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中国稀土铁合金被纳入稀土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下一主题:还有再次下探120周均线的趋势!
返回列表 发帖

中投证券张晓东:衍生品投资的一位布道者

2010年,筹备多年的股指期货破鞘而出,这对很多投资者来说是个不怎么好的消息,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操作,但是对于具备相关领域知识和经验投资者来说,便是一个施展拳脚的好地方。而中投证券金融衍生部总经理张晓东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机会,他既是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实践者,更愿意当作一个布道者。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张晓东跟他的团队就研发了一套期现套利的程序化交易系统,股指期货一开闸,这套系统即时投入使用。一年来,中投证券金融衍生品部已经与多位客户签订投资顾问协议,资金规模高达数亿元,从去年6月底到12月底,实现期现套利半年9%,年化18%的稳健收益。以下是证券时报对话中投证券金融衍生品部总经理张晓东的内容,从这里也许我们能了解更多有用的信息。

“我并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投资永远是不完美的。”中投证券金融衍生品部总经理张晓东深有体会地说道,“如果对每一次投资苛求完美,或者用完美的眼光来看历史交易,会产生很多遗憾,好比巴菲特这样的投资之神,他的投资同样充满了遗憾。” 不是完美主义者的张晓东在投资圈里浸润了19年。于他而言,投资可以说是信手拈来。作为中国最早一批从事衍生品投资的从业人员,他的身份介于引路人和布道者之间。“做投资,不外乎有一个好的心态、系统的投资理念、强有力的技术来保障执行。”张晓东如是说。

起诉高盛
张晓东在电话里的声音不急不徐,不禁给人以稳重、安全的感觉,如果不知道他的故事,或许很难想到他也有拍案而起、起诉 “洋人”的英雄主义情怀。
从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工程硕士毕业后,张晓东在华尔街对冲基金工作,从事数量化分析工作,对金融衍生工具、套利策略和对冲交易形成了独有的一套成熟见解。
这番历练也让其回国后大放异彩。2007年6月加盟中投证券后,他抓住市场套利机会,创设国电认购权证2300万份,占比15%,券商排名第一,为公司自营业务带来丰厚的利润。
这还远远不是最精彩的。2009年,他带领的金融工程团队成为国资委套利保值业务的咨询顾问。正是这次临危受命,他成为与高盛、瑞银和美林等国际顶级投行“掰手腕”的勇士。
这一年,他分析了央企巨额套期保值亏损合约,提供了合约估值报告,研究报告和监管建议,同年,为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在原油期货市场上的套期保值交易提供了合约估值,合约重组建议并代理东航与高盛、瑞信和美林进行了多轮重组谈判,为东航减少了上亿美元的损失。
第一次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他并没有露怯,面对谈判,不卑不亢,沉着应对,在对手从轻视到慌乱的表现中,逐步占据了主动,并找到了对方要害…
这次经历,让他惊讶地发现国际投行利用金融技术上的优势,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肆的进行金融欺诈,尤其在中国的欺诈行为最为猖狂和恶劣。他自觉有责任站出来,保护中国企业的利益。为此,他写了一本畅销书,名叫《起诉高盛》。“这次经历给了我很大触动,一是欺诈性质恶劣,二是时间持续非常长,接近十年,三是很多被欺诈企业表现出无知和懦弱。”张晓东感慨道,“无知是因为自己不懂,懦弱是知道被欺诈后却讳疾忌医,转而变成皇帝的新装。”

腾飞中投证券
在这次经历里,他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金融衍生交易现状,也更加坚定了做大国内衍生品投资的信念。“我国在实体经济中的全球化发展远远超过在金融业这一受到高度管制的行业的发展,这种发展的不匹配就造成了这些走出去的大企业在面临全球原材料采购和贸易的时候,所需要的金融服务是我们国家自己的金融机构不允许或者没有能力提供的。”张晓东感慨道
凭借对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独到见解和衍生品交易策略的研究,张晓东扮演了衍生品投资引路人的角色。在股指期货、权证、 ETF和可转债等方面的产品研发,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市场声誉。
不过,在其看来,国内衍生品交易仍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
“从2007年销售权证开始,各家券商成立了衍生品部门,不过,由于2008年、2009年金融海啸的影响,对金融衍生产品产生一种恐惧,这方面发展停滞了,很多券商就把该部门关了或者合并了,像我们、还有光大证券等券商则是为数不多保留下来的。”
这段筚路蓝缕的创业经历让其和中投证券衍生品部见证了中国最早的衍生品投资起步的艰辛。
“2008年,我们从中信泰富开始,国航、东航、中远还包括个人交易,都做了一系列的对复杂衍生产品的分析定价,独立开发了衍生产品的定价系统,像数据的采集、模型的构建、程序化交易。”
在那段时光里,他和团队仔细分析条款、抽丝剥茧,将繁复的条款拆解成一个个可以用金融模型估算的衍生品合约,同时开发程序化系统,利用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全方面的测算、数据拟合和参数调整。
利用这次机会,中投证券做好了迎接衍生品交易兴起的准备,尤其是在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后。
“去年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对中国资本市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张晓东肯定到,“当股指期货推出的时候,我们在上述基础之上,又进行了改进,在同业中,我们的积累是比较好的,技术上是比较领先的。”
受益于此,中投证券也成为首家为客户推出股指期货套利服务的券商,其中,去年客户最好收益是半年9%的绝对收益,其所开发的股指期货套利成为资金规模大、风险偏好低追求稳定收益客户的策略首选。

布道投资
作为国内衍生品投资的实践者,张晓东并不像其他投资者一样,仅仅只是简单嫁接国外衍生品投资的技术。事实上,他对国内该业务的发展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也一直坚定地认为,要想做好衍生品投资必须首先在国内建立相应的理念。
彼时,他更像一位布道者。
在他看来,除了政策没有放开、对冲工具有限、人才缺乏的因素外,国内做大衍生品还需要突破传统观念束缚。
“我们这个投资环境还深受传统观念影响,讲究整齐划一和纪律。金融市场充满了动态的变化,甚至可以说动荡不安,表面看起来充满了问题、危机,是乱哄哄的,实际上是市场体现活力的手段,任何问题都能及时发现出来,同时有效率的把它进行解决、处理、废止。”张晓东表示,“这跟我们传统的观念有一点冲突,很多人是不太喜欢这样的,所以说对金融市场观念的转变是最关键的。”
于他而言,首先要转变的便是客户的观念。
“我们平时跟客户接触较多,他们往往做了多年衍生品投资,也赚了不少钱,但概念上还没有比较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所以真正要做衍生品投资,第一步是概念上要建立,然后才是技术引导。”张晓东强调到。
在给客户做产品和服务中,他也更为谦和。
“把策略原理给客户讲清楚,是什么样的策略、收益和风险在那儿,让他了解投资策略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情况。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收益有可能有高、有低。”张晓东如是说。
而对于市场,他始终保持着一颗敬畏的心。
“金融市场越来越复杂,很难用一句简单的话就概括完整。市场产品很多,参与的人数很多,时时刻刻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可能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机会、风险、不同的事态、不同的情况。”张晓东简单概括道,“所以,自己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很重要,有好的心态、投资理念、执行理念的技术。好比巴菲特的投资理论特简单,没有任何秘密,但能做巴菲特的人凤毛麟角,因为很少人有他那样的技术能力看出股票真实价格。”
对规则要有清楚的认识也是张晓东投资哲学里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他多年的投资历练中,最深刻的印象便是05年的国债期货市场。“这次事件给我的印象便是,市场有规则之后就要执行,首先是把市场的规则制定好,之后执行规则的人是在市场之外的。”张晓东谈到,爱好看球的他,用足球比赛做了如下的比喻:规则制定者作为裁判看谁是不是违规,但不会告诉球员怎么踢,同样,踢球的人不能跑出来,跟裁判谈规则该怎么执行。


投资有风险,还要很谨慎的哦。

TOP

对这种高回报风险大的投资一定要慎重才行。

TOP

对股市这一行业真在关注。。。

TOP

这行业风险很大,投资需要谨慎量力而行

TOP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中国稀土铁合金被纳入稀土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下一主题:还有再次下探120周均线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