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806
- 帖子
- 300
- 主题
- 164
- 注册时间
- 2011-5-24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新年新气象,内地的房地产大佬们齐刷刷将新年上市的目光盯上了海外上市,尤其锁定在了港交所。 最新的一则消息是北京一家著名房地产商,已委任高盛及汇丰为上市保荐人,准备在2007年上半年赴港上市,集资约4亿美元。 据香港媒体报道,将目光瞄准香港交易所的内地房地产公司还有广州合景泰富地产和恒达地产,各集资超30亿元。连同碧桂园集团、深圳鸿隆地产、中远国际(0517.HK)分拆的中远房地产,明年有望成功敲响香港联交所上市的锣声的地产队伍愈见壮观。 众多房企为何独独对港交所青睐有加?自然,企业选择何地上市,最关键的还是看这个市场的融资能力,以及企业所能融到的资金规模。 综观整个2006年,都是香港资本市场独领风骚。根据资料,香港主板一共吸纳了39家中国内地企业,比2005年增加2家,融资总额也由2005年的190.13亿美元跃升为412.84亿美元,占中国2006年度海外融资总额的94%,平均筹资额达10.58亿美元。 新加坡主板市场共吸收了24家中国企业,平均融资额仅为5570万美元。而2006年在纳斯达克融资的中国企业数为6家,平均筹资额约为8783万美元。相比之下,香港资本市场的融资效率明显更具有诱惑力。 此外,内地房地产同行2006年在香港批量上市的成功经验,也给此次房企绸缪香港上市一个心理暗示。 2006年是“房地产企业香港上市年”。一年来,内地一共有5家房地产企业在香港成功上市。香港主板先后吸纳了富阳控股、世茂地产、绿城中国、上海盛高置等5家房企,合计融资达22.62亿美元。 这是自2004年国家因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信贷从严以来,开发商大规模结群成队赶赴香港上市融资的首次成功演绎。在此之前,内地房地产取道香港融资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外资基金通过过桥贷款或者发行房地产信托基金进行融资。 有专家指出,特别是在美国《萨班斯法案》颁布后,纳斯达克上市的渠道愈见收紧,大型国有企业越来越趋向于在香港上市。而香港投资者更偏好房地产行业,这对于赴港上市的内地房企来说有如一剂兴奋剂。 内地房地产大佬加紧赴港上市融资还源于香港地产大佬的刺激。 2006 年,香港地产商在内地跑马圈地,掀起港资地产对内地的二次攻势,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在2006年的内地地产市场占尽风头。恒基地产截至2006年6月底,已储备了近260万平方米的土地。截至2006年6月30日,新鸿基地产在内地已有184万平方米土地储备,已落实项目的总投资额超过200亿港元。 香港地产商拿地的汹涌之势,让内地开发商瞠目结舌。 在连续两年的宏观调控下,土地和资金已经成为内地房地产企业的命脉。土地资源供应日益紧张成为大地产商圈地的根本动因,而香港资本市场成为香港房地产商和在港上市的房企的资金得天独厚的加油站。香港房地产商和在港上市的房企能够非常便捷地透过资金充裕的股市获得动辄数10亿元的巨额资金。不仅可以透过发行新股或者配股筹资,香港地产公司跟在港上市房企还能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获得各类贷款或者发行票据。 以恒基为例,恒基地产旗下的阳光房地产信托(0435.HK)去年12月底成功上市,加之恒地此前获得的过百亿元银行巨额贷款及配股集资,该公司去年在资本市场上共计融资超过210亿港元,成为香港开发商中融资规模最为庞大的一家。 而正是得益于香港资本市场的助力,港资地产商及在港上市的内地房企在内地房地产市场的争夺中风头劲爆,无人匹敌。 拿地难,断了房企持续发展的道路;融资难,则断了房企安身立命的脉门。 实力不济的房地产企业终将逐渐退出这个市场。在与有着香港资本市场助力的港资地产商与在港上市房企的正面竞争中,这些尚未上市房企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有心无力。 在资金和土地多次撩动其敏感神经之后,内地的房地产商瞄准在港上市也就不难理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