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8222
- 帖子
- 324
- 主题
- 118
- 注册时间
- 2011-5-26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中工国际今日公告,其网下配售工作已于昨天结束,根据申购情况协商后确定的发行价格为7.4元/股,即询价区间的上限。按照发行后总股本计算,该价格对应的市盈率为19.83倍,市净率为1.73倍,发行后每股净资产4.28元。 公告显示,此次在发行价格以上的有效申购获配比例为0.97%,超额认购倍数为103倍。此次发行配售对象共计135家,申购总量为12.57亿股,冻结资金总额93.04亿元。其中,有效申购的配售对象132家。在这132家机构中,除工银瑞信核心价值与银河稳健两只基金报价低于7.4元外,其余机构报价均为7.4元,因此这两家基金就成为仅有的未能获配股票的机构。有86家机构均获配11.64万股,其余机构获配10.47万股至2900股左右不等。 作为一只小盘股,中工国际的上市并不会对现有市场格局带来太多变数,但其询价结果有着更多的象征意义,其询价结果能否成为今后IPO的新标杆尤为市场关注。 价格区间根据“平均数”确定 按照中工国际最终确定的网下配售发行价格区间,其对应的市盈率区间按去年净利润及发行后总股本计算为16.54倍至19.83倍。市场普遍认为,这个价格区间和市盈率是较为合理的,对发行之后的价格而言是“有余地的”,应该是反映了市场各方面的共同看法。 从34家询价对象给出的价格区间上限看,给出的价格区间上限在7.4元/股至8.6元/股范围中的机构投资者数量是最多的,有21家,占34家机构数量的61.7%;给出的价格区间上限在6.1元/股至7.4元/股范围中的机构投资者数量有9家,为34家机构的26%。 就机构投资者类别看,参与询价的20家基金公司中,给出的价格区间上限在7.4元/股到8.6元/股范围中的基金有13家,在6.1元/股到7.4元/股范围中的基金有5家。参与询价的6家证券公司中,给出的价格区间上限在7.4元/股到8.6元/股范围中的有4家,在6.1元/股到7.4元/股范围中的有1家。 中工国际最终的价格区间是如何确定的呢?对此,保荐机构国信证券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没有刻意去定一个比较低的价格,是按照询价区间,经过科学分析论证确定的。”他介绍说,最终确定的价格区间是根据“平均数”确定的,“把34家的价格平均起来。当然也不是这么简单,很多因素共同导致,决定了这个价格”,“是定位偏高还是偏低,由投资者自己判断,我们不好评论”。 对于IPO询价的评估体系,业内人士认为,市盈率和市净率是很重要的参考指标,除此之外,还有公司的成长性及主营业务的可持续性等指标,如果公司未来成长性比较好,可给予公司较高的市盈率。业内人士认为,中工国际作为全流通条件下有关方面选择的IPO第一单,其主营业务应该是比较扎实的。 中工国际“稀缺性”明显 A股市场历来有炒新的传统,由于股改,市场已有一年多未发新股,“物以稀为贵”,这进一步抬高了投资者对中工国际的上市后的期待。根据记者了解,市场各种类型的投资者普遍看好近期新股上市后的表现。一位有着10多年新股申购经验的投资者对记者表示,为参与新股申购,他目前已抛出了手中80%的股票,“申购到最好,申购不到也要在上市首日积极参与。” 历史上,新股受追捧是市场常态,尤其当新股停发一段时间后更是如此。根据本报信息中心对1999年《证券法》实施后、2000年市值申购和去年“新股询价发行第一单”的统计,新股上市首日最高涨幅达到161.7%,最低涨幅也超过70%。即便是去年初上市的华电国际,在大盘整体处于下跌趋势的情况下,首日涨幅仍达到79%。 如果与目前中小板个股的市场定位相比,中工国际股价也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根据本报信息数据中心的统计,以去年年度业绩为标准、按最新股本摊薄后,深交所中小板的算术平均市盈率为34.84倍,平均市净率为3.10倍,平均股价为10.66元。而即便是根据中工国际的价格上限7.40元计算,其摊薄后的市盈率也仅为19.83倍,对照现在中小板的平均市盈率,显然具有较大上升空间。 根据中工国际的招股意向书确定的募集资金投向,其计划募集资金为56242万元,加上1954- 2436万元发行费用概算,如果发行费用为2436万元上限,此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58678万元,按照发行股数为6000万股计算,得出的价格为 9.779元/股。根据6.17元/股至7.40元/股的价格区间,如果价格确定为7.40元/股的上限,涨幅30%之后为9.62元,接近9.779元 /股,业内人士认为,这似乎也可以作为中工国际上市初期市场表现的参照。 有标杆意义但难成绝对标杆 中工国际目前所确定的询价区间能否成为今后IPO询价的标杆,对此,市场普遍认为,中工国际的询价结果具有标杆意义,但很难成为标杆。 国联基金研究总监张岚认为,就他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作为全流通背景下的首单IPO,中工国际必然会受到资金的追捧,最后的发行价向询价区间上限靠拢实属正常。但机构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对于如何判断该公司的价值仍存在一定分歧。这种现象说明了一点,任何IPO的询价结果都要从具体公司的素质再加上当时的市场环境来考虑,不同的公司所处的行业、在行业内的地位、发展前景等都千差万别,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IPO都很难成为绝对的标杆。 申万研究所的桂浩明也表达了类似看法。在他看来,“IPO第一单”和今后任何一次IPO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桂浩明认为,从中工国际的询价结果不难看出,今后一、二级市场的接轨将是大势所趋。今后一级市场的询价结果将向二级市场靠拢,虽然发行价的确定仍会为二级市场预留一定空间,但在市场逐渐趋于理性的今天,这一空间会较以前大为缩小而逐渐向成熟市场靠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