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保监局主动削权 北京保险业协会“门户”自理

保险行业协会将成为保险业发展中一股新崛起的市场力量,市场监管权与市场发展权也将重新归位。
今年6月,北京保险行业协会将率先完成专职化、专业化和年轻化转型。而在3月28日, 39岁的原泰康人寿北京分公司高级荣誉总监于文博,竞聘成为国内第一个专职的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年薪达25万,并拥有北京保险行业协会法人代表的特殊地位。
协会转型所带来的将是政府监管与市场力量新的平衡。“把本应由市场来管理的、我们不能管的、管不了的统统交还给市场。”北京保监局局长丁小燕将协会看作是行政监管放权后行业自律的主导者。而在于文博看来,行业协会必将成为企业赢得市场发展主导权的通道。
行业利益代言人
“在国际上,行业协会代表雇主,要影响政府、立法机构做出有利于保险公司的政策法规。”新近走马上任的于文博如此描绘保险行业协会的前景。而要能够履行维权的职能,行业协会自身的强大是首要前提。为此,一系列改制迅速铺开。
按照规划,新的团队将在今年6月底打造完成。
第一步是职业化转型。协会13名工作人员将全部从业内公开招聘。以往,协会的工作人员多由会员公司派出,协会会长和秘书长则是各家公司轮流坐庄。而改制后,协会的平均年龄至少年轻10岁,秘书处人员全部采用年薪制。
协会还将设立一个前所未有的部门——战略发展研究部,以发挥其在市场发展上的主导作用。
“目前,各家公司的经营者大多被市场现状牵着鼻子走,都知道现在应该从粗放的拼保费规模向内涵式增长转型,但谁也无法静下心来做。”于文博表示,协会则要依照市场的需求,提供清晰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并在与会员单位的沟通中达成行业共识。
虽然北京保险行业协会自身的改制仍在进行中,但争取行业利益的行动已经开始。于文博透露,保险行业协会计划提交议案与税务局沟通,对保险营销人员中的杰出者进行税收优惠。
“由于累进的税收政策,杰出的营销员多做的保单几乎不会再给自己带来新的收入,事业发展遭遇瓶颈。”他透露,协会的提案是希望能够效仿海外市场,将杰出营销员的佣金算作代理费,收取5%的营业税;同时,其聘请助理、设立办公室等业务开展费用在个人收入所得税前列支。
监管职能切分
中国保监会和北京保监局一直在推动着保险业协会的崛起。
2004年3月,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强保险行业协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在2至3年完成全国各级保险行业协会的改制,同时赋予行业协会自律、维权、协调、交流、宣传五大职能。
同年10月,在北京保监局的授意下,北京保险行业协会发出秘书长竞聘公告。
北京保险市场在这一年间迅速成长。一年前北京市场的保险公司不过十几家,截至2005年3月,这一数字陡增一倍,达到28家。市场主体的成长使得政府监管者得以因势利导地将行业发展的主导权逐步交还给市场。
“就是把以前政府强制各公司自律的要求,由协会交给各公司。因为行业协会可以通过行业利益的整合来确定各公司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丁小燕解释行业协会改制的整体思路,“把本应由市场来管理的、我们不能管的、管不了的统统交还给市场。”
二者在监管职能上进行了新的切分。“那些违反法律法规的,就由监管部门来负责。而那些规则不明确的,由协会来组织会员公司解决。”丁小燕进一步解释道。
虽然市场管制的放松还没有让公司主体可以遵循发达市场的原则:只要不是法律禁止的,一切都可以做,但协会监管职能的提升,至少在一些模糊地带给了公司主体讨价还价的余地,也给了市场更大的自主发展权。
和谐中的对立
承保和理赔标准、服务规范、风险数据库、行业指导性条款……北京保监局不便做出硬性规定的领域,都由行业协会来确定其风险底线。行业维权与行业自律,肩负着双重使命的北京保险行业协会代表着市场自我更新的活力。
北京保监局借行业协会转型之手,主动从市场抽身,无疑有利于规避小市场、大政府的机制矛盾。
于文博认为,由于行政手段常常过于刚猛,通常是政府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行业协会正好作为行政监管的缓冲,在维护行业秩序的同时,保存市场的创新动力。
如同市场不可能存在绝对的秩序,代表行业利益的协会和代表政府监管层的保监会之间也不会是永远的一致。“在国外,二者有时甚至是对立的。”于文博坦言,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分歧,行业协会将在原则上服从保监局,但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立场。
只是这种潜在可能的对立,也预示着某种和谐,因为其博弈后的最终指向将是市场的健康与活力。在北京保险行业协会新修订的章程中,明确写明了“参与决策论证、反应行业呼声、维护行业利益、维护会员利益”等职责。

返回列表