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瑞银证券“平民化”:中国业务加速推进
下一主题:国元证券巨额增发或现券商经营危机
返回列表 发帖

美联储暗中助力雷曼急寻买家渡难关

又是一个超过40%的单日跌幅!11日纽约收盘,雷曼的股价连续第四天跳水,收在“可怜”的4.22美元,仅为上周五收盘价16.20美元的约四分之一。
昨日开盘后,雷曼股价继续暴跌。截至北京时间22时40分的跌幅为11.61%,报3.73美元。
残酷的现实说明,面对高达39亿美元的创纪录亏损,雷曼显然还需要采取更多“实质性举措”,以挽回投资人的信心。
雷曼也的确在行动。在遭到韩国产业银行拒绝后,据美国主流媒体披露,雷曼正在重新努力寻找买家,而且监管当局这一次也参与了进来。有消息称,美联储和财政部方面本周已紧急会见雷曼高层,希望并在积极促成雷曼的出售交易。最新浮出水面的潜在买家是美国银行。
股价四天跌去74%
11日刚一开盘,雷曼在纽交所交易的股票就重挫近40%,股价跌至4美元左右。此前,花旗和高盛等多家机构宣布下调对雷曼的股票评级,并大幅上调未来的亏损预期。
至当天收盘,雷曼仍重挫42%,报4.22美元。本周前三天,该股分别大跌13%、45%和7%,其中,周二的45%更创下雷曼有史以来单日最大跌幅纪录。
至此,雷曼本周前四个交易日累计下跌了74%,今年迄今为止的跌幅则超过90%,公司市值降为29亿美元,这也使得其美国第四大券商的地位不保。截至周四,美国地区券商Raymond James的市值为38亿美元,已赶超雷曼。
雷曼本周提前发布的财报显示,第三财季,该行预计亏损39亿美元,创该行158年历史上最大的季度亏损。上一季度,雷曼已亏了28亿美元。
为了对投资人有所交代,雷曼已经披露了一系列重组措施,包括出售旗下资产管理部门大约55%的股权、剥离价值250亿美元到300亿美元的商业地产资产以及出售40亿美元的英国房贷资产。
不过,市场似乎认为这些措施还不足以令雷曼摆脱困境。而且,雷曼本身在出售目前旗下仅存的优质资产——资产管理业务时仍心存犹豫。
美国银行或是新买家
在周四的暴跌前,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已宣布将雷曼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周四,评级机构穆迪警告称,除非雷曼兄弟能够迅速找到买家,否则,该机构可能会调降雷曼的信用评级。穆迪高级副总裁布弗兰兹表示:“与更强大的金融合作伙伴达成战略性交易,可能会增强对其评级的支持,并导致积极的评级变化。”
如果信用评级被下调,对雷曼来说将是更大的打击,因为这将增加雷曼的借贷成本。考虑到股价跳水不止,雷曼高层不得不考虑采取进一步行动。据悉,雷曼弗尔德已在积极联络新的潜在买家和投资人。在这其中,美国银行当前是呼声较高的一家。
《纽约邮报》周四晚间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话称,包括美国银行和私人股权巨头KKR在内的一群买家将依据一项拟议中的方案收购雷曼兄弟公司。《华尔街日报》当天也报道称,雷曼正在与美国银行及其他机构就一项交易进行谈判。
业内认为,当前美国国内的大行中,有能力和意愿收购雷曼的已寥寥无几,而美国银行恰恰是其中之一。高盛集团与雷曼兄弟的业务有太多重合,因此收购对它没什么意义;摩根大通仍在消化贝尔斯登,而花旗自身的财务状况也是一团糟。
而对美国银行而言,首先,雷曼的投行业务优势与美银证券没有重合。雷曼的客户多为大公司,而由于美银有中型企业的商业银行业务经验,则重点发展所谓的中型市场。此外,雷曼在欧洲的业务规模不小,这也是美银不具备的。
其次,按照业务种类来看,美银在固定收入方面的实力比雷曼稍胜一筹,二者的全球债券承销排名分列第十和第13位。在高收益债券承销及杠杆借贷领域,美银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而雷曼的实力很弱。
至于不同的投行业务领域,二者各有所长。雷曼在自然资源、油气公司和零售商的咨询业务方面实力不俗,而医疗保健和房地产则是美银的强项。
本周末或宣布交易
不过,在目前的处境下,即便是美国银行这样有能力出手的买家可能也不愿轻易出手。《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指出,如果没有一定的政府支持,买家不大情愿收购雷曼兄弟。
美国国内媒体报道称,美联储和财政部正在积极介入,敦促并试图帮助雷曼达成出售交易,以渡过当前的难关。
有业内人士猜测,不排除美联储会复制上次帮助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的模式,对雷曼兄弟的潜在买家提供帮助。不过,业内也认为,即便当局愿意提供融资安排,也只可能会提供给美国金融机构,而非国际银行。
据知情人士透露,保尔森本周已紧急会见了雷曼高层,希望后者能在本周内敲定出售交易,有消息称,预计相关交易会在下周一上午亚洲市场开盘前达成并对外公布。
事实上,监管当局早就已经注意到了雷曼的困境。早在7月份呢,美联储就曾秘密展开调查,以证实有关瑞士信贷已撤销对雷曼的信贷额度的传闻是否属实。因为在贝尔斯登倒台前,就是因为交易对手对其失去信心并纷纷撤销交易,才导致该行的流动性在几天内迅速恶化。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瑞银证券“平民化”:中国业务加速推进
下一主题:国元证券巨额增发或现券商经营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