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如何敲开欧元资本之门
下一主题:大摩心怡山西证券 证券业重组外资投行借壳跻入
返回列表 发帖

外资重组券商市场化过了头

国际投行一向擅长通过各种手段和对方达成交易并得到自己想要的,这一“特长”在身处困境的中国证券业新一轮重组浪潮中得到发挥。
知情人士透露,摩根大通此前曾向中国管理层上报重组辽宁证券的方案,但被“毙”掉了。原因在于摩根大通希望100%控股辽宁证券。
对于仍处于有步骤开放的中国证券业而言,摩根大通的胃口未免过大,结果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但这并非摩根大通的“单相思”,它为此愿意付出的代价如果可以化解中国人民银行向辽宁证券发放的40亿元再贷款有去无回的风险,对于央行的金融稳定局而言,当然是不小的诱惑。
此前,高盛和瑞银集团都通过“花钱买门票”的方式获得了中国证券业务的综合类牌照。外资不断入主中国券商的倾向引起中国本土证券界人士的担忧,他们忧虑这种重组模式过分市场化。如果引进外资的出发点只停留在某个或某些部门的短期利益,将为中国本土证券公司的发展埋下隐患。
央行欲“抽身”
起初,央行并不赞同动用公共资金为证券公司轻易填补窟窿。当时一个流行的说法是,政府只是准备了处置破产和托管券商所需的“棺材钱”。
但随着券商风险的不断扩散,各方压力促使管理层转变了思路。这些压力包括与证券公司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地方政府,在证券公司违规操作的内部控制人,在充满欺诈的市场中深度套牢的散户投资者,以及被证券公司委托理财高收益诱惑却踏空的债权人。
在关闭和托管鞍山证券、新华证券、南方证券及汉唐证券的同时,央行向这些机构分别发放了15亿、14.5亿、87亿和40亿元人民币再贷款,总计超过150亿元。
发放再贷款只是处置问题券商的一种被动手段。今年5月,随着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接盘南方证券,央行化解券商风险的思路从再贷款转向了由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或建银投资出面注资。
但这一模式也受到业内质疑。因为注资与1996年至2001年证券公司的增资扩股并无太大差别,因此,相关当局开始反思这一模式的有效性。
随着瑞银集团重组北京证券方案的敲定,券商重组向更加市场化的模式过渡。不过,这次市场化的主角是外资。
不和谐音
在美国证券业协会近日举办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美国财长斯诺多次提出,希望中国加快开放资本市场的步伐,并说“中国应像引进五星级酒店那样在中国引入外国金融机构”。
斯诺有意或无意地成了对中国资本市场垂涎三尺的华尔街证券机构的说客。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随后的发言中强调,中国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方面,一直遵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兼收并蓄,完善制度;公平竞争,平等互利的原则。
但在当天举行的欢迎晚宴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对此的表态有所不同。他认为,开放的步伐慢一些,在某些方面控制是有道理的和必要的,但中国须正视全球化和更加开放的市场对中国金融及资本市场的影响,并更好地利用它。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如何敲开欧元资本之门
下一主题:大摩心怡山西证券 证券业重组外资投行借壳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