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专家建议尽快收紧流动性

新出炉的金融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宽货币、宽信贷”的局面又有所发展。一些专家指出,央行应当机立断,尽快出台趋紧的政策措施,适度收紧过剩的流动性。
应当看到,在过剩流动性的推动下,眼下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失衡状况没有明显改善,有的部门还在恶化。进一步扩大的贸易顺差表明,外部失衡加剧;投资和消费的走势差异反映内部失衡依然如故。
许多专家指出 ,当务之急是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收回市场多余的货币。据测算,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可以回收流动性大约2800亿元左右。运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总量性紧缩政策,从抑制“宽货币”入手可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宽信贷”的作用。
一些专家指出,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只是一个短期性的政策,并不能改变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导致的“宽货币”局面。因此,还应出台更有力度的平衡国际收支的政策。如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增加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合理引导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拓宽包括QDII在内的资本流出渠道等。
针对信贷增长过快,许多专家建议, 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严把贷款质量关。要严格控制对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加强对房地产信贷的检测;竞争较大的“银政合作”授信贷款隐藏着相当大的风险,急需对其项目展开一次行政性检查。
加快汇率改革也是化解流动性泛滥的有效途径。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不少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在此情况下,稳定市场升值预期和抑制投机成为货币政策操作的关键性环节,而更富弹性的汇率机制将使投机者面临波幅加大的风险,可以达到稳定预期和抑制投机的作用。
至于是否要采取提高利率手段,有专家认为,提高存款利率与鼓励消费政策相左,对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利;若再提高贷款利率,拉大银行存款利率的利息差,只能导致银行贷款的冲动。
还有专家建议,要大力扩展直接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分散银行体系的风险。
流动性过剩可能是我国中长期面对的问题,应在宏观调控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调控水平。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