亿元,与4月份468.70亿元相比,环比下滑幅度高达62.40%,显示参与网上打新的散户资金呈现明显退潮的态势。
  机构打新热情跌入冰点
  网上中签率节节攀升,反映出散户投资者打新热情降温,这可以视为今年以来创业板指数迭创阶段调整新低的背景下,散户投资者的一种避险反应。那么,机构投资者在打新方面又作何反应呢?
  事实上,在中小盘新股的网下配售过程中,参与的机构数量持续减少,已然呈现"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冷清格局。2009年7月,单只中小盘新股的平均网下配售机构数量曾一度达到325家,机构热捧中小盘新股的场面可谓盛况空前。但是,进入今年5月以来,单只中小盘新股的平均网下配售机构数量已下降至23家,尚不及前期的零头。
  同时,2009年11月份,单只新股的平均网下冻结配售资金一度高达338.75亿元。进入今年5月以来,这一数据已下行至11.73亿元,与前期的火爆场面相比不无尴尬。
  在网下机构数量和配售资金双双快速减少的局面下,网下获配比率上升已是必然。今年以来,在多数月份中,中小盘新股的平均网下获配比率都维持在10%以上,今年5月以来的平均网下获配比率更是快速上扬至15.11%,最终创出2009年6月以来的新高。
  例如,5月10日发行的创业板新股东方热电的网下获配比率竟然高达50%,为市场所始料不及。分析人士指出,就中小盘新股的平均网下获配比率大幅上扬来看,机构投资者的打新热情俨然已经跌入冰谷。
  随着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的打新热情双双降温,中小盘新股的超募比率也略微有所下降。统计显示,5月以来发行的11只中小盘新股,其整体超募比率为132.73%,较前期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
  研究人士指出,当前网上中签率与网下获配比率的上行幅度都已十分可观,但中小盘新股的超募比率下降则相对有限。由此来看,散户和机构投资者打新热情双降,对于中小盘新股超募的影响依然停留在表面,尚未伤及筋骨。因此,中小盘新股超募的下行之路,依然十分漫长。
  券商人士泼冷水:新股破发还将持续
  时隔近两个月后,昨日登陆沪深交易所的4只新股终于齐齐成功"保发",其中,有3只个股的最终涨幅更是超10%。但在不少券商人士眼里,新股破发困境好转还需时日。事实上,在昨日上市新股里,仍不乏有机构获利了结的身影。
  在昨日上市的4只新股中,沪市主板公司桐昆股份(601233)虽然"首秀"有10.04%的涨幅,报收于29.71元,但仍有机构急于兑现利好,当日便获利了结。
  从上证所盘后公布的桐昆股份成交龙虎榜来看,昨日仍有机构资金选择了逢高出局。该股的买入金额前五位均为券商营业部席位,而其卖出金额第二位却是一家机构专用席位,卖出金额为1660万元。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虽然这一成交额仅占该股昨日成交的0.007%,但机构资金的态度还需要投资者小心警惕。
  事实上,仅有12.2倍市盈率的桐昆股份(其刷新2009年新股发行重启以来的最低水平),在此前并不被券商所看好,令市场对其上市后走势也心存一定担忧。
  同日登陆创业板的3家公司,也跟随大盘反弹走势,纷纷走高。至昨日收盘时,东方电热(300217)以17.12%涨幅领涨,报收于30.31元;鸿利光电(300219)涨14.44%,报收于18.31元;安利股份(300218)涨3.72%,报收于18.67元。
  与桐昆股份所不同的是,安利股份和鸿利光电均获得了机构资金的关注。深交所盘后公布的成交龙虎榜中,各有一家机构席位分别买入鸿利光电467.16亿元买入安利股份910.67亿元;参与东方电热买卖的大额资金则均来自于券商营业部资金。
  "并不是说新股破发的情况就此会终结,但这或许是市场见底的一个信号。"中信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孙宏廷表示,目前可以预见的利空消息已逐渐散去,市场信心也在逐步恢复,因此对于后市走势可以相对乐观一些。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5.20被押宝机蹂躏(46点)
下一主题:新股首次出现\"大四喜\"局面 成功摆脱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