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年内再融资需求在200-250亿之间

“新老划断”后,证监会发审委已召开14场发审会议,申请再融资的公司数量明显超过了IPO数量,其中,选择非公开发行即定向增发的公司占据了绝大比例。此外,业界人士预测,今年G股公开发行的再融资需求在200-250亿之间。
监管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再融资不是“圈钱”,一定要转变理念,上市公司股改后,要把再融资与提高公司质量、促进结构调整、增强后劲结合起来,要利用两类股东利益一致的机会,把优质资产装入,实现主营业务的整体上市。“今后审核中,我们会特别关注,大股东是否和上市公司一条心。集团的核心资产、主营业务资产、核心管理团队等是否进入上市公司,是审核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凡是大股东和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上下游关联交易的,保荐人不能提交这样的再融资申请。”
另外,由于对再融资运行程序改革,即简化流程,取消两次发行的时间间隔,提供筹资和使用资金的合理安排机制等,该人士表示,对今后融资节奏的担忧会减少一些,上市公司融资安排的自由度增强,其行为将更趋理性。
定向增发潮涌
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自5月新的再融资办法实施以来,大约80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再融资预案,其中近八成公司选择了定向增发。
定向增发受青睐的主要原因包括:监管部门实行简易审核程序;发行门槛低,一些不具备公开发行条件、绩差甚至亏损的公司都可以通过定向增发实现再融资;与机构投资者一对一商议的方式更直接、便捷等。在不少人看来,定向增发不仅是提高再融资效率的制度安排,对那些长期以来没有再融资资格的公司,更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上述相关人士介绍,定向增发原则上只以那些有判断能力,有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者为发行对象。同时监管机构要求其有一定的锁定期,以缓解这些
股票上市给市场带来的冲击。因此,只要是双方达成意愿,监管部门不应该介入太深。
从历史上再融资与IPO的比例来看,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占IPO规模的 80-90%左右。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定向募集以及发行权证的远期再融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再融资对即期市场资金的需求。因此,虽然股改中提到要对积极改革的公司进行政策扶持,再融资数量会较多,但并不意味着实际资金需求也会相应很大。
公开增发和配股更注重价值挖掘
新的公开增发办法引入了市价增发原则,即增发价格不低于发行前20个交易日均价,而不是以前八五折的通行做法。“这是广大机构和中小投资者提出的强烈要求,折价增发对所有投资者都是个灾难。”负责再融资审核的相关人士说,从申能股份、泰豪科技等案例看,市价增发都成功了。因此,将来采取公开增发方式的再融资公司,必须是有价值、有投资潜力、有好的项目和团队。
配股约束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规定控股股东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必须事先承诺准备认购的数量并公告;引入发行失败机制,配股代销期满,认购数量没有达到宣布配股数量的70%,在法律上就构成了发行失败。这两个要求很严格,该人士表示,再加上对资金用途、上市公司利润回报率以及公司治理方面的规定,配股总体上的要求提高了。“基于此,才作了另一手改革,即降低财务指标要求。”
业界人士预测,今年G股公开发行的再融资需求会大大小于IPO的数量,预计其规模为 IPO规模的6-7成左右,大概资金需求为200-250亿。在2007年,一部分远期再融资将会实现,再融资与IPO规模的比例可能接近80%的历史水平,由此,2007年预计再融资的规模为500亿左右。
循序渐进发展债务融资
在国家加快发展企业债务融资的总方针下,
证券监管部门在其分工负责的行政许可事项里,对债务融资进行了拓展优化。一是对现有可转债发行政策的调整,把净资产收益率要求从10%降到6%,使得更多公司具备了发可转债条件,而且今后不再推行强制担保。二是推出可分离交易债券,可转债和认股权证分开交易,后者可促使企业追求发展。
“过去没有积极发展债券市场,重要的一点是,政府担心债券信用较差,不能按期还本付息,风险难以控制。”相关人士介绍,此次在改革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制度中,特别强化了市场化的债权人保护。如要求上市公司建立保护债券持有人利益的办法和相关制度,建立跟踪信用评级制度等。
新的再融资办法实施以来,已有7家公司公布了发行一般可转债的预案,5家公司公布了可分离交易的附认股权的可转债。业界人士普遍预计,在监管部门循序渐进推动制度建设的思路下,债务融资的发展将会提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