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中小板小额融资 一药可望治多症
下一主题:中小板将率先恢复IPO 科技型中小企可走绿色通道
返回列表 发帖

国企重组探索新模式 倾力培育核心竞争力

一向以兼并重组出名的华源集团没有想到自己会面临着被重组的命运。
近日,对于诚通集团将如何重组华源集团,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诚通是国资委确定的两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企业之一,华源是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

按道理,央企重组本是正常,统计显示,国资委成立以来,中央企业的并购重组数已达60余家,每次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央企的数字都在减少,而且按照国资委的思路,要打造的是80至10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但这次重组,除了是央企最大规模的重组外,另有非同寻常。
其一是诚通的背景。诚通是一家物流公司,今年6月13日,国资委下发通知,确定诚通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两家企业进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国资委希望借此搭建国有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平台,探索中央企业非主业资产及不良资产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和处置的路子。
不同寻常的第二点在于华源的扩张之路让人唏嘘。13年间,华源经过大大小小90多次的并购,资产规模从最初的5亿元扩张到2004年底的556.4亿元,业务除纺织、医药两大产业外,还涉及农机、流通、汽车、家电、窗体顶端房地产、保险等产业。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于华源的资本金很小,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这种令华源一直自豪的以最小的资本金控制最大的资产规模的模式,今年9月遭到多家银行的逼债后其资金困境暴露无遗。
这种扩张在中央企业中并不鲜见。国有企业投资四面开花,不仅造成资本的浪费,企业自身也无法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国资委从成立之初就加快战略性调整,据悉21个板块18个行业的重组思路和指导意见已经形成。
对于企业而言,国资委一直强调的是要做强主业,按照李荣融的话说,做不到行业的前三名就走人。目前国资委已公布了三批共97家央企的主业,随着国有资本向主业集中,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性和支柱产业上一批对行业发展有较强影响力的重要骨干企业将逐步形成。
央企重组步伐加快的同时,地方国有企业的调整也在加快。一直走在改革前沿的上海国资,在发挥国有企业的带动力、影响力、控制力上有着更深一步的思考。
与中央企业稍有不同,在向大产业、大基地、大集团、大项目积聚的过程中,上海国资委找的平台是国有投资公司。目前,上海有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大盛资产有限公司、上海盛融投资有限公司三家资产投资公司,最新的一家仪电集团预计年内挂牌,之后的仪电集团将退出产业管理部门调整为投资管理、不动产经营和资产管理三大部门,专门进行资本运作。
上海国资委不到200号人掌管近7000亿的资产,就是通过这种被称为牧羊犬的方法来进行。专家认为,上海国资已经不是简单的进与退,而是进与退的有效性问题。
按照上海国资系统的设想,到2010年,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户数减少的同时,30%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将集中到上市公司中,80%左右的市属行政事业性的企事业集团完成多元化改制。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中小板小额融资 一药可望治多症
下一主题:中小板将率先恢复IPO 科技型中小企可走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