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中国:2006年跨国并购的真正战场
下一主题:李荣融表示今年加快国企重组进程
返回列表 发帖

中资企业并购尚处起步阶段

与国际水平差距10倍

2005年,中国企业导演的“走出去”大戏接连上演,再次掀起了中国对外并购的热潮;2006年,中国企业并购的步伐还在加速。然而,中国在世界并购舞台上还只是一个很小的角色,中国企业并购活动发展潜力巨大。波士顿咨询公司最新报告认为,中资企业并购与国际水平存在10倍差距。

新年伊始,一些大型企业又举起了新一轮对外并购大旗。昨日,吉林化工公告称,其境外流通股份已经接受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对公司H股的要约收购,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中国石油要约收购旗下3家上市公司已成功在即;1月10日,中海油在尼日利亚又出“大手笔”,以22.68亿美元现金收购尼日利亚130号海上石油开采许可证(OML130)45%的权益。

尽管中国企业并购的步伐已经越走越快,但中国在对外并购中还处于落后地位。

昨日,全球咨询管理公司波士顿发布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总量占据了全球快速发展经济的30%,但只占据所有来自这些国家对外并购案的11%;如果利用GDP或外贸额来推算一个经济体对外并购的潜力,那么中国的并购活动要达到英国或美国的水平,至少还需要增长10倍。” 三大因素驱使中国并购将全速前进

来自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的最新统计,2005年中国并购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到新高,单笔成功交易金额创下41.8亿美元的历史纪录。业内人士指出,2006年中国并购市场将继续延续2005年的市场运行格局,尤其是央企合并重组依然会成为2006年并购市场的重要看点之一。

波士顿咨询公司所做的这份名为《向世界舞台迈进:中国企业的对外并购》的调查报告为上述预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解。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对外并购趋势进一步加强,主要受三个因素驱使。首先,中国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不仅能支持对外交易,还可能成为交易的一个驱动力,中国的外汇储备2006年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其次,私人资本机构日益热衷于支持中国收购者的大宗交易;最后,中国消费者的存款倾向帮助国有银行能够以较低的资本价格向中国的行业领先者发放贷款。报告预计,这些驱动对外并购增长的因素未来不会减弱,反而会进一步增强。整合国外公司仍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最大挑战

全球化战略、对当地市场的分析、文化障碍甚至政治因素都是中国企业在对外收购中面临的挑战,但波士顿咨询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林杰敏指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于整合时期。“与国外公司达成交易,买来一家企业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协调与当地劳工的关系,如何处理与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关系。”

林杰敏认为,要提高整合的成功率,中国收购者需要把握的成功要素包括,确保有能力、经验丰富的领导人来运作组织;积极整合组织的运作,了解收购对方的利益需求;与利益方加强沟通,明确协同目标。中国大型企业收购者将卷土重来

波士顿咨询公司对中国企业未来几年内的对外并购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报告认为,像海尔和中海油这样的大型收购者将卷土重来,尽管这两家在最近的收购战役中运气不佳,但他们对全球扩张的追求不会减弱。

另外,交易活动的行业将进一步扩展,除了目前活跃的矿业和能源、电信设备、计算机和IT设备等行业外,那些跨国业务增长强劲但尚未开始大规模对外并购的行业将会更加积极,例如,消费电子产品、家电行业和航运业。

还有一个趋势是,私人资本机构在中国的对外并购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私人资本机构将在全球交易中与中国收购者组成团队,并致力于创造更多的并购机会。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中国:2006年跨国并购的真正战场
下一主题:李荣融表示今年加快国企重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