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130
- 帖子
- 721
- 主题
- 307
- 注册时间
- 2011-5-20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上周五,景顺长城、中原证券在内的数家机构遭到证券业协会点名批评,被指违反IPO询价规范。对于此次“IPO报价门”事件,景顺长城负责新闻发布的员工昨天对记者表示,该公司正在为此次遭点名批评拟定声明,称景顺长城的做法也是为了维护投资者的利益。而业内人士表示,该事件暴露出IPO询价阶段存在的“潜规则”,存在着“人情报价”、“关系报价”等涉嫌隐性利益输送的哄抬价格行为,IPO询价机制急需改革。 ■两家机构被责令整改 上周五,38家机构的代表在北京参加的IPO询价对象自律工作会议上,证券业协会会长要求机构敢于拒绝少数IPO主承销商的无理报价要求。会上,景顺长城、中原证券成为唯一两家被点名的违规公司。 根据证券业协会的说法,在2008年实施网下发行电子化后,景顺长城共7次参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初步询价工作,报价均高于发行价格却全部未申购,中原证券也多次发生类似情况。据一位参会人员对记者描述,有四家公司被要求上台宣读“自律书”,“场景有点像念悔过书一样。”最后,行业协会给出处理意见,景顺长城和中原证券受到警告出分,责令整改3个月、整改期间暂停询价资格。 ■询价阶段存在行业“潜规则” 目前,根据我国实行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询价分为初步询价和累计投标询价。发行人及主承销商通过初步询价确定发行价格区间,在发行价格区间内通过累计投标询价确定发行价格。这种价格机制初衷是为了顺利发行,并且尽可能让发行股票价格比较公允。 实际上机构投资者在初步询价时并不需要拿出“真金白银”去申购,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报价即可。未参与初步询价或者参与初步询价但未有效报价的机构,则失去网下配售机会。而根据惯例,如果报价有效,则需在下一阶段划拨资金参与配售。 “但由于第一阶段不需要动用真金白银,一些发行人、主承销商、机构投资者便会有意抬高询价价格。在抬高价格后,这些帮忙机构自己则撤离不参与配售。”某券商投行人士对记者坦承,“都是一个圈子,指不定下一次就求到别人。”据悉,这种拉抬行为也有可能产生金钱回扣。 这一行业潜规则并不是首次被曝光,国航A股IPO询价中曾出现大量中途撤退的情况。国航原计划网下发行不超过11.75亿股。共有67家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询价过程中有57家机构报价超过2.8元。然而,有近30家机构在询价时报价高于2.8元但却未参与认购。国航网下最终申购总量仅为4.695亿股。部分询价机构故意在询价时报出高价,但是在缴款时却逃之夭夭。 ■IPO询价机制亟待改革 记者从其他基金公司了解到,询价后主动撤退也存在价值判断因素。“由于初次询价仅是个即时价格,可能机构对该上市公司的价值判断出现了变动,不交钱是对自己价格判断的一个修正。不过连续报高价确实让人费解。”一基金从业者表示,“另外,基金账户现金的另有安排也会引起基金报而不买的情况。” 对此,英达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要彻底杜绝哄抬现象需要对IPO询价机制进行改革。“以前是大家都报一个数,可能会不够慎重。如果改成机构缴纳足额保证金去参与申购,这样机构就会更谨慎了。”另外,可以尝试取消网下认购的方法,这样对普通投资者更为公平,也能较好的预防各种隐性弊端。第三,新股发行不断造成新的“大小限”,如果让初次发行的比例扩大,价格就不会那么虚高了。“如果当时中石油发行的是20%而不是2%,可能就不会有一二级市场如此之大的套利空间了。” 相关链接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箭在弦上 在今年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将“深入推进发行制度改革”列入了2009年重点工作,并强调要坚持市场化导向,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强化各主体责任,完善价格形成和股票承销机制。 新股发行长期存在着一系列弊端:大比例非公开发售(网下配售),使发行过程向机构投资者过于倾斜,与公开发售的价差更加剧了不公并造成寻租现象的发生;行政干预定价机制;询价环节流于形式等等。而首日大涨是价格扭曲最普遍的体现。 据统计,截至目前共有34家公司的IPO方案经发审委审议通过但尚未发行,包括光大证券、招商证券、中国建筑等大盘股,此外还有300余家公司在排队等候过会。业界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经济运行出现好转迹象以及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变化,IPO重启工作已经是箭在弦上。当前最紧迫的工作就是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比如修改完善现行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中不符合当前形势的相关规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