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央企再度涉猎券商 诚通三亿巨资入主巨田
下一主题:管理权的最后代价 瑞银亿元巨资赎买北京证券
返回列表 发帖

券商之间并购浪潮已暗流涌动 小券商难逃重组命

股市走牛,市场交投活跃,无论投资者盈亏如何,证券公司都是最终的受益者。
《财经时报》了解到,由于股票市场转暖,证券公司营业部可谓日进斗金。一些“胆子大”的证券公司更是将大量资金投向股市,使得自营盘获利颇丰,并将自己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但中国证监会对券商整饬并未因此划上句号。
据一家成立仅三年的小型券商负责人透露,证监会已经下发通知,6月底前,如果他所在的证券公司拿不出重组方案,将逃脱不了被托管的结局。目前,该公司正在制定重组方案,其中之一,即是和另一家中小型券商合并。
气势如虹的股市,拯救了不少濒临破产的大券商,却没能让中小券商摆脱困境,它们中的有些成员甚至至今都发不出员工工资,这类券商的结局只有三种——被托管、关闭或被兼并。
对于意欲扩张的大型券商而言,此时,正是它们染指中小券商的绝佳机会。
价格制胜
过去两年,股市不振使得证券行业问题重重。多数券商忙于争取进入证监会划定的第一梯队(创新类券商)和第二梯队(规范类券商)资格,以免让自己成为被洗牌的对象。
同时,连年的亏损也使得券商对并购心有余而力不足,出售自己手中的基金或信托公司股权以求自保,反而成了当时一景。
因此,虽然前几年证券公司的股权非常便宜,却鲜被同行问津。
随着股票市场各项制度性建设的不断完善,证券公司的市场化并购潮开始涌动。
一家规范类券商的高层透露,他们从去年底开始,就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并购目标,并和多家券商进行了接洽。
近日,广发证券并购第一证券的方案获批,成为券商市场化并购的第一例。但据《财经时报》了解,第一证券并购战硝烟弥漫,广发证券仅仅是“半路杀出”的角逐者。
此前,另一家证券公司已和第一证券达成托管意向,并向证监会递交了托管方案。这家证券公司希望采取的战略是:先托管后收购。
记者获悉,这家券商几乎已经做好了托管的各项准备,并从公司总部和营业部抽调了数十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但就在这家券商等待证监会批复,整装待发之际,却发生了令其始料不及的戏剧性变化:广发证券向证监会上报了收购第一证券的方案。
这家券商托管第一证券的方案因此搁浅。
《财经时报》事后了解到,广发证券收购价更具吸引力是其制胜法宝。据透露,广发证券仅收购第一证券经纪业务的资金就达1亿多元。
券商概念股受追捧
除了并购同业,券商也在谋求增资扩股、上市融资等多种扩张渠道。
广发证券欲借壳延边公路(000776)上市的传闻日前获得证实。业内人士认为,券商借壳上市为火爆的券商概念股表现,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此前,重仓券商概念股的基金受益颇丰,其中尤以在券商股中布下重兵的南方基金为甚。
6月1日,南方基金旗下的南方稳健基金以4.1495%的日均涨幅,位居全部
开放式基金之首;这支基金在晨星最近一个月的排名中,以23.76%的涨幅位列69支股票型基金的第4位。
南方基金投资总监王宏远和他的团队经过研究发现,从全球成熟市场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在同样背景下的市场经验来看,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历了长期熊市后的爆发性大牛市初期,在金融股的配置中,配置证券类股票会比配置银行股有3~5倍的超额收益。
这是因为,市场交投活跃以及自营业务等多个方面,可以给证券公司带来实惠。同时,股改之后大量的IPO(首次公开发行)和再融资重启,尤其是超大型国企在A股上市,将会为顶级券商带来巨大的承销收入。此外,衍生品(权证)的创设也会成为券商新的利润增长点。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央企再度涉猎券商 诚通三亿巨资入主巨田
下一主题:管理权的最后代价 瑞银亿元巨资赎买北京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