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吴晓灵:央行或加大力度对冲流动性
下一主题:土地黑洞是暴利之源 公开出让背后也有“黑手”
返回列表 发帖

证券业又掀监管风暴

年报披露结束后,不少上市公司的问题浮出水面。最近一周来,监管层动用各种手段重拳出击整治上市公司,先后有多家公司卷入到“监管风暴”中。
信息披露不及时是主因

5月10日和5月11日,中科健和科龙电器先后公告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中科健涉嫌信息披露违法,此前该公司因数亿元担保信息未及时披露曾两次被深交所公开谴责———据公司初步估算约有5亿多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中科健2004年年报至今未公布,公司股票已经从5月1日开始停牌。如果到6月30日仍然没有公布年报,7月1日股票将复盘,同时将实行退市风险警示。5月11日,科龙电器公告称,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5月13日,ST东源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送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证监会因ST东源2003年为两关联企业提供担保的信息披露不及时,对公司处以40万元罚款;对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等7位高管给予20万到3万不等的罚款和警告。

5月17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对ST金荔、大众公用和华意压缩三公司及相关人员予以公开谴责。ST金荔和大众公用因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公司2004年年度报告及2005年第一季度报告。而华意压缩是因为截至2004年6月30日,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16949.1万元,公司对该关联交易均未履行相应决策程序,也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今日,天发石油也因信息披露不及时遭深交所谴责。

不难发现,监管层出手整治的主因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信息中心主任杨健表示,在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上,监管层的主要作用也是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公开及时,不会对上市公司经营和治理过多置喙。

各方联手围堵上市公司违规

不少投资人认为,证监会和交易所对上市公司违法行为的谴责和罚款与其违规行为不匹配,起不到警示作用。但法律专家告诉记者“法律监管是一层一层的”,监管部门只能作出行政上的处罚,对其民事、刑事责任的追究该由司法机关处理。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收到中国证监会或其派出机构立案调查通知书的上市公司数十家,遭到证监会行政处罚的公司约5家,被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逾10家,而上市公司高管被公安、纪检部门等拘留、逮捕的事件更是频发,前4个月共有14家上市公司的15名高管落马。5月以来又有两公司的三名高管被刑拘。

5月10日,焦作鑫安公告称,公司董事、副董事长金子贤因涉嫌个人受贿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公司表示此事纯属金子贤个人行为,对公司无重大影响。5月9日,新太科技公告称原董事长邓龙龙因涉嫌挪用公司资金及私刻公司公章对外提供担保,已被广州市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新太科技近来频繁发布因违规担保而涉及诉讼的公告,涉及资金约2亿元,其中大多与邓龙龙有关。

法律专家表示,“监管风暴”频起,一方面表明上市公司目前依然问题层出不穷,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刻不容缓;另一方面也说明管理层正加紧监管,已形成司法机关、证监会及各证监局、证券交易所等相关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联动监管的监管网络。

证券法修改起草工作小组组长许健近日撰文指出,证券法修改将围绕三方面展开:一是修订限制性条款,完善市场机制;二是加强市场基础建设和规则建设,奠定诚信制度基础;三是建立监管授权机制,强化证券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随着法律的完善,相信证券市场也将日渐规范。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吴晓灵:央行或加大力度对冲流动性
下一主题:土地黑洞是暴利之源 公开出让背后也有“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