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各打小算盘 QFLP短期内启航不现实

是否可能像投资中国A股市场的QFII(Qualified ForeignInstitutionInvestment: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简称)那样,在中国的PE(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出现QFLP(QualifiedForeignLimited Partner:境外合格有限合伙人,为PE基金的出资方)?


近一段时间以来,外币基金希望进入中国PE市场的倾向在增强,关于是否设立QFLP的讨论声在加大。


艾德维克资产管理公司(Adveq)全球主席布鲁诺.阿施勒认为,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还遥不可及的情况下,QFLP或许也可以成为“像QFII”那样的过渡性方案:国家批准符合资格的国际LP(有限合伙人),允许它们把一定额度的外资换算成人民币在国内直接投资本土GP(一般合伙人:为PE基金的管理方)机构。


总部位于上海的一家国际LP人士也指出,QFLP非常有吸引力。


从表面看,情况似乎也如阿施勒先生预计的,QFLP正迅速进入试点阶段,“就如同QFII那样”。上述上海LP人士透露,发改委等几大部委就PE发展的几次协调会都邀请他们参加,“我们也把发展QFLP的意见传达上去了”。


然而现实并不乐观。


发改委8月21日最近一次会议上,“尽管QFLP是个重要的议题,但根本无法达成统一观点。”外资LP人士说,行业整体并没有意愿去共同推动这件事情。据了解,发改委金融司副司长曹文炼甚至已经在非公开场合表示,QFLP近期启航“不太现实”。


“QFLP的话题近期尽管很热,但是我认为这种讨论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一家新兴市场国家投资额达到25亿美元的国际LP人士说。


“并不是所有的机构都希望推动QFLP的发展。”上述参加过发改委会议的外资LP说,“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某次发改委的会议上,就QFLP的话题“根本没法讨论”。与会者除了LP外还有GP机构,以GP而言,“有外资、有内资,还有假内资,就是那些说是自己是内资、本土创投,但是公司注册在国外,核心团队都拿着国外的护照,管理的也都是美国的钱,投资模式也都是off-shorestructure(离岸结构)的”,上述参会的LP人士说,“那些本土机构,能和TPG这样的外资机构利益一致么?”


在中国市场上的股权投资机构,一直以来都分成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本土创投的资金募集、退出都在国内;而外资GP则在境外实现循环:募集的是境外的钱,投的是离岸机构,而退出也在海外资本市场。


“对于GP来说,坦率地说,都希望自己能投得快一点,而其他人投得慢一点。”此前国内一家产业基金的高层管理者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就明确提出,他们要加快投资速度,尤其是那些外资PE不能涉足的领域,“这就是我的竞争优势。”


红筹受限以及国内创业板的推出,使得过去10年一直处于边缘的本土创投,由于其更了解国情以及其所投资的企业更容易实现在A股市场的退出,一扫颓势而跃升为市场的主体。仅以创业板首批通过初审的105家企业而言,大部分都是本土机构的投资案。


一旦QFLP推行,意味着外资GP也能享受人民币投资的好处。“如果能维持现有的双轨制,总有人能够占便宜,尤其是投资速度上。”上述掌管25亿美元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的FOF人士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中有经验的外资投资人的存在,会使得投资案更有竞争性。但同时他们的参与也会有益于本土团队的成长发展,比如在资金池的管理以及企业内控方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