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超过预期的11.3%代表需求旺盛,也代表过往的政策调控并没有达到效果
●加息是全球性的,中国也应该有加息空间
●人民币升值压力大于通货膨胀压力,央行应当考虑其他的调控措施而不是加息
上半年GDP增长10.9%、固定投资增长29.8%、CPI上涨1.3%,这些数字的公布只能使得加息的分歧更大,——大部分专家在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上述数字之后进一步明确了加息的预期,少数观点则坚持认为不会加息。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了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91443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第二季度GDP增长达11.3%。
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我们当时预测二季度GDP增长是10.4%,现在这个数字的确超出我们的预期,向过热趋势发展。但并不能代表经济过热。”而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慧勇表示:“超过预期的11.3%代表需求旺盛,也代表过往的政策调控并没有达到效果。”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6月份上涨1.5%),涨幅比去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
据此,王小广表示:“央行应该与以前发行央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结合起来,进行加息,最好是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同时加,保持利差不变。加息是全球性的,中国也应该有加息空间。”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没有正面回答记者关于加息的提问,他表示:“我只是点出了事实,至于是不是要马上采取进一步的货币政策,什么时候采取,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我想央行会根据有关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
对于如何打出一套货币政策调控组合拳,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慧勇表示:“固定资产投资过快,信贷投放过快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根源是在于流动性过剩,那么如何回收流动性?以前采取发行惩罚性质的央行票据,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些措施是有待于观察效果,那么现在应该开始新的加息,来配合这些措施渗透深入生效。”
大部分专家分析,央行将在三季度,最晚不超过下半年来加息27个基点。
尽管市场目前对于央行会再次加息的预期加强,但是加息的效应对于我国来说,和美联储的利率政策效应不可同日而语。
一位坚持认为不会加息的业内人士表示,从央行决策角度出发,应当考虑到加息的时滞效应和连续性:首先,一次加息并不能通过利率敏感性传导到经济行为决策中去,投融资的成本和收益并不会受到实质性影响,那么,加息行为更多的是宣示紧缩预期,通过预期的折现改变经济中投融资行为,从而实现货币调控目标;其次,从预期折现的角度来看,“加息”预期又难以突破我国将长期处于低利率及流动性充足的货币环境预期,市场一般逻辑都是央行将止步于有限的几次加息。如此,“加息”能带来紧缩预期效用又打折扣。该人士认为,人民币升值压力大于通货膨胀压力,央行应当考虑其他的调控措施而不是加息。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