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去年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1亿
下一主题:新一轮QDII基金再启航
返回列表 发帖

后金融危机的全球投行新格局

恐怕很少人会想到,为雷曼兄弟供职长达15年的博泰,如今身处“新野村”这一美、日公司文化的交集中,能乐享其中。“欧美投行决策速度较快,日本的投行韧性强而富有长期投资意识。”博泰认为,“新野村”同时具备了上述两种秉性。
1月15日上午九时整,博泰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这是自野村与雷曼兄弟整合以来,首次面对中国媒体。不久前,博泰被正式任命为野村亚洲区主席,全球机构业务执行委员会成员及亚洲执行委员会成员。陪同他的是现任野村中国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杨志中,前雷曼中国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博泰曾在美林任职,于1993年成为雷曼兄弟亚洲股票资本市场部主管,1995-2000年间出任亚洲投资银行部副主管及主管。2000年7月被任命为雷曼兄弟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并于2003年出任雷曼兄弟全球执行委员会成员。
公司文化:共性还是冲突?
《21世纪》:野村和雷曼,日本和美国,完全不同的公司文化,如何融合?通常,整合的前半年并不会看出任何冲突,但这种矛盾可能会在以后逐步暴露,如同花旗与所罗门美邦合并,你是否有这种担心?
博泰:第一个层面,投资银行其实是人的业务,员工素质和努力是非常重要的。要把一家投行做好,就要有好的体制和机制,调动大家积极性,使整个团队步调一致,一起开拓业务。我对整合以及公司发展很有信心,虽然有着不同文化,但两个文化的核心都是团队与合作,且都具有稳定的高管层。这就是为什么两家机构能够很快走到一起的原因。
《21世纪》:你对野村与雷曼亚洲目前的整合进程有何评价?整合有无设定具体的时间与目标规划?
博泰:对于整合过程,我非常满意。现在整合差不多完成了。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也都确定下来了。在整合过程中,我们坚守着一个原则,那就是择优选才,摈弃任何成见,完全根据个人以及团队能力决定人才使用。
由于收购雷曼兄弟,野村在很多业务上是名列前茅的,比如中国的并购业务。同时,我们在债券发行、股票业务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欧美投行模式受挑战
《21世纪》:从公司自身来讲,以前雷曼的优势是其全球资源,特别是美国资源,对亚洲区业务有很大帮助,但并入野村后就没有这一优势了。这会不会对新的野村亚洲的业务构成新的挑战?
博泰:实际上,野村通过收购雷曼,在亚洲和欧洲的队伍变得很完整,有6000多雷曼员工加入野村。但在全球资源方面,目前在美国的资源不如亚洲和欧洲丰富。不过,美国市场很重要,野村一定要有所作为。一来是通过投资发展,自己建设队伍,另一个办法是通过收购。这些办法,野村都在探索。
而从时机上看,因为美国市场的混乱,未来6-8个月,各种机会都有可能出现,我们也会对各种机会进行评估后再作决定。在这期间,亚洲和欧洲的业务仍会是比较活跃的,我们应该着重于这些地区的业务。
《21世纪》:虽然经历了较大的金融危机,但很多投资银行,如大摩、高盛都获得了充实资本金的新途径,而德银、瑞银等欧洲金融机构凭借其混业的优势,也逐渐在金融危机中生存下来。野村具备哪些优势?
博泰:我认为,未来三五年,投资银行整体竞争格局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过去很多年,欧美投行IBD(投资银行部)部门的收入构成中,30-40%来自于为私募基金提供杠杆收购融资等业务。而此次危机中受打击最大的也正是这些业务。未来的方向是,客户和客户关系变得更为重要,长期的投入和承诺非常重要。
走出危机的先行指标:VIX与息差
《21世纪》:雷曼2008年在中国的并购业务上取得很大成功,但很显然,2009年无论是IPO、并购或债券都充满不确定性。你如何看待2009年的投行业务发展?
博泰:2008年下半年可能是最糟糕的,2009年也不容乐观。IPO会比较困难,但好公司的规模较大的IPO仍是可以取得成功的。固定收益业务稍好些,由于息差收窄,近期完成了一些国际债券的发行,但未来一到两年的业务量还不会很大。并购方面,亚洲是重点,中国是亮点。中国企业去海外并购不仅出于战略考虑,而且他们的资产负债状况还都是相当稳健的。
《21世纪》:从资本市场角度看,普遍观点是,发达国家要先于新兴市场国家复苏,从这个角度,亚洲的投资银行市场要恢复到正常情况,需要多长时间?
博泰:我没有先见之明,预测未来是很困难的。我在这个行业25年了,经历过很多周期,但这次经济危机确实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主要是,各个类别的资产都出现了严重失衡。债券受到的影响更大,各个机构都在去杠杆化。我认为,未来一两年,我们都无法完全走出这次金融危机的阴影。
这其中,最需要关注两个指标,一是波动指数(VIX),二是息差,即企业债、机构债与美国联邦利率的差值。这两个指标的走势很关键。未来一两年中,随着这两个指标的变化,会出现一些机会,但都是比较短期的。完全恢复正常则需要更长时间。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去年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1亿
下一主题:新一轮QDII基金再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