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142
- 帖子
- 486
- 主题
- 430
- 注册时间
- 2011-5-20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港股直通车”不得不延期,银监会的审慎是最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一旦放开内地个人投资香港市场,此前的QDII不免遭遇“鸡肋”的尴尬。 延期的“港股直通车” 8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天津滨海新区建立中国境内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业务试点。 随后,新浪网立即开展网上调查,结果显示,4000多名网友中59.23%的人表示自己会去开户投资海外股市,23.85%的人表示不会,16.92%的人会看情况。 可见,这被称为“港股直通车”的投资新渠道魅力非凡。然而,期待中的火热却突然冷却。 知情人士透露,中国银行原计划在本周开办的港股直通车被暂时搁浅,原因是尚未获得银监会审核通过。 据了解,银监会目前对于全国范围内开展直接投资港股还存有顾虑。 首先,银监会刚审批了部分银行开展投资港股的QDII业务,短时间内再允许个人通过银行直接投资香港股市,这对银行QDII可能带来很大影响。 目前,18家中外资银行推出了近50只QDII产品,但表现都差强人意。 对此,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市场总监孙嘉倩解释道:“银行QDII设计上有50%股票投资的比例,卖出规模也近45个亿,很受投资人欢迎。” 但是,“银行并没有投资管理股票的能力,目前采取的策略是全权委托海外机构,所以缺乏话语权和定价权。”知情人士透露。 其次,香港股市的估值水平与资金供求等方面和国内A股相差很大,其中的风险因素,投资者并不了解。而银行QDII港股基金作为专家理财,相比之下更适合目前的多数投资者。 最后是资金问题。目前,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存款外流现象已经比较严重,直接投资港股无疑又开一个资金闸门。如果大量资金通过一家银行流出去,对其他银行下半年存款会带来很大影响。 一位知情人士称,由于尚未对投资具体细节和流程出台相关的规则,因此银监会并没有批准境内私人直接投资港股的试点进行全国推广。目前,中行天津分行试点试水,但是还没有允许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受理个人投资港股的开户申请。 尴尬的QDII 问题是,一旦放开内地个人投资香港市场,那么,QDII不就成为了“鸡肋”了吗? 这种担忧和QDII羸弱的表现紧密相关。率先成立的中国海外投资基金——华安国际配置基金(Hua’anInternationalBalancedFund)日前公布了首份半年报,业绩平平。 报告显示,至6月底,该基金仅实现了3.8%的回报率(以美元计算),而到7月底其回报率则下滑到仅为1.2%的水平。相比之下,以人民币计算,从去年10月至今年7月,上海股市已累计上涨160%,深圳股市累计上涨190%。尽管华安基金的结构不同寻常,并不足以代表其它QDII基金的表现。但华安国际配置基金作为首只根据中国QDII计划推出的产品示范效应却不容小觑。 对此,知情人士指出,中国政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促进外汇流出减轻目前国内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即使发展良好,QDII也不过是一个过渡性的政策举措。而事实上,证监会内部亦有人认为,QDII在悬而未决多年后在最近的仓促推出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换言之,国家关心的是整体而非局部A股市场的起落。 从当前情况看,“港股直通车”政策无疑加速了资本账户的可兑换性。同时稳定宏观经济,毕竟由于高水平的内地存款,连同金融系统有限的投资渠道,给内地经济带来了资产通货膨胀以及其它宏观经济方面的副作用。 实际上,很多中国的个人投资者似乎更愿意自己去海外市场进行操作,特别是他们认为相当熟悉的香港市场。而在此项政策前,已经有很多内地投资人到香港进行股票市场的操作,不过是非常隐蔽罢了。这样,QDII的生存空间再度被挤压。 冲击有待观察 “我们认为短期内的影响仍然有限,因为投资者和市场基础设施都需要时间来适应这一变化。”高盛显然并不认为“港股直通车”会马上带来巨大的冲击。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孙嘉倩强调QDII依然具备优势,特别是基金产品。她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队伍,QDII的投资团队非常专业,因为法律法规规定,基金公司开展QDII业务必须要有一名投资人员具备海外投资经验超过5年以及3个投资人员具备海外投资经验超过3年。“ 外资银行也持有同样的观点。8月28日,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联合施罗德投资管理公司宣布发行自己的首款代客境外理财产品——施罗德环球基金系列。席间花旗银行(中国)副行长石安楠表示,投资者如果缺乏海外投资的经验,即便在国内市场或者港股这样高成长的市场中,也并不容易战胜大市。 但高盛则客观评价说,尽管与QDII相似,个人外汇投资主要会关注内地市场无法投资的产品或H股较相应的A股有较大折让的两地上市公司。但此举无疑会提高市场效率。主要是通过加速缩小内地和海外股票市场的估值差距,因为,相对来说,内地个人投资者很可能会买入被低估的H股,并且抛售价格过高的A股股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