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8202
- 帖子
- 363
- 主题
- 126
- 注册时间
- 2011-5-26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央行着手防通胀有深意
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在外界略感突然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6月16日宣布:从7月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将从现行的 7.5%上调至8%;农村合作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则继续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毫无疑问,这是央行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重要举措,更是中央为预防经济过热、规避通货膨胀风险的一个具体指向。 此次准备金率调整,恰好在5月份宏观数据公布后不久,因此需要结合前5个月的相关经济指标,深入理解央行此举的现实目标及长远考虑。从今年情况看,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但经济运行中几大矛盾和问题仍显突出,比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增长偏快、对外贸易顺差扩大等,均在继续加大局部、甚至总体经济过热的可能。正是综合考虑到这些重要动向,央行开始果断出手,明确表达对防止通货膨胀的关切度与调控力。 从央行的解释不难看出,商业银行体系增加流动性的因素仍然较多,货币信贷呈继续加快增长的势头尤其堪忧。随着国有银行纷纷股改上市,银行业的整体竞争态势趋于激烈,在迅速开发新业务之前,多数商业银行只能靠通过贷款扩张来增加盈利。加上经历两年宏观调控后,各地相继启动一大批需要巨额投资的建设项目。这使得今年5月份货币供应量(M2)增速竟超过19%,1~5月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78万亿元,同比多增7939亿元。 至此,虽然消费物价指数(CPI)还比较低,但从预防经济过热及防止通货膨胀的角度考虑,央行必须着手调整货币政策。这实际上也表明,持续两年多的宏观调控并没有结束。当然从大原则上看,央行只是在继续坚持总体稳健政策取向的同时,适度加大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在具体政策选择上,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相对温和,其预警意味强于实际效果。 当然也不可否认,央行此举能否有效抑制货币信贷加快增长,尚需进一步观察。稍作测算即知,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后,将一次性冻结商业银行持有的流动性资金或资产约1500亿元。相对于商业银行向央行缴存的总计2.3万亿元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余额,以及各商业银行持有的7万多亿元流动性较高的国债、金融债券和央行票据等资产,1500亿元的新增冻结,应当不会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造成实质性困难。 也就是说,如果商业银行希望增加盈利,而又一时缺乏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只要各地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扩张产生新的资金需求,商业银行势必想方设法继续扩大信贷规模。那么,要让央行的预警性货币政策调整达到实效,就需要从经济发展全局以及银行业创新两方面入手:既要按中央部署,继续对部分投资过热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对信贷需求进行釜底抽薪;同时又要不断给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以实质性刺激,让逐渐走向市场竞争的商业银行,可以慢慢脱离单纯靠信贷扩张增加盈利的传统经营思路。 由于这样的转变思路,在具体实践上需要时间。按各国央行的通行惯例,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往往会伴随着直接加息。中国的情况虽有其特殊性,但在全球普遍的加息收缩风潮之下,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增长势头,无疑在继续加大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风险,再考虑到人民币与美元等主要货币之间巨大的利差,人民币存贷利率在未来一定时间里会趋于上升。当然具体如何加息,则要视相关宏观经济数据和其他因素而定。 很多人还注意到,此次央行没有上调农信社的存款准备金率,这显然是为了确保这些农村金融机构对“三农”的信贷投入。这是央行在继续兑现并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同时也提醒我们,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和广大城市,占国土和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村、农民,需要更多的政策性扶持。 这种区别对待,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复杂性。在总体经济增长势头迅猛的背景下,我们的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金融与产业等,往往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发展态势和相互矛盾的利益博弈,这正是中央宏观调控必须持续进行、又不得不审慎推进的原因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