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中国证券业已实现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
下一主题:核心PPI大“跳水”美联储或再度不升息
返回列表 发帖

价格快涨与CPI慢升反差何来

2000-2005年GDP年均增长9.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仅上涨1.2%,2006年上半年GDP 增长10.9%,CPI仅仅上涨1.3%。但央行最近的调查显示,民众的真切感觉是物价上涨幅度很快,居民对“物价过高”判断所占的比例升至24.4%,较上季提高2.3个百分点,物价满意指数降至-12.1%,比上季下降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对物价上涨的反应是,满眼都是价格看涨,但居民消费价格的统计数字却相当平和,与居民的实际感觉反差较大。
价格总水平涨幅与居民的实际感受确实存在一定的反差,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经济和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
居民对价格涨幅高
商品感受强烈
由于近几年价格变化的结构性特点突出,各类价格变化中,生活必需的食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不是百姓生活必需品的非食品消费品价格持续低迷甚至下降,制约了价格总水平的涨幅,因而价格总水平涨幅远远小于一些特定的消费品或服务价格的涨幅。2006年上半年,价格总水平上涨1.3%,涨幅虽然继续减小,但鲜菜、鲜果、燃料、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7.2%、32.2%、14.3%、4.7%,比价格总水平涨幅分别高15.9、30.9、13和3.4个百分点。在前两年大幅度上涨的粮食价格高位运行,主要副食品、燃料价格和服务价格继续上涨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剧了居民的支出负担,使中低收入居民对价格上涨的感受进一步加强。
消费价格统计构成存在一定不足
CPI统计标准基本上还是20多年前制定的,CPI中的权重虽然经过一些调整,但与当前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巨大变化还是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医疗、教育、住房改革之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构成中八大类价格权重与居民的实际支出比重的差距明显扩大。这就是为什么在统计数据显示物价低迷的时候,很多人感觉的是价格的高涨和生活负担的沉重———因为有几类大宗且大家都要消费的商品的价格有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比如教育、医疗、住房等。
收入增长缓慢映衬价格上涨
一般来讲,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则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强,对价格上涨的实际感受就会相对弱一些;但如果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缓慢,居民对价格上涨的实际感受就会相对强一些。
1997-2005年,GDP年均实际增长9.2%,名义GDP年均增长11.0%,而同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只增长9.0%和6.0%。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不但大大慢于GDP的名义增长速度,也慢于GDP 的实际增长速度,其中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则大大低于GDP 的增长速度。但在1991-1996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略慢于GDP的名义增长速度,但大大高于GDP的实际增长速度。两个时期相比较,1997-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比1991-1996年分别下降14.3和16.0个百分点,1997-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分别只相当于1990-1996年的28.6%和27.1%,收入增长差距十分巨大。正是这种收入增长速度的大幅度减慢,削弱了居民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因而居民对哪怕是较低的价格涨幅也感受强烈。
低收入者对价格上涨更为敏感
居民对价格上涨感受的强烈,不仅仅是因为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更重要的是因为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慢不均,许多低收入阶层居民的绝对收入甚至是下降的。而这些低收入阶层的居民,对价格上涨的感受尤为强烈。
1999-2005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为10.2%(名义增长),高收入居民人均年增长14.3%,而同期低收入居民人均年收入增长速度仅为4.7%,比居民的平均增长速度低5.5个百分点,比高收入户人均年增长速度低9.6个百分点。从1999年到2005年,高收入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是低收入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3.04倍,国民收入分配中在居民中间分配的部分,有更大的比例分配给了高收入阶层。这种收入差距还仅仅是居民收入增长差距的总体描述,如果考虑到隐性的、灰色的收入等实际差距,恐怕不同阶层居民收入增长的差距更大。
在平均的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下降、而国民收入分配两极化倾向加剧的情况下,财富加速向高收入阶层收敛,导致低收入居民群体扩大,因此加剧了低收入居民对价格上涨感受的强度。
居民公共负担明显增加
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所进行的医疗、教育、住房体制的改革,短期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居民的支出负担,对于一些低收入家庭来说,这些负担甚至是不可承受之重,对于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也是难以承受之重。
从居民的医疗费用增加的情况来看,根据统计数据,国家卫生事业费用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由“八五”期间的2.37%下降到“十五”期间的1.66%。靠财政拨款的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想方设法盈利,直接导致医疗费用明显增高。目前中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只有1亿多人,不到全部城镇人口的1/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仅为19.94%,这意味着一大半城镇居民和绝大多数的农民看病完全要自己花钱。
从近些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教育、医疗、住房等近些年改革的领域,也正是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的领域,因此居民的感受更加强烈。尽管这些年居民的收入有所增长,但相对于负担的增加,仍使居民感到难以承受。
目前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涨幅与居民对价格上涨的实际感受上的差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居民消费升级所导致的价格结构性变化的问题,也有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各种结构性不协调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解决,则价格总水平的变化将更加难以准确地描述居民消费结构及支出的变化,也难以准确反映国民经济的综合运行情况。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中国证券业已实现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
下一主题:核心PPI大“跳水”美联储或再度不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