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人民币在亚洲主导地位无需寄望于亚元
下一主题:国资委调研央企注资模式 分类整合时间表拟定中
返回列表 发帖

上海国资改革首倡两化

10月13日,在上海市国资委组织的一次专家研讨会上,上海市国资委主任凌宝亨透露,
未来几年上海国资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以下简称“两化”)。
上海明确提出“两化”这一国资改革目标,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凌宝亨主任第一次提及“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概念了。可以说,从今年5月开始的我国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就是“两化”路径的催生剂,而以仪电控股为代表的国资经营公司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股改催生“两化”
今年5月,当清华同方、三一重工等第一批试点的7家上市公司推出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而各地对股权分置改革还在踌躇观望的时候,上海却已经率先认识到,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意味着股份的全流通,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可以通过在证券市场上增减股份来控制,股权分置改革将为国资改革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和空间。
7月末,上海国资系统召开了一次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内部动员大会。除了提出“争取花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基本完成上海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这一目标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概念也被首次提出。
“上海国有资产总量6888亿元,总量虽然很大,但很多资产形态是凝固的。所以,上海这几年国资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资产资本化、资产证券化。”凌宝亨主任当时在会议上指出。
“而在股权分置条件下,上市公司股权流动仍然很困难,一个股权转让项目要花半年时间,制约了国资调整的效率。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对于实现资产资本化、资产证券化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据《上海国资》了解,当时上海在提出“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目标的时候,还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具体应该怎么做,评价标准是什么,上海国资委并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铺开,上海对于“两化”路径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其重要性也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十一五”规划破题
“此前相关内容也有专家提出过,但都是停留在建议、意见、看法的阶段,也没有‘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这样一个明确的提法。不过,现在从凌宝亨主任口中说出来,意义就不一样了。”上海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汪胜洋告诉《上海国资》。
这意味着“两化”路径将正式付诸实施。实际上,目前正在编制过程中的《上海市“十一五”国有资产调整和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有关“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内容占了相当大的篇幅。
刘志阳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博士后,目前承担了《“十一五”规划》中有关“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课题的研究工作。
“推进‘两化’的目的就是解决国有资产的固化问题,提高国资流动性,进而推动国有资产的布局结构调整,以及推动国有企业改制工作进展。”刘志阳分析,国资固化以及随之引发的资产流失积弊已久。
不容否认,“十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在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上海继续保持国资国企改革的先发优势,以国有控股公司改革重组为突破口,上海国有资产调整和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果。比较具有说服力的一组数据是,截至2004年底,上海市地方国有资产总量达6888亿元,较2000年增长了1.48倍,年均增长10.3%。
但是,上海国有资产调整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国资布局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仍有50%以上资产集中在一般竞争性领域,近10%的资产散布在65个行业,在对上海经济发展整体带动能力强的关键领域,国资集聚度仍然偏低,国资吸纳、放大效应没有充分发挥。
此外,国有资产流动性和资源资本化、资产证券化程度较低。2004年,已完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制的企业国有资产占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的比重61.8%,但上市公司占用的国有资产仅占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的13.69%。而且,在社会事业领域大量国有资源仍未资本化,导致国有资产凝固化、部门化以及增加资产贬损的风险,这也影响了国资结构调整的进程。
针对这些问题, “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将成为“十一五”期间上海国资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按照上海国资系统的初步设想,“十一五”期间上海一方面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造,推动国有资产的证券化进程,争取基本解决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不良债务和协保人员等问题;另一方面要建立激活资源、优化配置、开放产权、有序流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运作机制。
其具体目标之一则是到2010年,逐步收缩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户数,30%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到上市公司中,80%左右的市属行政事业性的企事业集团完成多元化改制。
“两化”解读
国资改革的“两化”路径,尤其是其中“资本证券化”还是一个新鲜的说法。究竟这“两化”应该怎样理解呢?是否可以和经常见诸报端的是“资产证券化”一词等同呢?
“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传统的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金融创新,而这里提到的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则指的是国资改革的方向、目标。”复旦大学企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晖明教授指出。
据其介绍,目前国内所说的资产证券化一般属于银行资产管理范畴,是针对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一种金融工具,其内容是将银行的部分资产拿出来打包后,用证券形式在市场上出售。这样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就增强了。
而资本证券化则是企业资产经营中的概念,在这里应该是属于国有企业管理及国有资产经营的范畴。
在《上海国资》的采访过程中,尽管专家们都认为“两化”不能和“资产证券化”相混淆,但是对于“两化”本身的理解,采访对象的看法却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虽然说的是‘两化’,但实际上却包含了三个层次的目标:资本化、证券化和市场化。三者实际上是一种类似于递进的关系,反映的实际上是国有资产改革的途径。”刘志阳认为。
所谓资产资本化,就是指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目标,以股份制为主要实现形式,打破资产部门化、凝固化的利益格局,推动优质资产和资源向关键产业领域和优势企业集聚。
“这里面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继续以上海国有控股集团的重组改制为突破口,推进上海国有企业的公司化、股份化、多元化,另一方面则牵涉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处理,市属行政事业性的企事业集团也要进行多元化改制。”刘志阳指出。
汪胜洋则强调说,在国有资产资本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规范,要按照市场的价格和原则来操作,不要搞流于形式的“拉郎配”。否则,即使名义上资本化了,也过不了证券化这一关。如果要上市,要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就必须符合严格的上市条件,那些流于形式的资本化可能就必须“回炉”,从头来过。
而证券化则是建立在国有资产已经资本化了的前提下,按照上海国资系统的意图,则是抓住股权分置改革的契机,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促进国有资本证券化,确保国资流得动、调得动、能联动。
“这也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就是上市,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上市条件的国有企业尽量上市,另一方面则是推动股改工作,争取早日实现同股同权,使固化的国有股获得流通的权力。”刘志阳分析说。
目前,上海市含国有成分的上市公司有90家,其中,飞乐音响已实现全流通,因此,列入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共有89家。根据上市公司2004年年报,这89家上市公司总股本549.64亿股,其中国有股239.95亿股,占43.66%,相应的国有权益为706.86亿元。股改完成后,至少这700多亿的国有权益就获得了流通的权力,有了盘活的可能。
而在上市方面,实际上包括了两种模式,一种是IPO,例如上汽、港务、电气重组的核心资产上市;而另一种则是对原有上市公司的重组,例如仪电控股集团前几年就把资产全装进了上市公司。
同样,市场化则是建立在证券化的基础上,使得上市之后的国企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自由地进行资本运作,包括进入前沿性、前瞻性的产业,以及从一些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退出来,从而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同时,也可以借鉴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等市场化披露方式,建立广泛而有效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管体系。
国资固化与冰棍现象
上海推动国资改革的“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着眼点在于,解决国有资产的固化问题,提高国资流动性。
在国资改革进程中,国资流动性难题就一直受到众人的关注。只不过以前经常听到的叫做“盘活”国有资产,而现在的流行说法为促进国资的“流转顺畅”。即便在去年“郎顾之争”引发的关于国资改革方向的大辩论中,众多经济学家也只是对国资流动的实现途径存在争议,而对于国资应该提高流动性这一目标本身,无论是新左派还是新自由主义流派的学者们都没有疑义。
道理很简单,国有资产也是资本,而流动是资本的客观属性。
“资本的属性是什么呢?在流动中保值增值。按照马克思讲的,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就是能够钱挣钱的那些钱,而不是消费掉的钱。那么,无论是钱要挣钱也好,能带来保值增值也好,前提就是要不断地流动。”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保民指出。
而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曾表示,国企改制的目的不是产权不流动,而是鼓励流动,只有流动才能把资源配置好,不流动就造成“冰棍现象”。
“冰棍现象”正是国资固化、缺乏流动性带来的恶果之一。由于难以流动,国有资产就像一根“冰棍”放在那儿慢慢化掉而无人过问,而这才是国有资产最大的流失形式。
此前,经常被引用的例子就是东北三省的“冰棍现象”。
2003年新华社的一篇报道指出,东北辽吉黑三省数以千亿元国有资产的难以流动正造成更大“流失”。虽然一些国有及国有控股特大型企业脱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账面统计地方国企的亏损面仍在40%左右,而且负债额和负债率继续增加。辽宁省国企资产负债额2002年比2001年增加172亿元,负债率增加1.34个百分点;2002年亏损额比2001年增加5.5亿元,亏损面增加2.3个百分点。2001年末黑龙江省地方国有企业净值358.4亿元,比上一年减少116.2亿元。
而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动将解决我国证券市场的股权割裂弊端,数目庞大的国有股将获得流通的可能。 此外,全流通的市场环境下,国资流动也将得以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运作。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人民币在亚洲主导地位无需寄望于亚元
下一主题:国资委调研央企注资模式 分类整合时间表拟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