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814
- 帖子
- 252
- 主题
- 125
- 注册时间
- 2011-5-24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8月18日9时30分,中国国航A股终究没有逃过“破发”魔咒。 2.78元/股,国航上市首日开盘价距发行价仅0.02元之差。但就是这0.02之差将新股不败神话推向破灭。 大幅缩减发行规模,中签率创出新高,上市破发,发行厄运基本被国航不幸赶上。 新股发行中市场在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而来自各方的消息显示,监管层将以此为契机加紧新股发行机制的完善。 首日破发 8月18日,9点,北京证券北京潘家园营业部。 杜女士和往常一样,准时坐到了中户室的行情机旁,这一天她申购的中国国航A股正式上市。 令她担心的是,在申购后的这几天时间里关于国航将跌破发行价的声音频频出现于各大财经报纸、电视台与网站。但她觉得新股不败的纪录不会在国航身上打破。 当日,杜女士对两条消息表示了关心,一是燃油附加税10月继续征收的消息见诸报端;二是南方航空上半年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亏损9.68亿元,行业亏损阴影再次笼罩国航。 9点05分,集合竞价时间,在左右摇摆之间的杜女士挂出了2.85元/股的卖单,“除去手续费用多少也能挣点。”这是杜女士的想法。 9点30分,国航开盘价却锁定在2.78元/股——跌破2.8元/股的发行价。 “我一看都傻眼了,新股也能破发?!”杜女士无奈地说道。 此时,国航也成为全流通后第一只跌破发行价的新股。 1分钟后国航股价一度跌至2.74元,之后一直徘徊在2.78元至2.80元之间,最高至2.81元。10点30左右,杜女士再次挂出2.82元的卖单,欲保本出售,但依然无人接盘。 国航股价盘中多数时间运行于发行价下方,接近收盘时,出现3303.78万股机构大单接盘,强行将股价拉至发行价。下午3时,国航最终以2.80元收盘。 当天,国航H股收盘价2.81港元,涨0.72%。 由于开盘后国航股价远低于心理预期,因此有34.79%的国航投资者选择了抛售,而大部分投资者还是处于观望状态。 一证券公司投资部的人士表示,早盘跌破发行价并不会对公司的基本面造成影响。 该证券公司持有200万股左右的国航流通股,表示将寻找合适时机抛售,但愿不会出现异常情况。 国航控股股东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发行A股时承诺,自上市交易后至2006年12月31日,股价格低于发行价格的前提下,将以不低于当时市场价的价格在二级市场上增持股票,直至恢复到发行价格为止,累计增持不超过6亿股的A股股票。 国航董秘郑保安表示,大股东肯定会实现增持承诺。对于国航跌破发行价,他表示这属于市场正常行为,并表示无法获知大股东是否已增持。 诱因 大幅缩减发行规模,中签率创出新高,上市破发。 国航A股上市一路跌跌撞撞。 事实上,许多中介机构认为,从国航这几年的经营情况来看,它确实是航空业中的佼佼者,如果要战略布局,国航是首选。 真正对于国航发行不认可,造成其开盘破发还是机构对其未来业绩的担心。 瑞士信贷17日发表报告指出,由于原油价格持续高企,将对航空公司带来负面影响。该行调低国航(0753,HK)今明两年每股盈利13%,降至0.19元人民币和0.22元人民币,2008年更调低16%至0.25元人民币,并将其目标价由3.2港元降至2.95港元。 国航将于9月6日公布中期业绩,瑞士信贷认为国航中期业绩不会有大惊喜,预测盈利将跌49%至3.01亿元人民币。 本月初,海通证券与长江证券的专题研究报告均对国航2006年与2007年的盈利给予较大幅度的调整预测,海通认为其未来两年净利润将从2005年的17.09亿元下降到8.7亿元、5.05亿元,长江证券的数据则为11.32亿元和6.24亿元。 作为市场主力,机构对国航未来业绩的担忧自然给其他投资者也带来恐慌效应。 这直接导致了国航发行上市之后接盘者甚少。 据悉,就连进行了大笔申购的嘉实基金内部各家基金对国航的分歧也比较大。 “国航开盘后的破发,显示的是市场声音,市场的力量已经发挥作用。”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如此评价。 他指出,作为政府主导发行的国有大盘股,甚至连机构都对其未予认可,这说明其定价有很大问题。同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新股发行的推进,从中国银行、大秦铁路到中国国航,市场对于大盘股越来越不接受,申购大盘股的收益率也越来越低。 国都证券研究员孙志敏则指出:“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存在风险,假如新股永远不败,那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迟早是会有破发的,这本来就是成熟市场会出现的正常现象。” 新股发行修改契机 来自各方消息显示,随着国航缩减发行规模之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管理层将对新股发行的询价过程等方面进行修改。 据悉,对于国航发行的失利,交易所和证监会方面并没有过多忧虑,依然肯定新股发行的节奏,亦认为市场化对于发行的约束甚至带来发行失败和破发都是正常情况。 但基于国航在定价发行以及选择发行窗口的问题,监管层却有意以此为契机修改新股发行的有关条例。 某证券人士向本报指出,监管层将进一步严格询价过程,以令投行以及询价机构能更负责地参与询价,从而保证发行更为顺利。 同时,他指出,新的发行机制将允许建立超额配售选择权即“绿鞋”制度。 此前,来自证监会的消息指出,作为一种股价稳定机制,“绿鞋”制度的技术性很强,不应过于频繁地采用,主要在个别大型企业发行中采用。 据悉,监管部门还将修改有关新股发行的询价办法,将以往以通知、备忘录等形式发布的有关询价办法的若干文件进行归并整合,并出台“新股询价管理办法”的相关规范性文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