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科龙重组迎来3月底大限 海信称可能退出收购
下一主题:央企并购“英雄谱”
返回列表 发帖

任志刚:五措施吸引内地企业赴港融资

“随着内地金融市场的发展,香港市场的地位是有可能被边缘化的。”香港特区金管局总裁任志刚昨日在香港举行的泛珠江三角洲论坛上谈及香港市场边缘化的问题时,会场中坐着来自华南9省135家企业机构,近700名内地代表。
为了保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吸引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或发行债券,任志刚昨日提出了涵盖股票、人民币兑换、债券等方面的发展策略。而且这些建议并非停留在书面上,就在会场外,务实的香港人已经摆开了多家投资银行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摊位,供内地企业咨询。
任志刚提出的香港金融发展策略有五方面措施,包括香港金融机构走进内地提供服务、作为内地资金走出去的大门、内地企业在香港发行金融工具(主要指企业债券)、香港金融体系加强处理用人民币交易的能力、加强两地金融基础设施的联系。有业内人士解析,这五个方面实际上分别指吸引内地企业赴港上市、QDII的推动、内地企业债券(人民币债券)发行以及以人民币支付两地贸易。
事实上,香港也确实为上述方向做好了准备。按照任志刚的说法,一旦中央政府开放人民币业务,香港可以在5个星期内完成人民币与港币、美元、欧元的同步交收。只要中央监管单位同意发债机构或企业将筹集的人民币资金汇回内地,人民币债券发行的机制就可以随时启动。
“只有背靠内地,香港未来才能发展得更好。如果这五个方向能一一落实,不但可以利用香港协助内地的资金融通,同时也能支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大福证券董事总经理黄绍开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他认为这些措施短期不易实现,但长期肯定能带来香港经济繁荣,给金融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而花旗环球金融亚洲区主席梁伯韬指出,内地A股市场将成为香港的竞争对手。梁伯韬认为,香港已经成为内地企业的集资中心,这主要是香港拥有高效率的巿场,在市场监管方面能够给予内地企业信心;但内地的证券监管机构正逐步改善基本建设及进行改革,投资者对内地巿场的信心将会增加;同时随着A股交易量的上升,假以时日,A股巿场很可能会成为香港的竞争对手。
不过在争夺中小型企业上市方面,精明的香港金融家显然再次走在了前头。本次来港开会的大部分是华南9省的中小型企业家,为了吸引这些中小型企业到港上市,香港的著名私募基金、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人士纷纷来到现场为企业家讲解上市的一些必要知识。
港交所主席李业广也给出了一组漂亮的数据。根据港交所的统计,过去十年,香港为泛珠江三角洲企业融资约910亿港元,目前在港上市的泛珠江三角洲企业共89家,2005年底市值达 2178 亿港元。从2003 年到2006年2月,上市少于10亿港元的中小型企业有159家,平均每家募集2亿港元,55%的企业目前股价都高于招股价,平均升幅刚好一倍。同时,李业广表示,为了提高中小市值股票的交易量,港交所已经向几家大型基金公司建议成立中小企业基金,并得到了积极回应。
香港的这种努力显然没有白费。《第一财经日报》发现,在介绍香港私募基金的分会场,涌进了不少内地企业家,债券融资的会场也同样挤满了来自内地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一名来自于闽东的企业家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尽管香港的上市费用要高于A股,但仍愿意到香港上市。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科龙重组迎来3月底大限 海信称可能退出收购
下一主题:央企并购“英雄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