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QFII应对宏观调控之术
下一主题:境外基金环伺12亿美元中国地产大餐
返回列表 发帖

江南第一猛庄金信:只做投资

“金信的核心是把自己做稳健。”

4月18日下午,上海香格里拉。金信信托掌门人葛政一袭随意的着装“首次和媒体面对面”。

不一样的模式

“我们不做产业整合,我们只做投资。”葛政微笑着。

为市场熟知的是,1996年金信出资2000万发起成立的上海邦联,其在市场上的一系列投资动作:先后收购了浙江广厦(600052.SH)、宁波富达(600724.SH)、新中基(000972.SZ)、特变电工(600089.SH)、大连国际(000881.SZ)、三峡新材(600293.SH)等多家上市公司的法人股,成为众所周知的法人股大鳄。金信也遂有了“江南猛庄”的别称。

而事实上,1996年成立上海邦联的目的是出于为了解决一些项目问题和资金来源问题。时隔八年之后,葛政终于一吐为快:按照当时的信托行业规则,信托公司不允许做投行等一些业务,所以公司只能将这些业务转移出去,成立了上海邦联。当时公司的投行部负责人徐涵江及大部分投行人员也整体搬到了上海邦联公司。

金信信托董事会秘书金乐清介绍,在1999年,金信就彻底割断了和邦联的股权“脐带”,业务上也没有再往来。

2002年4月15日,金信信托获得再生之后,金信的业务逐渐回归,葛政向记者介绍说,在1999年信托行业进行整顿的时候,金信就进行了业务转型,将一些不符合公司发展的业务剥离出去。其中包括康恩贝集团80%的股权和与ST延路(000776.SZ)合作的收费公路项目,还有一些房地产项目,总计在12亿之多,目前这一部分还有1到2亿,在继续清理。

如今,公司确立了以信托为中心,以证券和基金为两翼的非银金融服务集团的目标。目前金信控股、参股的金融企业及研究机构有金信证券、博时基金、金迪期货和金信管理研究有限公司、金信证券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等。其中,金信证券和博时基金为金信的主要金融平台。

并且,2002年9月,金信开始进行公司总体规划。“金信的战略目标已经很明确,就是做非银金融服务,专业的战略投资者。”

这一点也可以从金信信托去年的收购动作“管孔窥豹”。2003年,在金信参与收购的长丰通信(000892.SZ)、金地集团(600383.SH)和伊力股份(600887.SH)中,金信没有派一兵一卒。

葛称,金信理解的战略投资者有两类,一种是只投资不管理,另一种是风险投资。金信做的战略投资,就是只投资不参与公司管理。

战略转移

有趣的是,在递给记者的名片上,葛目前的头衔是“上海金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经介绍,葛政在今年的3月1日辞去金信信托董事长一职。4月5日,经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赵海华正式成为金信信托的董事长。

赵海华,浙江诸暨人士,2002年8月进入上海金信研究院,此前在中国平安保险工作,再之前是人民银行金华市中心支行副行长。

4月18日,赵海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之所以选择进入金信,是对公司比较了解,原先和葛政就比较熟悉,比较认同金信的经营理念。赵在金华人民银行期间,葛在金华工商银行,属于同一个系统,两人在1990年相熟。2003年9月,赵以行政董事的名义进入金信信托的董事会。

金信有员工表示,赵的经营理念和葛政一脉相承。据介绍,赵进入金信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宏观上对金信进行总体规划设计,“葛政倡导,赵海华具体执行。”

现在,公司的规划已经逐渐完成。“我们已经完成了公司内部的整合”,葛表示,公司正处于整合阶段,这个整合包括内部的整合和外部的整合。

内部整合是指,公司完成了信托、证券、基金等非银的战略布局,市场人士分析,其所指的外部整合,就是葛政将自己“流放”到上海,图谋更大的发展。

据悉,上海金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1月,注册资金2亿,控股股东为通和投资。

“今后,葛政将重点坐镇上海。”金乐清表示,对于金信,人才一直是公司的发展瓶颈——在狭小的金华地级市是网罗不到所需要的人才。另一个是,上海的金融环境有优势。选择上海,是考虑到在上海有比较好的发展空间,在信托业务创新方面将会更加游刃有余。

这也是金信总体规划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确定上海金信为其重要的金融平台——也是金信走出金华的标志。

事实上,当地政府并不愿金信搬迁,但随之的矛盾是,金信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信托法规定的不能异地经营限制了金信的进一步发展,为此,金信采用了迂回策略。这也就有了在今年2月4日,浙大网新(资讯 行情 论坛)(600797.SH)将持有的金信信托1亿股权转让给上海金信一事。4月18日,公司高层坦陈,“在股权结构上,和直接转给通和投资没有大的区别,但在业务操作上会有很大的便利。”

如此,金信进行的战略转移已经实现了第一步。

MBO信托潜行

而第二步是,金信在信托的创新方面必须获得更大的机会。2003年投资伊力股份和金地集团只是小试牛刀,“主要是学习和为信托创新积累经验。”

在这方面,葛政认为,中国最大的机会就是在于好的行业的法人股投资机会,现在特别看好食品行业和房地产行业。金信倡导的战略投资,首先从自有资金起步,再嫁接到信托产品,第二步由信托资金去投资,让信托起到桥梁作用。

葛称,公司的赢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2003年,投资回报占80%,有5000多万,理财回报有1000多万,剩下的是资金信托收益等。

无疑,让葛信心满怀的是,金信在2003年的股权投资中,第一年就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金地集团2003年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公司将进行每10股派3元的分红。以金信信托持有3540万股和通和投资持有1500万股计算,两者共获得收益1512万(含税),而当时介入时投入的资金是2.55亿,第一年投资回报6%。而伊力股份的业绩亦是刮目相看,4月6日刊登的董事会决议,2003年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3.3元,金信的股份为2802.87万股,当年分红924.9万元(含税)。

“中国的投融资必须改革”,葛认为,金信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者,看好的是上述公司所处的行业和管理团队。金信的投资回报占总收入很高的份额,就是公司在进行投资时,首先要看好一个行业,然后再选择这个行业的佼佼者,最后看公司是不是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团队,两个必须结合起来。

赵海华透露,信托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金信的每年利润率一直保持在5%以上。2003年公司净利润超过6500多万。

尽管葛一再表示,金信成为伊力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和金地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并非外界盛传的MBO概念。

但葛也认为,对管理层的激励是非常必需的,而且金信在将来需要退出时,首先会和管理层协商,考虑管理层的意愿。

据悉,这种模式将会是金信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业务模式。

不过葛政强调,“我们的理念是,风险管理稳健是首位。”金信做自己理解的行业,并且是合乎规范。

所以,当2003年上半年完成对外投资三家上市公司后,下半年的重点工作是增资扩股。而这次已经是第四次增资。注册资本金增加到13亿。

金信信托于1991年2月成立,当时叫金华信托,股本金5000万。

第一次增资是在1993年5月,公司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同时注册资金增到1.2亿。1996年9月,完成第二次增资,资本金增加到3亿。2002年1月又第三次增资扩股为10.18亿。

记者获悉,目前公司第四次增资的“材料已经上报,资金也已经到位”。

每一次增资都对公司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金乐清介绍说,比如在1996年时期的第二次增资,当时的3亿资本金正是国家规定的信托公司保留的底线,而金信增资在前,国家规定在后,是以金信得以保留。

而这一次的增资,主要是2003年参与三家上市公司的股权收购后,公司的对外投资金额已经超出信托法的规定。所以,下半年的投资开始停止。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QFII应对宏观调控之术
下一主题:境外基金环伺12亿美元中国地产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